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食物特异性IgG与儿童多动症( ADHD)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30 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予利他林治疗,B组根据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行限制饮食。应用多动症评分量表比较治疗5周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A.B 组患儿在治疗后多动症评分均减低(P<0.05),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0±13)%和(57±18)%(P>0.05)。A组发生失眠,厌食各1例。结论 根据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结果行限制性饮食可明显改善儿童多动症状,提示食物特异性IgG可能参与ADHD发病机制。
关键词:儿童多动症;食物特异性lgG;利他林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ADHD),国外有研究认为ADHD与食物相关【1】 ,但具体机制不清,单纯去除饮食中的食物添加剂可一定程度改善症状,但效果不明显【2】,限制食谱3可明确改善症状评分,但进食范围狭小,不能保证患儿营养均衡且本身难以坚持。我们率先在国内通过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及相应排除食谱治疗ADHD,并与利他林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5月~2009年6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ADHD患儿3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中的诊断标准【4】,无严重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未服用精神兴奋剂或停药4周以上。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4~14(7.21±3.09)岁,病程(23.93 +13.26)个月;B组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3 ~18(6.78.±3.45)岁,病程(24.88±13.69)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排除标准:早产或引产中有创伤、有精神疾病、IQ低于70、母亲孕期抽烟或饮酒及领养儿童。
1.2 食物特异性IgG检测 应用美国BIOMERICA公司食物不耐受检测试剂盒(试剂由北京海奥基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入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将待测血清加入包被特异性抗原的微孔板内,使其与抗原结合,再加人酶标抗IgG,后加入底物显色。全部操作按仪器标准化操作指南进行,判断标准根据BIOMERICA公司提供的依IgG浓度所致的呈色反应分为4级,采集阳性结果,级别与临床症状关系未纳入此次研究范围。
1.3 治疗方法A组为药物治疗组,,口服利他林片(苏州第一制药厂 )5~ 10 mg/d,分2次口服;B组为单纯调整食谱组,不服药,仅根据食物IgG检测结果忌食相关食物,5周后评价疗效。
1.4疗效判定 治疗前后采用Conners多动指数量表(CIH)[5]由同一医师进行评估。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经正态分布检验。正态分布数据以X±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X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食物特异性 IgG阳性率 A、B 组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2% ,P>0.05。
2.2症状改善情况 A组治疗前后多动症评分分别为25.93±8.18,6.86±1.46,B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1.63±7.86,8.25±2.21,两组治疗后均降低(P<0.05) ;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0±13)%和(57±18)%,B组70%以上的患儿症状改善率在50%以上,但A、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不良反应 持续 5周的治疗过程中,A组发生失眠、厌食各1例;B组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ADHD发生可能跟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6,7],但具体病因不清,目前除了药物控制症状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利他林是一种中枢兴奋剂,是治疗ADHD最常用的药物,主要通过增加大脑神经细胞间隙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并阻止其吸收,同时减少其灭活,使细胞间隙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加而发挥作用。用药后不仅注意障碍、多动、冲动等核心症状得以改善,而且还可改善认知功能,提高警觉水平、反应时间语言学习等。但需长期用药,且有食欲减退、口干、头晕等不良反应,影响治疗依从性。
ADHD与食物有关已得到专家共识,研究提示部分ADHD与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有关[8],但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16例ADHD患者予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针对性行排除食谱,部分患儿3d左右症状即明显缓解,5周行症状评分,70%以上的患儿症状改善率在50%以上,总体改善率稍低于药物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食物IgG的检测是目前变态反应学界颇具争议的话题。但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食物特异性IgG和很多长期慢性病相关【9-11】。王学艳等[12]对197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根据IgG阳性检测结果进行饮食指导,其中95例(48%)在20d内明显好转,显示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过敏性疾病发生有一定关系。但与经典的食物过敏表现不同,患者并非在进食数分钟后即有表现,所以很难自己判断跟饮食是否相关。有学者将食物特异性IgG诱发的反应称为非过敏食物超敏反应,由于任何器官和组织均可受累,临床症状极不典型。
本研究ADHD患者根据检测结果忌食后症状明显改善,提示该机制是ADHD发病机制的一部分,如能引起临床重视,或可给部分患儿提供治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