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讲究的是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道家哲学的思想武器。
思维方式的转变,心智模式的成熟等都是在谈分析问题的能力。所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论。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科学方法的不断总结,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更加高效。
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如何下手的呢?
当然,我们处理大多数问题都是依托长年累月的经验,即所谓经验科学。但当我们遇到新问题,或是棘手到现有工具箱里没有武器解决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办的呢?
比如,我想创业。那么我需要自己回答几个问题。为什么我要这么做?世俗名利还是理想抱负?搞清楚了第一个问题,然后问自己:怎么做这件事?这一逻辑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正确的做事,还是做正确的事”的辩证话题。两者并冲突和矛盾。
还有,我将面临人生的又一次重大选择。为什么工作?第一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第二工作可以让人收获成就感,在工作中能够找到乐趣。第二个问题,如何择业。经济学思想中启示我们要做最优化的选择,将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制。那么我的资源是什么?一来是个人学识,这是安身立命之根本。二来是亲朋好友,这是长久相伴的伙伴。还有一些弱连接的关系。
面对一个问题,我们总会寻找工具库。首要的是搞清楚事情的逻辑关系,发展规律等。然后建构模型思想,及调用工具库的武器,从小米步枪到高射炮,起先可能会错配,而后熟练了也就得心应手了。界定问题,做出假设,建构模型,引证试错,如果思路和结果是符合的结果输出,接受假设。这种指令性的思维有点类似计算机的程序化思维,但思维网络更加庞杂。
上帝视角是全视角。麦肯锡哲学中的“MECE”原则,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能够最大限度的做到通篇考虑。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解决问题是相当简单的,如果不考虑伦理道德。主流价值观崇尚的是真善美,而市场经济中自由人的角色又将人的贪婪和私欲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亦即破坏,创造的更多,破坏的更多,包括人类精神财富和生态环境。所以,亚当斯密也著述了《道德情操论》,划定了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