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01 积极主动写作文
这次游学课结束时老师给孩子们说了挣学分的方法,除了孩子们知道的背诵古诗文以外,还说多写作文可以多挣学分。
儿子回来之后竟然一口气写了3500多字的作文,分成4篇作文,这样可以挣36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以前儿子听了这话也就笑笑,他可能觉得这事离他比较遥远,毕竟写作文是他的老大难。
最初上国学课时就说不写作文,后来发现作文可以挣学分,还是写吧。
开始写的时候也就是写500字左右,这也是老师的最低要求,然后在我的鼓励下慢慢写到900多字,因为这是封顶10分的标准。
最后在900多字停留了几个月,今年开课后的第二次课开始就每次写1500字左右,我没有进行任何干预和指导。
02 内驱力来源
这里面一直驱动着他愿意去写甚至越写越多的动力就是积分。
去年拍卖会上,他用积分买了很多东西,让他很有成就感。
这里的成就感我觉得对他来说有几层意义:一是这些积分是自己挣来的,这让他觉得自己很有能力;
二是积分可以实现他的愿望,拍卖会上他那副“财大气粗”的样子羡煞不少人,这让他很自豪;
三是拍卖会上最后偏卖他最喜欢的那个小车打火机时,竞拍非常激烈。
但因为他积分多不怕抬价,也就能用“巨款”实现自己的愿望,因为足够多的积分也给了他足够的底气。
正因如此,这学期他就更努力的去挣积分,就像老师所说的“他不放过任何一个挣积分的机会”。
以前我也一直觉得孩子光奔着积分去学习太功利了,孩子应该把心思放在汲取知识上。
但是想想我们小时候是怎样的心态面对学习的,如果这不算好那怎样才算好呢?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情况有,但也是千百年来没几个的。
这种好只是我们一厢情愿,还是我们大人自己也能做到的高度呢?
阻止孩子跟所谓的“不好”隔离不接触,只会增加孩子的好奇心并且失去免疫力。
看到孩子的变化和进步,以及再次精读《儿童时间管理效能手册》,我真正理解了外驱力是可以转化成内驱力的。
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就能激发孩子做事的主动性,然后及时给予孩子鼓励,这样就能让兴趣保持下去从而转变成内驱力。
在《儿童时间管理效能手册》中,印象很深刻的一个例子是作者的儿子喜欢玩游戏,不爱运动。
作者就和儿子约定好:儿子每跑一分钟就能玩一分钟的游戏。
这个过程从小学延续到中学,结果孩子从每次要妈妈催促着去跑步到孩子主动说要去跑步。
同时,孩子的体育成绩也从小学时的达标到初中时体育经常满分,高中参加学校的运动会的得奖牌、破记录。
孩子的努力、坚持以及毅力这些好的品质也迁移到孩子的学习以及生活上了。
如果没有游戏这个外驱力,作者的儿子不可能去跑步,更不可能有那么好的体育成绩;
如果没有积分,周煜城也不可能愿意去上国学课,更不可能去写作文,而且到现在“一发不可收拾”。
03 适当满足
儿子的作文不只是篇幅长了,有东西可写了,而且里面的遣词造句、心理描写都有很大进步。
之前的上国学课的作文基本都是流水账,言之无物。
尽管他的出发点是积分,但在挣积分的这个过程中,他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他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这些东西是很难培养的,如果有那么一个外驱力把孩子这些内在的能力激发出来,那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的孩子什么都有了,没有什么东西是他渴望和需要的了,这其实是我们对孩子的无限量满足造成的。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了欲望,试问这个世界对他还有多少意义呢?
他什么都不需要了,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这个世界对他已经没有吸引力了。
孩子一定要对未知的世界抱有好奇、欲望,对世界有自己的想法,然后他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能力和价值感才得以体现。
很多时候,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孩子反而不会珍惜,而是经过等待才知道其价值。
适当地不满足孩子,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努力的过程也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和能力提升的过程。
04
找到孩子感兴趣的点,从兴趣点入手,以此为外在动力驱动孩子去做事。
在孩子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给予鼓励,外在的动力就会转化为内在的动力。
孩子实现目标后,会体会到成功就感和能力感,下次也就更愿意努力。
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
也就是他不需要有意识地去想怎么做,而是按照以往的模式朝着目标去努力。
愿你我都能培养出努力上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