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从罗胖推荐的“登高四书”我与李善友教授结缘,那四本书我都不记得自己翻了多少遍,第一次感觉到醍醐灌顶之感,后来加入了混沌研习社。为什么叫混沌?第一,任何时代更替都是混沌不清的;第二,混沌理论就是要在混沌中寻找秩序。4.22日北京,有幸现场参与《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的授课学习,对未来的思考又有了些感触。
先说说《人类简史:动物到上帝》这本书吧,开始感觉像本生物进化、人类历史书,实则为作者把人类的历史不断提炼总结,并找到其中的一些共性,从而引出一系列的问题,而关于最后快乐的定义,没有着统一答案,同样让人思考。
书中列举了常见的客观变量影响,让我觉得很有道理,例如:1.金钱在达到一定量之后的再增长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幸福。2.即使生病了,假如这个病不会恶化的很迅速,虽然会带来持续不断的痛苦,其实对幸福感的影响不大。但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没有人能给出具体的,因为这是一个主观的感受,所以我们一般认为影响幸福感的是我们主观欲望,也就是所谓的期望值。可是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现代生物学家告诉我们,其实所谓的快感、情绪都只不过是血清素、多巴胺、催生素的作用罢了!也就是说改变一个人体内的以上成分浓度,就可以轻易改变一个人的情绪!(例如抗抑郁药的原理)科技水平的发展让我们的思维有打开一扇新的大门,离本质又近一步。
而这次赫拉利的课程为《人类的崛起与未来》,看似空泛无比的话题,却被信手拈来,从智人的进化发展,归纳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方向和崛起之路,当然我们更关心的为未来,在我的理解看来,更多的还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我们正经历着有神论——人本主义——数据主义的衍变之路。以前大多数人们都相信宗教,认为上帝或佛祖能给予自己引导;后来人本主义思想逐渐登上舞台,人类逐步放弃对《圣经》的遵从,而去遵从自己,多去聆听自己的内心,正如《心经》中提到的观自在,多去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由向外求转而向内求,尽可能的去开启自己的智慧。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是权威和意义的来源,放在政治上,我们关注选民的投票;放在经济上,我们认为顾客永远是对的;放在伦理上,我们鼓励只要不危害他人,对于感觉好的事就去做;而放在教育上,我们更想培养学生的事思考能力,学会独立去思考,而不是会做一道题目。以上人本主义的这些内容,一直被笔者所推崇,而我也相信太多太多人不曾意识到,回到那个带有哲学的问题,我们确实该问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去哪里?
然而今天下午的课程,让我的思想受到较大冲击,没想到数据主义到来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从有神论到人本主义,最大一个思想的蜕变就是,只有我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而数据时代告诉我们并不是,数据比你自己还要了解你!如同赫拉利提到,当我们买书之时,经常会由于一些书的名字而购买一本书,最后书的内容让自己大失所望,与其如此,不如试试亚马逊推荐的书,通过购书数据,亚马逊更知道你适合哪本书,并推荐与你同类人群中评价较好的书给你。在数据主义时代,人们需要遵从数据,因为其比你自己懂自己的还多。
我们进入一个数据时代后,权威在转移。数据比我们更了解我们,人本主义面对数据主义也变的吃力了。人本主义者强调感受,数据主义强调分享数据,跟处理体系进行分享。按照这个趋势,所有的事物未来就是数据流。数据虽然不是最终的正确,但正如某些宗教不一定正确但仍然统治了世界一样,数据主义也可能会在未来统治世界很长一段时间。
过去我们询问父母或者牧师,我应该嫁给谁,或者娶谁。现在人本主义告诉我们,要听从自己的内心,想和谁结婚就和谁结婚。在未来数据时代里,如果我们要选从潜在的结婚对象里面选择一个人结婚,或许该去问问谷歌。通过足够多的数据和正确的计算,外部实体就能够完全理解你的感受,甚至帮你做出更好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