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维和降维的差别,自然对应了“高和低”的区分,也必然产生高维和低维之说。
接下来,我要从极高的抽象高度介绍一下高维和低维的一些特点,主要有以下5条。用世界观来看,这5条内容都是高维的表述,务必要牢记,而牢记的方式就是降维到低维,到你的具体实践中,拿一个个实际案例去对应、去解释。一起来看这5条内容:
• 高维和低维是相对概念,更高的维度抽象级别更高;
• 高维信息的信息量大,放在同样信息容器中,高维信息密度高;
• 高维拥有更多的投射可能,可以衍生更多的范畴;
• 低维是高维的切片、实例;
• 高维如果在低维展开则导致低维在度量上无限扩张。
我们来看具体的解释。
P2:高维信息的信息量大,放在同样信息容器中,高维信息密度高。我们总是说“信息”,我们不做深入讨论“信息”的定义(需要的伙伴移步《信息论》自行查看),我用一个概念和一个感受让你获得认知。先看概念,就是比特的概念,这是信息(本质是:信息容器)的计量单位,英文是bit,8bit = 1Byte(字节),1024Byte = 1KB。通常一个汉字需要2个字节,也就是2Byte,4个汉字就需要8B来表示。
来,让我们看看不同的“8B”之间的巨大差距,看这三个词:A:“一二三四”、B:“刻舟求剑”、C:“递弱代偿”,你有什么样感受呢?高维信息有个特点,就是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它的每个字都是经过抽象和概念化的,就好像我的世界观一样,短短一句:“站在觉察的视角,看投射的世界”,就这句“投射的世界”就包含了维度的概念,而关于“维度”我又写了这么多。所以,回到ABC这三个词,C的抽象级别非常高,真是每个字都认识,但是就是不知道在说什么。
它们都是8Byte的信息,为什么感觉不一样呢?道理很简单,8Byte是信息容器的大小,也就是说,我们把ABC三个不同容量的信息,放在同样大小(都是8Byte)的盒子里了。那么,根据“密度 = 信息总量 / 空间”,在同样信息空间中, 高维信息的密度一定很大。(讲原理的时候应该不要讲应用,这样才显得逼格高,但是我还是把推论说一下吧:这个推论告诉我们,面对高维信息,看不懂是必然的,但是由于它太重要了,你必须要克制自己的系统1的认知放松,然后用更多时间去积累对高维信息的认知,毕竟它的密度太大了,你靠短时间很难完成。这也是“慢就是快”、“在关键的知识阻碍上停下来”背后的原理说明。一会再关联第五条进行深入的理解吧)
P3:高维拥有更多的投射可能,可以衍生更多的范畴。看这句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每次读到诗词中出现这么有智慧的句子,内心都会阵阵激动,第五条里我再放一句出来),大道至简啊。想想看,如果我们在地面,可能只能看到面前的墙,而每次提升一个高度,就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一楼的桌子、门前的小树、前面的长江、远方的地平线以及看不见的未知(“看不见的未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的价值是用“未知”指引自己前行,这种降维的力度更大,它相当于“觉察视角”之外的“觉察视角”,千万不要以为我只是在写一些辞藻。)
来看4个例子:当你明白什么叫做动机结构,所有行为的问题都可以被解决,而这里所说的“所有行为”就是指一个个的投影层,它也可以被应用在更多领域中(“范畴”这个词,你可以用“领域”来理解,但是“范畴”的维度更高);当你明白什么叫做可供性,你就会从各种困难中跳脱出来,真正理解什么叫做一切都是财富,通向结果的路径就会变得简单;当你明白什么叫高概率正确的决策,那还学什么时间管理、知识管理、目标管理……那都是这个套路的投影罢了;当你明白了什么是“站在觉察的视角上,看投射的世界”,那一切都可以用这一句话解释了。
很多人会沉溺在投影层的光怪陆离之中,毕竟,短期收益的回报会让我们感觉到很爽。这也不怪他们,没有经过事儿,鸡毛蒜皮都好像天要塌了,没有看过收益,一点点好处都好像自己成了世界首富,短期收益陷阱一直会摆在我们的面前,让直觉操作的肉身去往里面跳。记住“高维”的概念,去真实世界里看一看吧。
P4:低维是高维的切片、实例。切片是啥啊,在我的认知里和切片有关的词有:CT切片造影、切片面包等等。无法理解的话,就用拍照片去理解:我们拍下的照片,实质上是记录了某个时刻里三维世界的一个平面;我们拍下的录像,实质上是某个时间段内三维世界里的连续平面组合。如果生命是高维,照片和录像是低维,那么,照片和录像就是生命的一个切片。
这个特点有什么用呢?它主要用在解释系统的“三洽”分析中。三洽分析中的第一洽叫自洽分析,根据哥德尔第二定律的通俗化说明:“任何自洽必有边界”,也就是说一切自圆其说的逻辑,一定是有边界(场景)的。举一个例子:牛顿的三大定律一出,统治世界300年,已经成为世界的真理。但是,在爱因斯坦之后,被发现三大定律只能解释低速、宏观现象,而到了接近光速、量子领域中,力学三大定律就无法解释了。我会在解释系统中说明什么叫“可解释”、“不可解释”,不可解释就是不适用、就是不能自洽,也就是牛顿三大定律的真理并不能用在解释高速、微观现象,所以,证明三大定律并不是绝对真理,至少相对论就比它在更大范围内可解释。而这就说明:相对论比三大定律更高维、可以解释范围更广,低速/高速、宏观/微观都可以解释,三大定律也不是不对,只是它仅仅可以解释相对论的一个部分,也就是一个高维信息的一个切片、一个实例而已。
这个理念务必要掌握,它的价值无穷。首先,它可以让你不至于陷入愚蠢的傲慢,当你觉得你可以解释世界的一切时,这个自洽一定是有边界的,所以,很有可能自己的真理只是更大真理的一个极小的切片。其次,升维最佳的方式就是去找寻一个可以让自己不自洽的实例,任何一个你无法解释的实例(别人说你做的不对、实际被打脸、你无法理解的概念)都是你可以升维的触发器,在这些地方慢下来,要比你陷入情绪、推卸责任、果上努力、寻求短期收益、随意决策这些投影层的努力要重要多了。
P5:高维如果在低维展开则导致低维在度量上无限扩张。想像一个圆柱体(长宽高的三维物体),你不断压缩它的高度,不断压扁它,假设它的总量不变,是不是面积会不断扩张?当我们把高度压缩到无限小的时候,它的面积是不是逼近于无限大呢?这个例子就是:三维的圆柱体在二维的平面上展开(展开就是减少某一个/几个维度),会导致二维的面积(度量二维的方式)上无限扩张。
我强烈推荐《三体》一书,它就是一个典型的维度变化小说,三体人用一个质子就可以阻碍地球的发展,歌者随手抖一个光子,一个星球就会消失,一个点点大小的二向箔,就可以将整个银河系彻底干掉。刘欣慈也是厉害,把“维度”的实体投射到“科幻小说”去降维打击其他思想,怪不得《三体》成为创业者必读之书,因为创业者也是在不同“维度”上创造的人啊,能够获得维度的概念,成功概率会高很多!(说到这里,我得多说一点点,很多职场小白认为自己不是创业者,不需要管创业的那些事,这种观念就是被锁死在投影层的典型结论。创业者和职场人士有什么不同呢?他们确实被投影在投影层里,是不同的投影,看上去是不相关的,但是来到价值的维度上,“价值 = 时间 * 行动”,只要在时间轴上行动去积累、交换、变现价值的人,都是在创造价值。那么,创业者和职场人士的投射端都是“创造价值”,本质上是一件事。所以,职场人士总是不知道怎么发展,只要去借鉴一下创业者就好了,等再回到你的领域里,就是降维打击了!)
如果结合系统思维来理解,从高维到低维,虽然内容总量不变(三维圆柱体体积不变),但是由于减少了一个维度,导致系统结构变化,所以,低维中即便拥有了高维所有的信息,由于结构缺失也会导致功能丧失。再加上系统思维中的机械思维和生态思维,由于结构缺失,即便你整理了大量的内容也不见得可以形成高维,毕竟,低维到高维不是靠机械整合的,而是靠关键点生长出来的。(举例说明这段的逻辑:HR把六个模块都做好了,不见得可以把人力资源管好;把一本书都看完了,不见得就掌握了一本书;对孩子各种好,不见得孩子就会听话;订阅了得到所有的付费栏目,不见得你就能成高手;几个产品都很好,放在一起不见得整个企业就会好;三个和尚没水吃)(诶,一举例,就到投影层了,各位伙伴,既然你都能看到这里了,就务必记得第二点,信息密度大的信息,你有很多不认识的词,比如:结构、系统、功能、机械、生态、整合、生长,那就要花时间去打通,我把例子给出来会给你启发感、知晓感,你会觉得你懂了啊。但是,对于你真正掌握,例子给多了,并不见得是好事啊!)
有朋友问我说:为什么写东西一下子可以写很多。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你知道一个高维的概念,你会发现,在所有的场景中,这个概念都能使用,然后你又拥有一些写作的技巧,那么,用概念+场景+技巧,就可以生成千变万化的文章了。本质上,写作也是一种思想的展开,没有思想的人当然没有办法写作啦,而反之,写作一定不是问题。
再说一句耳熟能详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你进入到庐山的时候,想要看到山的全貌,那必然要把山走一圈,所以,第五个特点反过来依然有个很重要的推论:因为低维的度量会无限大,如果你在低维努力,就会陷入“做多”之中,低维的做多,最好也只能得到投影里的最优解,终身的努力可能都比不上高维中的一次行动。就像《西游记》中说的,天上一天、人间百年,道理都是一样的。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在累死累活、不断做多,你就要问自己一句话:我是不是维度太低了?我是不是在低水平勤奋?
五条特点已经写完了,对于这五条的总结,我会放在下一篇文章中再来进行提炼,这里我想说说我的感受:
基于“从高维降到低维,在度量上是无限的”的特点,这个系列是在介绍“维度”的概念,而“维度”这个词非常高维,它在降维的过程就会形成升维、降维、高维、低维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在投射到各个投影层的时候,就会形成无数的例子。我特别想把所有的例子都汇聚在一起,虽然,现在我还做不到,这就是我所谋划的一件事:让每个读者共创案例,让未来人能够享受到思考先行者为他们留下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