小时候,约74年后,我们是提倡朴素的年代。那时,我一双白布鞋穿到脚趾头位置破了洞,也让妈妈补了再穿。我就是那样省的好孩子。
我把家里的鸡,鸭的毛全部攒起来,晒干拿去卖,以换些现金。我平时能拿到现金的唯一途径就是卖废物。废纸箱,报纸,玻璃瓶……。我总是很自觉地收藏着这些东西。到星期六,天,叮叮佬骑着自行车,手里敲着叮叮在楼下院子转悠,喊着“收买报纸书纸烂胶鞋……”,我就马上拿着我收好的东西噔噔地跑下楼去,高兴地把我的东西换成钱。我还会补胶鞋。我们那时的凉鞋都是塑料做的,要补的时候,我就用剪刀剪了没用鞋子上的一点胶,把一根铁片锯子架在炉子上烤红,等铁片烤红烤热,就一手拿起那块废胶,一手拿铁片,把铁片往鞋子断处一压,一融,几秒时间就把鞋子补好了,一股青烟冒起,有种刺鼻的胶味告诉我事情成功了。
我的笔,橡皮,本子很多是由于表现好期末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奖品,这里又节约了一点钱。我虽然穿得并不好看,但从不哭闹要漂亮的衣服。吃东西也很俭朴,青菜肥肉我也吃,豆豆瘦肉粥我也吃,身体棒棒哒,极少生病。过年的利是钱我都攒着,等新学期开始用来交学费。十几年下来也交了不少钱。
到了九十年代,两千年代,什么都跟国际接轨,国人开始讲品位,很多有用东西都丢掉了。但我出于家庭环境和社会整体经济状况的考虑,觉得俭朴的品质和智慧还是要保持,才能生活得更坦然,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