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去上海,也就是逛逛南京路,在外滩吹吹风,去城隍庙吃碗小馄饨,再登一登号称“中国第一高楼”的环球金融中心……
今天小喵就带着大家一起去看看“魔都”的另一面,在“文艺调调”的小弄堂里,撞见埋藏在市井里的旧上海时光。
说起上海,小喵总是想起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咖啡馆里穿旗袍的婀娜女人和老广告牌上的“月份牌女郎”……这一切,你今天还能在一个叫做“田子坊”的地方依稀看到。
市井里的“文艺调调”
“田子坊”,位于中国上海市泰康路210弄,是上海打浦桥地区的一条小街。田子坊的入口处很不起眼,是一个很普通的两楼之间的夹道,要不是头顶“田子坊”的大石牌,我多半会轻易的从它身边走过。
走进弄堂,里面是典型的老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由三条南北向的主弄,以及若干东西向支路穿插而成;仍有老街居民在住,保留着上海弄堂那五味杂陈的味道。
“田子坊”这个名字,是曾经居住在这里的画家黄永玉为它起的雅号。因为“田子方”是中国古代的画家,取其谐音,便有了“田子坊”。如今田子坊已经成为游客们去上海怀旧的好地方。
最早的时候,这里是法租界;1998年前,这里也只不过是一个马路集市。后来随着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王家俊等文化名人的入驻,为这个上海曾经的街道工厂区和废弃的仓库抹上了SOHO的色彩,就连石库门里弄的平常人家,也被艺术气息熏染。
随着众多创意工坊入驻, 在这里成就了老上海与新魔都的融合,各种小资、各种文艺、各种小清新,非常富有生活气息。如果说外滩是一位叱咤上海滩的商人,那田子坊就是一位石库门里的艺术家。
“有味道的小店”逐个数
弄堂里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小店和创意工坊。比如气味图书馆,老相机店等,很安静,值得细细品味。
拐入田子坊274弄,人们往往会被伫立在一座三层石库门建筑口的两个工农兵雕像所吸引,更有不少游客驻足留影。这是一家“老相机制造坊”。
在这座带着浓浓老上海风情的建筑里,深藏着一个摄影爱好者多年集得的梦的碎片,更是无数老相机爱好者寻觅知音的秘密花园。
气味图书馆里出售的不是书而是各种味道的香水,打开一瓶香水就好像是翻开一本书,其中的回味悠长需要人细细体味。
“未来邮局”让每个怀揣梦想的人都可以向十年后的自己、亲人、朋友书写一封亲笔信,记录自己的梦想、愿望、祝福或约定。只要你把这封信投放未来邮局,那么十年后,未来邮局就会将信件邮寄到你注明的指定邮箱中。
海派剪纸大师李守白的小店里,有他创作的“上海石库门风情”、“上海童谣”等地域文化题材作品展示,店里还有很多小型的剪纸作品、贺卡、手帕、布袋出售。
田子坊里有很多酒吧和餐厅,且具各国特色。老上海的情怀搭配西式的餐饮文化,许多在上海工作的老外都喜欢来这里。店外摆放了好多桌椅,遇上好天气,阳光暖暖,要点简单的东西,喝上一小杯,就可以在这里消磨整个下午。
还有那些卖小商品的小店,出售的虽然只是日常的服装用品,但是他们的骨子里面还有很有艺术感的。
一个普通运动装商店门前,模特的头上却是一个马头,还带着红领巾,将这个非常普通的商品,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符号。许多游客虽然不买什么,也会在这里停留,拍上几张照片。
一个人走在田子坊的弄堂里逛着小店,感觉就像是在挨家挨户的串门子。二层的连排楼房,红砖外墙,黑门石拱。楼下是很小资的画室、摄影房、咖啡厅、酒吧,精致的橱窗和时尚的装饰。
无意间抬头一望,楼上却是由阿婆刚刚洗好串在竹竿上晾晒的衣裤和床单组成的“万国旗”。市井与文艺,就在田子坊这个地方来了个不着痕迹的巧妙融合。
猫与咖啡的邂逅
身为一名“猫样女子”,小喵每到一处新的地方,眼睛总是不自觉地寻觅“同类”们的踪迹。
“有猫出没?特别加分!”
“这么美得地方居然没有猫?差评!”
田子坊没有让我失望。在一家咖啡馆的小桌上,我发现了一只慵懒的卷耳猫!
幽暗寂静的咖啡馆,标准的复古色调,装饰墙上的不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抽象派艺术画,而是可爱的猫咪照。或亲密或疏离,或平静或顽皮……各种销魂姿态,只是照片就让人把持不住。
来这里喝咖啡的客人大多是“醉翁之意在于喵”,个个一边大呼“好可爱”,一边求“握爪”,求“同框”。
猫大人显然已经见惯了各种来来往往前来“拜见”的仆人,表现的那叫一个淡定。窝在自己的专属“御座”上,该舔毛舔毛,该睡觉睡觉。能用眼睛淡淡地瞥你一眼已是猫主子对你的莫大宠幸,如果还肯让你摸一摸抱一抱那更是前世修来的!
小喵看来是前世积福不少。也许是看“同族”的面子上,猫大人不但容忍了我的“上下其手”,还让我把它抱在怀里,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不少“哈喇子”印……
坐在咖啡馆里,市井的繁杂被关在门外,初夏的暑气沿着门缝偷偷溜进来,午后的阳光被搅拌进了咖啡,骚动的心在猫咪柔软的皮毛触碰下,渐渐平静。
淡淡的隐忧
在写这篇游记的时候,小喵的心里其实是矛盾的。一方面想把自己的发现和更多喜欢旅行的朋友分享,一方面又害怕认识田子坊的人越多,为它带来的除了繁华,还有毁灭。
田子坊的热闹一边给商家和住户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一边也在悄悄改变着弄堂里的宁静和悠闲。本地的居民并不是没有怨言的,我在一个里弄的最深处看到一条横幅,上面写着“保持安静,还我安居”字样。还有些“原住民”强烈要求商家在晚上十点钟结束营业,坚决禁止噪声扰民等等。
北京的南锣鼓巷就因为涌入的游客大大超过其接待能力,让一条原本安静悠闲的老北京胡同失去了原有的模样,当地居民也不堪其扰。近日南锣鼓巷已经宣布不再接待旅行团,并且主动申请取消了3A级景区资质。
如果某一天,田子坊里不再有住户而只剩下商家游客,那这条上海的文艺小弄堂也就失去了它吸引人的特质,离覆灭不远了。
作者介绍:魔小喵,一只爱旅行的猫,和你分享有温度的旅行故事和生活感悟。微博:@魔小喵旅行记
魔旅行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浏览更多魔旅行的文章,请关注“魔旅行”同名微信公众号、头条号,“魔小喵旅行记"同名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