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读后感 之前,先说一下我的坏习惯。
拿到一篇文章,我不太着急去读,我会结合作者的情况大致地去揣摩作者有可能会怎么写。
比如这篇汪曾祺先生的作品《陈小手》,汪曾祺是很有名气的大家。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脑海里先想到很多和手有关的词语以及它们的意思。然后我觉得这不大可能是一个人名,很有可能是指某一方面技能来说的。比如我们也跟小偷呢“三只手”,那这“小手”应该也和手有关,也确实往医生这方面猜了,毕竟有“医科圣手”的说法。然后又妄想猜测一些情节,但是考虑到和先生的代沟,还是作罢,不过不外乎两种:一种被感恩戴德,一种是不得好报。
我是从网上搜到这篇作品的,网上有很多的解读,解析和读后感,我是一个也没有看。虽然这个点儿来写作业时间比较紧张,但我还是想以我自己的眼光去读先生的作品。好与不好,对与不对,都是我自己最真实的原始感受。这样也有利于找到自己在阅读中的偏差。
言归正传。
读过汪曾祺先生的《陈小手》后,我认为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陈小手这位男性产科医生的社会背景。
那个时代,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正处于动荡混乱之时,新的社会制度还不有完全形成,旧的社会制度还在盛行。
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人们的观念也是守旧的更多些,尤其那些自诩人上人的人。对于女人生孩子这件事儿,更多的是把女人作为生育机器,女人的命有时候不发他们的脸面。反而是那些比较底层的人们,出于生存出于生活需要,对于脸面看得不那么重。
尤其在接生这方面,让老娘接生,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如果有一个男子说是妇科产科医生,那这男子得有怎样的勇气和爱心,要顶着多少的压力呢?所以从文章一开头,就给陈小手戴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既是铺垫也是悬念。
第二部分, 着重写了陈小手的白马。用意是要突出陈小手视救人如救火,养马只为可以早一步去救人。这不是一般的救人,说不准晚一步 就是两条人命。他骑上白马,救人于急。一个红封,一句“得罪”,所有的一切都在不言中。
第三部分,笔墨比较多,细节描写也很多,比如“杀猪似的乱叫”,团长“走柳”,包括陈小手接生的细节:女人身上脂油太多,陈小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孩子掏出来,累得筋疲力尽,迤里歪斜走出来,等等。
包括后面又花大量笔墨写了接生后吃席红包还有那句“得罪”。然而,陈小手被那个团长一枪崩了。
说实话,在读到“那一年,来了联军”的时候,我就猜到陈小手的结局不会好。甚至说,在作者在前面大肆铺垫陈小手出现在社会背景以及给中小户人接生的情景的时候,读者在心里就已经隐隐地预感到陈小手的结局会不好。
最终,团长那一枪,让整个作品大反转,甚至最后又加一句“团长觉得怪委屈”更加重了那种讽刺、无奈和压抑。
再看 最后的完文时候,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急就,一气呵成的。具体是什么支持先生写这样一篇作品,我不得而知。其实我对汪曾祺先生的了解不多。如果只是单纯读一篇文章,在社会局限性下,权势可以草菅任何一条人命,不管这个人曾经有恩于多少人,只要权势委屈了,就得有人来抹平这委屈,哪怕用命。
而陈小手的职业,刚好又给了权势足够的理由,哪怕才刚刚救过他的妻子。这是权势,也是人性。这是陈小手的悲哀,也是那个社会的悲哀。这最后的结局,呼应了开头的铺垫,也解决了开头留给人们的悬念,为什么用那么大篇幅介绍那个时候都是老娘接生,明明有更好的选择,有的人却不用。
在写完以上后,我又去研读了一些解析解读,然后自我做了对比。重要的点都点到了。尤其全文的最后一句。不足的是思考的深度不够。陈小手成为一名产科医生,是那个时代里,民风发民和创新的表现,团长作为有着传统观念的象征那个时代新生的蛮横力量。新民风的自然演化被一枪破坏。
或者,这些是因为平时懒于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造成的无法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理解的。深度是一个方面,书面表达有问题也是一个方面。
因为一篇读后感发现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这一课的作业,意义大于读懂一篇文章。
感谢纸席老师这别出心裁的作业。目前的四次作业,每一次都有不同收获,真是不虚此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