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为什么需要学习写文案?
周末和朋友一起去商场。偌大的6层大楼完全不见往日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我们所在的那一层顾客连10人都不到。以往这里的营业员对顾客可是爱理不理,现在一听到脚步声,立马眼睛发亮,脸上堆满笑容,准备开始拉拢顾客。
出了商场,一条街走下来,发现店里边也是冷冷清清。
与线下的冷清相比,线上购物却异常火爆。就拿小龙虾来说,因为疫情,超市里的小龙虾卖到 24元一斤也无人问津。但当小龙虾登陆各大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后,短短十来天,就将数十万吨库存售卖一空。
同样是小龙虾,为何线上与线下的销售状况差别如此之大呢?
其实线下缺的就是一份能点燃味蕾、让人食指大动的文案。虽然线下可以看到小龙虾,但没有那份充满想象力的文字,顾客无法想象吃小龙虾时的场景,效果自然大大折扣。
比如这份文案: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不能摆平,请给我一份XX小龙虾尾,如果再不能,请来两份。
这个文案给人营造了一种解忧的场景,你不妨想一想,当自己心情不好时,拉上几个朋友,再来上几罐啤酒,围坐在一起大嚼小龙虾,畅谈人生与友情,烦恼是不是一扫而光?看了这些描述,你是不是立马想下单?
细致的文字最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让人做出购买的决定,而由文字组成的文案就是帮助我们成交的利器。
那么,如何写出一份流畅有力的文案呢?
日本的高杉尚孝意识到文案对销售有巨大帮助,所以创作了《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这本书。书从信息入手,分为基础篇和实践篇两部分,介绍了应该如何利用信息说服顾客,最终让我们学会逻辑思考,快速构思出一篇结构清晰,说服力十足的文案。
高杉尚孝是全球战略顾问,筑波大学客座教授,曾任职于麦肯锡、美孚、摩根大通的一流名企。目前在逻辑思考,商务协作与交涉等领域从事企业研习、培训与写作工作,作品有《能解决问题的理论》《逻辑思考与交涉技术》等。
在这本书中,高杉尚孝告诉我们,想要写出流畅有力的文案,只需要遵循这三个要点:使用主谓明确的语句、合适的逻辑连接词和用具体的描述。
02.好文案的标准
文案是帮助产品增加销量的文字,想达到这一目的,就要让文字无障碍地传达给读者,让对方身陷我们在营造的情境之中,只管接受,不用推敲。
我们的大脑有感性和理性两套系统,在理性系统的状态中,大脑需要不断进行计算和分析,而这会让大脑觉得费劲、痛苦。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大脑都处于感性系统。但在这个状态中,我们会很容易被别人说服。例如,杜邦公司早年做过一个研究,最后证明,在超市购物时,感性购物行为占51%,某些商品销量的80%都是消费者的冲动购物。
回想我们的购物过程也确实如此,本来只是去买个上衣,结果发现鞋子在买1送1,于是手上又多了两双鞋子。
推敲就代表着思考,一思考就会开启理性模式。如果大脑进入理性的计算分析阶段,它们就会回归理智,不再冲动。
比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离职名言。它营造了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期望,让人看了想放下眼前的痛苦,跟着辞职去享受美好。可网友接的下一句“钱包那么小,你哪都去不了”,却把人瞬间拉回现实,回归理性。
著名文案大师安迪·马斯伦也说过,文案是为了把货卖出去。这就要求我们的文案以读者能流畅阅读为标准,构造出读者容易理解的场景,并让他们参与其中,认为我们所描述的产品刚好能解决他们的某项需求,从而做出认为”正确的‘’购买决定。
03.如何写出流畅通有力的文字?
与其说文案是作者思想的呈现,不如说它是以读者爱看的方式组织出来,这样的文案才能打动读者,增加销量。
文案作者想要写出让人一口气读完的文字,就需要将文案所用的信息,按照一定结构,运用一些规则组织出来,而这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高杉尚孝认为,要想写出流畅有力的文案,需要遵循三个要点:
第一、使用主谓关系明确的句子。
前面我们说过,好文案的标准是信息清楚,不能让读者推敲,要让他们一看就懂,始终沉浸在我们营造的产品描述当中。
想要呈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使用结构简单的语句。而主谓关系明朗的结构,最容易让人理解。
比如,要永远记住,你的新衣服,是用来讨好自己的,你的人生也是。
文案不能让读者在看信息的同时,还要停下来推断句子的主语,去想清楚动作的执行者到底是谁。
比如,本公司非常重视与A公司的独家交易,可是最近开始与别家公司交易,让人非常担忧。
这句话就引起了读者的疑惑,谁最近开始与别家公司交易?是你们公司,还是A公司?读者会疑惑,想要理解,他们就需要停下来思考,结合上下文找出真正的主语。
这就加重了阅读负担,容易让他们的思维跳出去,甚至忽略接下来的描述。这样的文案相当于失去了作用。好比我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听一个讲座,但是突然出现了无法理解的内容,我们要么停下来深思,要么跳过去,这都让我们从之前聚精会神的状态跳了出来,思维不再跟随对方。
其次、要使用逻辑连接词。
如果说主语不明确会造成语言模糊,那么在句与句之间不加逻辑连接词,也会导致信息之间的连接模糊不清。
比如,XX家电的“石窑微波烤箱DT-C400”将于9月1日开始销售!①短时间达到适合烹调的温度,②烹调时食材美味不流失。
这句话的后半句“短时间达到适合的烹调温度”与“烹调时食材不流失”之间的关系没有介绍清楚。这二者看似连接紧密,但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是理由,还是手段?没有具体的连接词,让人理解起来也费劲。
如果是表示因果关系,在②前加上“因此”,变成:“短时间达到适合烹调的温度,因此烹调时食材美味不流失。”这样前后句的联系就变得紧密,并且也容易理解。
如果是表示手段关系,则需要在①前面加上“借由”,使句子成为:“借由短时间达到适合烹调的温度,烹调时食材美味不流失。”,表示后面跟的是手段或方式。
想要让上下句的关系变得清晰,只用想好要强调的关系,再加上适当的连接词即可。
在《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中,作者高杉尚孝准备了一个逻辑连接词表,将这些词语按照顺承与附加、顺承与论证和转折三个类别,分别展示,这样用的时候查找即可。
比如,表示解释的连接词有像这样、简言之、综合来说等等,表格一目了然,感兴趣的可以自行阅读。
使用连接词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表示同一关系的连接词不能连续用太多,一段话中最好不要超过两个。比如表示转折关系,你不能连用两个“但是”。
文案本来就是介绍读者不熟悉的产品,用太多转折反而让对方摸不着头脑。这就是和指路一样,用太多转折会让人更加迷惑,你还不如直接告诉它在一个方向上怎么走,虽然绕了点路,但是更容易让人理解。
思考逻辑连接词的使用过程,本身就是思考的过程。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理清,使用合适的连接词,语句自然就有了逻辑,读起来自然也就通顺了。
最后,用具体的描述代替抽象。
阻碍文案清晰易懂的因素,除了主语不明和连接词模糊衔接之外,运用最多的莫过于抽象描写太多,这可能和文案写作的特点有关。
文案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增加销量,这就要求我们文案不能太长,因为读者想快速知道我们描述的主要信息。这就造成很多写作者经常用一些抽象化的词语代替具体描述,这样可以节省篇幅。
比如,重新调整产品价格。“调整”就是抽象化描述,重新调整具体是如何做呢?既可以包括提高,也可以包括降低,这让读者无法理解。
文案的目的是为了卖货,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将解释的责任丢给读者。我们需要把重要句子替换成具体的描述,通过具体的文字唤起读者的五感,在他们脑海中建立起画面感,让他们形象地体验产品,获得美好的体验感,从而做出购买决定。
比如这段宣传陶尔米纳的文案,所用的句子非常具体:
将脚趾浸入水中,感受水流轻轻拍打脚底。准备好迎接惊喜。第一,海水很温暖。第二,海水是如此清澈,你甚至觉得自己可以伸手触摸到10英尺之下岩石缝隙里的海胆。欢迎来到西西里岛,欢迎来到陶尔米纳。
先用具体入微的描述,带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再引导他们继续展开想象,让他们觉得这里的海水真的很温暖、清澈,从而激发读者对陶尔米纳海水的向往。读者心中有了向往后,我们再说出“欢迎他们来这里旅游”的话,也就顺理成章了。
你看,通过具体的描述,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借此唤醒他们脑海中关于描述点的庞大信息,让他们愿意用更多的感官来详细体验产品,这就达到了向其介绍产品的目的。
文案的本质是帮助卖货,这就要求我们不用展示才华,而是用主谓关系明确的句子,合适的连接词和具体的描述即可。这便于读者理解,方便他们处在我们营造的情境之中,接受我们所描述的产品信息。
正如神经药理学博士西昂·刘易斯所说,文案撰写者的工作,则是确保在拇指指尖夹住硬币边缘,将其旋转到空中之前,读者的内心早已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我们只是帮他们描述出来而已。
读者想要看,你又“正好”写了出来,还愁他们不会买你的产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