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榴莲骑士
本周,一则《易建联任性“弃鞋”》的新闻,刷爆各大门户网站以及朋友圈。表面上,这是篮协新规,与球员自由的对决,但其实呢?在发表评论之前,请先肯定的告诉自己“我了解了”。
昨日重现
2016年11月2日,在2016-2017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第二轮比赛中,广东东莞银行队客场对阵深圳马可波罗队在比赛第二节,广东队球员易建联将球鞋脱掉后走到场边。
易建联不是第一个对CBA联赛要求穿着李宁品牌球鞋参赛表示抗议的球员。在首轮比赛中,同样与耐克公司签有赞助合同的周琦和王哲林已经通过社交媒体表达了类似不满。
反复看了几遍视频,易建联封盖对手起跳、落地,并无任何外力影响,单就双脚接触的情况来讲,冲击力并不强,可以说就是一个篮球运动员每天都要重复上百次的“跳跃”动作。
然而,“正常落地”后的易建联,却双手捂脚,表情痛苦,并且不可思议的把“CBA赞助商”的球鞋,脱下来、留在场上,光脚走出场地,并作出“换人”的手势……
画面定格:看过太多NBA、CBA球员在场上受伤的画面,“自己站着把鞋脱掉,光脚走出赛场”的情况,还是第一次见到。因为,一般即使脚部受伤的情况,也是有人搀扶穿着鞋下场。只有一种情况下,球员疼痛难忍、无法站立,队医必须要迅速诊断和处理伤情时,会脱掉球员的鞋子。
视频继续:在比赛第二节,阿联在脱鞋退场后不久,就想重新登场,但当时他穿的是耐克球鞋而非李宁,因此被当值主裁拒绝登场,愤怒的阿联当时直接走回了更衣室。为此球迷也在现场不断起哄,“换球鞋”,“换球鞋”的声音此起彼伏。
那么,基于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常理”判断,易建联的这次“换鞋”事件,可以定性为一场“商业秀”。易建联作为耐克的签约球员,上演了一出“对抗CBA篮协规则以及CBA赞助商李宁”的闹剧。
至于闹剧的缘由,我们还要从2012年说起……
历史回顾
冲突的伏笔-李宁天价签约CBA
2012年时,李宁公司以20亿的天价签约CBA,成为了未来5年CBA联赛的装备品牌赞助商。在李宁之前,安踏的合同赞助费是4000万/年。
4亿 VS 4000万,李宁每年的赞助费是安踏的10倍,这其中的差别从何而来?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CBA商业化以来,一大批优秀的国际球员来到中国,大幅提升了CBA的观赏性和关注度。特别是在李宁签约的前一个赛季(2011-2012),北京4-1战胜不可一世的广东队,夺得队史首冠,将CBA这一赛事的影响力推向巅峰。
但仅仅是这些,还不足以说服“李宁”花10倍的价格天价赞助CBA,篮协和“盈方(CBA联赛全球独家市场合作伙伴)”最终提供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特权,即所有CBA场上球员不光要穿着印有“李宁”Logo的比赛队服和训练服外,还必须穿着李宁的篮球鞋,上场比赛。这一改变,对于李宁来讲是具有十足吸引力的。
因为在篮球运动中,篮球鞋的技术含量最高,同时也意味着产品溢价空间最高。当国内顶级联赛的赛场上,所有球员都穿着李宁的篮球鞋比赛时,产品的品牌无疑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李宁”也正是看中这一点,才签下一纸天价合约。
然而,一切并不如想象美好……
矛盾的调和-特权的出现
根据当初签订的合同,李宁有权禁止任何竞品出现在赛场上。而后来因为推行新规,篮协在执行的时候出台了缓冲政策,每个赛季有5个穿竞品的名额,部分穿着其他赞助商品牌(主要是耐克)鞋子的运动员可以通过“买脚”这样的补偿形式得到特殊对待。
在过去的四个赛季的时间里,李宁一直用这样的策略,维持着这种微妙的平衡。在联赛规定中,对违规穿戴装备的处罚也只有罚款,累计最高罚金150万元。有部分球员得到了赞助商支付的罚款,而赞助商不予支付的个别球员则换穿了李宁的球鞋。
直到本赛季……
平衡的打破-取消特权
“球鞋风波”可谓一直困扰着CBA。本赛季,李宁与CBA合同来到最后一年,在此背景下,李宁干脆直接取消了“贴标鞋”政策。中国篮协也向俱乐部正式发文通知,所有球员都必须穿着李宁球鞋比赛,不允许特例。
篮协还规定,如有球员在公开社交平台故意贬损、指责联赛和赞助商的行为,将按照联赛有关规定予以处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周琦、王哲林在本赛季穿着耐克鞋出场遭禁后,就在微博上发声控诉,引起媒体关注。此后,易建联在球场上“一脱”“一换”,更将事情推到舆论顶点。
李宁何必要打破原有的平衡状态?
坊间有传闻,李宁此举也是对于耐克的一次回击。过去的多年时间以来,耐克一直是中国男篮国家队的主赞助商,而当李宁提出希望让国家队内的李宁签约球员例如郭艾伦、赵继伟等人穿着李宁的球鞋比赛时,遭到了耐克的拒绝,而李宁也用取消耐克“贴标特权”的方式予以回击。
所以,这不仅仅是CBA赞助商与非赞助商的斗争,也是“李宁”和“耐克”之前的斗争。
既然你寸土不让,休怪我方寸必争!
事情说完了,那么到底孰是孰非呢?请听骑士分解!
李宁公司与中国篮协签订装备赞助协议,接下来的5个赛季里,李宁公司每年将向CBA联赛提供3亿到4亿元的赞助费用!一夜之间获得巨额赞助,篮协及各俱乐部自然兴奋不已。
1.CBA赞助商VS球队(俱乐部)
为什么篮协和俱乐部那么兴奋?因为在此之前大部分俱乐部是亏损的。CBA赞助商每年赞助CBA联赛4亿人民币,能够为球队俱乐部带来不少的现金分红。
2.CBA赞助商VS一般球员
俱乐部增加的收入后,有助于提高球员的工资,因此一般球员都是高兴的。这里的一般球员是指拿死工资的。
3.CBA赞助商VS其他品牌签约球员
对于被其他品牌赞助的球星,却不是一件好消息。原本别的品牌签你成为“代言人”,就是指望你能在场上,通过展现运动精神以及品牌Logo,提升品牌价值。
因此,明星球员的“爸爸”们,这时候不愿意了,凭什么我们养的“孩子”,却不让穿我们的“鞋”?这事不能就这么完了,孩子,你要去CBA闹一闹!拿人家手短啊,爸爸说让我去,我就去呗!
所以即使要背负骂名,心里一万只草泥马,还是得去啊!(甲方与乙方的关系无处不在啊)
4.CBA赞助商VS赛事和观众
俱乐部收入增加,有利于引进更加优质的外援,从而提高比赛的质量和观赏性。因此,CBA的比赛更好看了,观众是最终受益者。所以,CBA的观众你们要感谢李宁才对!
有人说,“李宁”赞助CBA还不是为了卖鞋,这点我同意,因为没有哪个公司是“慈善家”。
但即使你没有买“李宁”的鞋,还不是一样可以看到精彩且免费的比赛!
就好比,如果没有品牌投广告,就没有免费的电视看一样,是赞助商创造了这样一个“福利”。
5.CBA赞助商VS篮协
“收人钱财,替人消灾”!你既然做出了承诺,自然要保护CBA赞助商了利益。要不然下赛季谁还会花大价钱,买你的“服务”呢?
6.集体VS个人利益
有人说:“穿什么鞋是个人的自由”,“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的脚知道”。
没错,不可否认,除了球员自己以外,任何人都不能去做判断。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穿什么鞋到底应该是谁决定?
从个人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但是从CBA整体的角度,篮协将这一原本存在于个体的权利,整合成一个“商业产品”。把这一“商业产品”,卖一个好价钱,再来回馈俱乐部,间接使得球员收益。
有人说,我们应该借鉴NBA的做法。NBA只允许赞助商在球衣上印制自己的Logo,而且是刚刚允许的,让所有球员统一穿一个品牌的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NBA稍有名气的球员,都有自己的球鞋签约品牌。
而在CBA能够单独签约品牌的球员,少而又少,因此如果一下子取消了“赞助商球鞋”赞助权益,相当多的球员会损失掉这部分福利。
因此,你很难讲,哪种结果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