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3·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大意】王孙贾问:“‘与其在奥处求媚,不如在灶处求媚。’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祷告了。”
王孙贾,卫国的大夫。《卫灵公》篇,孔子对季康子说卫灵公无道却不败亡的原因是知人善任,列举卫国的三位能臣“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14·20)。由此可知,王孙贾是卫国统率军队的大夫,可谓权臣。《左传·定公八年》晋卫的鄟泽之盟。王孙贾辅佐卫君参加盟会。盟誓时,晋国大夫侮慢卫君,王孙贾及时上前劝止卫君动怒。盟会后,王孙贾使用计谋发动卫国臣民叛晋,足见王孙贾之沉着智勇。
孔子在鲁国“堕三都”失败,同时也失去了当权者“三桓”的信任,被迫离开祖国,周游列国,希冀遇见明君,兴复周礼。孔子第一站来到卫国。当时孔子的贤能已名闻天下,卫君接纳他,并给他与鲁国同样俸禄,却只把他当作花瓶,以养贤的名义供养起来。有一次卫灵公外出,他和南子同坐一辆车,让宦官雍渠同车伺候,而让孔子坐在后一辆车上,招摇过市。将孔子与以色侍人者同列,孔子羞愤地感叹道:“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9·17)孔子不见用于卫君。君夫人南子、宠臣弥子瑕以及权臣王孙贾就纷纷示意孔子攀附他们,以成就他们好德尚贤的美名。南子派人对孔子说:“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史记·孔子世家》)寡小君,是国君夫人对外国人的自称。南子说,如果你想得到国君重用,就必须来见我。胁迫孔子去见她。按理说,拜见国君夫人也不是违礼的事。但南子淫荡的恶名众所周知。君子若有求于这样的女子,会有损名节。所以“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6·26)子路以为孔子去见南子是为干谒求仕,故不高兴。孔子就向他发誓,如果我做了不正当的事,让天厌弃我,让天厌弃我。《孟子·尽心上》记载:子路之妻与弥子瑕之妻是姐妹。弥子瑕对子路说:“孔子主我,卫卿可得。”孔子如果投靠我,就能让他当上卫国卿大夫。孔子说“有命”。命里有的终会有,命里没有的也没必要用投靠小人的方式来获求。弥子瑕是卫君的宠臣。“断袖分桃”之“分桃”典故说的就是卫灵公与弥子瑕。弥子瑕是卫灵公宠爱的男色。孔子不投靠南子,自然也不会投靠弥子瑕。
本章是权臣王孙贾来诱唆孔子。
“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这是当时的一句俗语。关于“奥”与“灶”的喻指,古来有多种解读:
一解奥,指居室的西南隅,是一家尊者所居之处,喻指卫君灵公。灶,是烹治食物的地方,喻指权臣王孙贾自己。灶虽卑亵,自天子以至庶人无不仰赖灶而活,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与其巴结那些地位尊贵的人,还不如巴结那些握有实权的人。《国语·周语》载“佐食者尝焉”,给伙夫当下手能尝到美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解古人祭灶神,先在灶边设主祭之,祭完后,又迎尸于奥,摆设食物再祭之。奥所迎之尸为灶神的替身,故为同一神。奥、灶应是指同一人所处的不同场所。故皆喻指卫君灵公。奥为朝堂之上,灶为燕私之处。意思是说,与其在朝堂上对卫君恭敬顺服,还不如在私底下迎逢讨好。
三解奥为室内深隐之所,喻指宫阃内之宠妾南子,和卧榻上之宠幸弥子瑕,都是国君之近幸。灶喻指权臣王孙贾。那些近幸虽地位尊贵,但终日闲静无事,攀附他们除了落得个同样花瓶的下场,还会有什么结果。不如投靠我这样执掌国政的权臣,还能干点实务。
四解奥喻指内宫南子。灶喻指朝政。王孙贾对孔子见南子之事也抱有与子路一样的怀疑,以为他想借援于宫阃谋取仕途,故劝其还是求合于外朝廷之上为好。这种解释是根据孔子答之“获罪于天”与向子路发誓“天厌之”为同一意思而得来。若依此解,王孙贾此问并非想要孔子巴结他,而是对孔子的善意提醒。
我取第三解。王孙贾乃一庸俗之人,见孔子来到卫国,就以为他有求仕之心,想要孔子依附于他。而媚奥、媚灶最终目的是为国君所重用,故奥不可能喻指卫灵公,而是指其近臣。殊不知孔子心志高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攀附权贵得到的是不义的富贵,孔子岂会贪恋。
孔子回答王孙贾说:“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不然之“然”,是说我不像世俗之言所说的那样。也就是说奥与灶我都不媚。媚人的行为是不合义的,君子事道不事人,谋道不谋食。卫君本不欲媚,何论朝堂之上,还是燕私之际?又何论是近幸还是权臣?天下就只一个正理,若为求荣华富贵,而去做不合天理、违背道义之事,那就会得罪老天爷。得罪了老天爷,任凭你再怎样祈祷,神灵也不会来保佑你的。《春秋繁露·郊语》:“天者,百神之大君,事天不备,虽百神犹无益,何以言其然也。祭而地神者,《春秋》讥之,孔子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是其法也。”天是众神之主。如果事奉天不周到 ,即使事奉众神再好也没用。因为不祭天神而祭地神,受到了《春秋》的讥讽。此说出自《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传曰:‘何以书?讥不郊而望祭也。’”郊祭是祭天,三望,是祭泰山、黄河、东海等地神。鲁国举行郊祭,郊祭前要占卜,一般三卜为准,鲁国占了四卜,仍不吉,故放弃郊祭。不祭天,却祭三望。孔子故意将之写入《春秋》,是为讥讽这。郊祭占卜不吉,乃获罪于天,天不受祭。天不受祭,而祭三望,向百神祈祷亦无用。所以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的暗示,是对孔子人格的羞辱。孔子的拒绝谦逊而不激切,也借此教育王孙贾天下有正理,非只名利二字。所谓魔高一丈,道高一尺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