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0日,我应邀到百膳缘农庄为安昌路小学五年级三班同学们做吟诵推广公益教学。
我到达时间是9:35,看到同学们正端坐在团垫上静听蔓草社文化社的礼仪授课。轮到我时已经是10:15分。考虑到孩子们静坐时间有点长,决定先来几个热身小游戏做缓冲。因授课地点在二楼,大厅中间有一些木立柱棱角分明,不适合做过于热烈的活动。
第一个游戏是节奏欢快的拍腿活动。同学们按照“礼、义、仁、智、信”分为五组随意找位置围成五个小圆圈,化多为少,我发出节奏明快的音乐声,同学们用双手依次拍打自己的和左右两侧的双腿,拍打节奏随我发出的音乐忽快忽慢。大厅里顿时充满了孩子们放松和快乐的笑声。
第二个游戏是自然游戏“大风吹”。孩子们相互用双肘牵拉联系、围成一个圆圈,我发出微风、大风、狂风暴雨等的指令,孩子们模拟一朵花朵随风力方向左右内外集体摆动,现场气氛开始热烈了。
好了,开始授课。这次我尝试采用“SCL互动式教与学”教学方法(Student— Centered Learning)。以学生为中心,我主要起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为目的,来帮助我达到吟诵教学的目的。
经过简单的自我介绍后,给出“传统”、“吟诵”的概念,吟诵的意义,随之吟诵《大学》中的开篇一段文字和宋词《破阵子·春景》,告之吟诵是可以通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种种诗词文赋里。
本次授课重点是:采用“华调”吟诵调对格律诗中“五言仄起绝句”和“七言仄起绝句”两种形式进行吟咏。讲清楚华调吟诵规律和方法后,首先采用画面感很强的北宋邵雍所写《一去二三里》和唐朝李峤的《风》,让同学们去猜这是一首什么内容的诗,然后逐句教吟。
差不多了,开始互动环节。每个组选出代表,到我这里抽题。每张纸上都是一幅画,每小组来猜这是什么诗、朝代、作者、内容,然后分别找地方练吟去,自己觉得练好了,就集体上去展示。同学们马上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了、忙的不亦乐乎。我也松口气,各个组溜达溜达去巡查一下,有吟不对的地方帮着指正一下。有的组掌握很快,还自发的开始排列队形。表演时这五个组的表现都非常不错,很是出乎我的意料,看来孩子们学习能力的确比大人们强很多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表演结束后,我再进行了“七言仄起绝句”的教吟,授课时间就差不多了。最后环节,我准备了一个教学效果“评估框架”,在地上设置四个区域象限,分别放置 “Cacoon(思考)”、“Muddy (迷茫)”、“Discovery(发现)”、“Take off(起飞)”图片,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选择区域站好,孩子们像鱼一样的四处游离, 有的左右拿不定主意、不知该站在哪里。看着他们,想想他们既想独立又想从众的心理活动,也是有趣!
这次公益讲课结束了,我总结了几点,归纳如下:
1、SCL互动式教与学方法非常不错,积极发挥了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效率高,老师也相对轻松。
2、在教学中引入了苏萨《教育与脑神经科学》中的一个内容:让同学们不时起身站立、挺胸伸腰。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能让同学们稍微活动一下、血液流动加快、大脑含氧量提升15%-20%,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吟诵教学中加入了识图猜诗和表演环节,充分调动同学们各种感统,动中学、效率更高!
4、由于没有和主办方提前充分沟通,无法再次调整分组人数,每组人员较多,导致现场有点杂乱,以后每组人数最好控制在7±2之内,较为妥当。
5、该教学对象为公立小学内学生,相对静态多、有被动性;受老师权威影响,行为能有收敛,但一旦授课老师态度宽松,课堂纪律无法保证,不能做到收放有序、及时。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提前设置课堂规则,可适当引入童军素质训练集合行动口令,以保证课堂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