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BASICS
- 作者:张萌
- 作者相关:奥运志愿梦退学浙大,“1000天小树林计划”,极北咖啡,下班加油站,立德大学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一些值得思考的东西 WORTH THINKING
-
目标分解的三个方法之一:分子分解法。
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要把大目标分解到细小得不能再细小的程度,直到可以用画对钩的方式标记执行进度。这样分解出来的小目标,要么做了,要么没做,不存在模糊的中间值。
书中举例去商场囤货,事先准备好一张清单,逐条列举想吃的零食A零食B以及别人推荐的饮料C,每将其中一样加入购物车就画勾确定。
其实就是一直所说的清单思维,简洁明了地确定目标并采取行动。最重要地还是如何将任务分解成为分子,最起码不同的目标很可能会有不同的粒度。
- 评估自己的时间效率。
要知道,大量的时间浪费都来自我们的优柔寡断。
书中举例生活常见的选择困难症的经典场景---午饭吃什么?
我也经常在美团上逛一两个小时来决定午饭吃什么,要知道吃饭的时间也就二十分钟。
-
如果我们的人生效率是一个水平线,做什么样的事情,会让自己增值,做什么样的事情会让自己贬值呢?
比如,刷朋友圈、闲聊、看电视这些活动可能都在水平线以下,但学习、工作、运动以及正念,就会让自己的单位时间货币价值增加。所以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基本点在于,如何让自己增值以及是否可以做到让自己始终增值。
想起自己也和朋友讨论过为什么玩游戏会有很深的失落感,当时他总结说因为玩游戏不能使得我们真正的快乐,我们只是不想去学习而希望玩游戏,也许玩游戏开心之余的失落感是因为玩游戏很多时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贬值的选择。
- 效率提升 三大方法告别拖延症
- 第一点,自我协定。什么是自我协定呢?通俗讲,就是自己和自己的约定。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模糊事情的性质,一天的任务清单里,只有“要做”或“不要做”的事,而不是“应该”或“不应该”做的事。这些判断可能在我们脑海只是一瞬间,但却决定了我们是否会拖延。
- 第二点,压缩时间。关于提升效率,最理想的状态大概就是将那些没价值但占时间的事情列个表格,然后在第一时间内把它们都剔除掉;或者将那些导致你拖延的习惯全都摒弃,比如追剧、打游戏、刷朋友圈、看小说等。这样我们似乎就能全身心地投入目标实现中了。但有人或许会说,这些都丢掉了,生活还有什么意思?那么,我们就要养成压缩时间的习惯。如果爱玩游戏这个事情不能完全戒除,那我们可以缩短游戏时间,或者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
- 信息与知识
从新闻的角度来看,信息是为了消除不确定性,是真实且有时效性的。但知识是经头脑处理过的个性化、结构化的信息,并没有时效性。
对于一个领域的成功人士而言,他们可能更关注的是信息,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多年的专业知识储备,所以信息对他们而言更重要。但是相比之下,对初出茅庐或正准备职场晋升的人而言,他们没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垫底,信息对其来讲几乎无用,知识学习反而更加重要。
- 知识获取的四大原则,它们的关键词分别是:简化、速度、容量和深度。
- 简化原则就是跳过对自己可能没用的信息,单刀直入,找出自己需要的知识。这要求我们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这期间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这次想要学习的是什么?这些知识到底在讲什么?我能不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公式来概括这些知识?
要知道,每个人都会被“可能感兴趣”以及“他人感兴趣”的内容影响。 - 深度原则,如果你真的想学好、学精,成为某领域的翘楚,那这些知识肯定是不够的,甚至只是九牛一毛。我们必须去读该领域最前沿的专家文献,学习一手知识,甚至参与到一手知识的创造中去。
- 番茄工作法背后的核心思维,主要有两点:
- 第一点是简单思维。要注意,简单不等于肤浅,而是学会简化
-
第二个点是周期性思维。
以周期性的角度看待生活和工作,很多问题都趋于简单化,我们的压力也能减轻。因为我们知道这些起落都是正常的,哪怕今天摔到谷底,明天我们可能就触底反弹了。
周期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和巩固习惯。
- 格局 突破你的“人生天花板”
一直走在乡村小道上,那我们所能看到的、做到的就是我们目前的极限。哪怕我们在这条道上跑出了第一名,但我们真正超过了多少人呢?
首先,要了解真相。
- 第一个问题是:这份工作或当下的生活,是不是我们所喜欢和留恋的?这个基础判断将影响我们跳出目前赛道的意愿和决心。我们可以盘点目前拥有哪些东西,它们对我们的影响分别有多大。
-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金钱?是梦想?还是舒适和安稳?这条线索考查的是其他赛道对我们的吸引力。
- 明确了这两个问题之后,第三个问题自然就浮出水面了:对于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我们赋予它的时间和精力是否足够?换句话说,我们目前的行动配不配得上我们的梦想?这条线索指向的是我们与其他赛道的差距。
- 逆商 真正打败你的是畏难情绪
前面的10%我们可能无法控制,但是后面的90%,却是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这种人们身处逆境时的反应状态,或者说面对挫折和摆脱困难的能力,就是“逆商”,英语缩写是AQ。
如果说情商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逆商就是和自己相处的能力。
- 第一,凡事不抱怨,只解决问题。打游戏时的猪队友不要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
- 第二,锁定影响范围,不要放大挫败感。
- 第三,先看优点,再看缺点。遇到挫折时,我们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我们不妨好好问问自己。逆商高手的做法往往是先问自己:现在有什么是可以珍惜的?
- 赢得对方的第一印象。
- 首先,我们要表现得投入,真诚地欢迎别人,并给人以安全感
- 其次就是谈话的主题。当我们尝试去结识一些能者大咖的时候,其实坦白说,我们都是“有备而来”的。至少要提前了解对方所在的领域、公司和他的职务,甚至他曾经带过的项目以及获得过的奖项。
当然,如果我们真的对对方所在的领域一无所知,比如对方是互联网行业的,而我们是学茶艺的,两个领域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没关系,它并不妨碍我们表现出自己在茶艺方面的专业性。专注并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同样让人充满好感。 - 最后一点,要在与其第一次见面时,恰当地展现自己的三观,通俗来讲,就是传递正能量,不能开口就提“我那工作怎么怎么不好”“最近哪里又倒霉了”。没有人喜欢第一次见面就被当作垃圾桶,被灌输各种负能量。
- 礼仪 如何让自己符合场景需要
首先,请人帮忙时,如何保持我们的社交礼仪。想必很多人肯定有这样的经历,有一天微信里突然收到一条信息:“亲,你现在有时间吗?”不用说,这种信息八成就是来找人帮忙的。这可不好回答。
每次遇到像这种只问我有没有时间但又不说清楚是什么事的消息,我都感到非常无奈,对方显然没有经过太多思考。不讲清楚什么事,既浪费别人的时间来猜测他的动机,也拖延了他自己想要实现目标的效率。
一些有趣的想法概念 SOMETHING INTERESTING
- “18个周期礼物法”,通过物质手段激励自己实现目标。
每21天可以归为一个小周期,那么一年大概是18个周期。当你坚持做一件事时,就在每个周期结束时设置一个奖励,周期时间越长,就将礼物的价值设定得越高。
当然,18个礼物不是任意设置的,而是有一定的挑选标准:其中50%的礼物要与个人成长相关,30%与物质甚至与炫耀相关,另外20%可以随意挑选。然后,按照对这些礼物的渴求程度将其排序,把最不想要的放在第一个周期,以此类推。
- 单点突破法
单点突破法其实就是一个循环理论,常规是五个步骤:计划—实施—总结—评估—再次计划。把它应用于每天的工作的日程、时间管理、学习的场景当中,尤其是形成高效的思维模式模板从而持续不断地为自己的目标服务。
名字很新颖,本质还是常规步骤,关键是使用的方式。
具体该怎么做呢?我演讲课上有个学生叫Tom,对于演讲他唯一的缺点就是会怯场,常常尬在舞台上。他就问我,如何能够战胜这种恐惧。当然,我不会建议他“你就当观众是土豆,不用在意就好了”。
我建议他在演讲稿上标出在哪个部分要微笑,哪个部分要有个动作来舒缓一下,哪个部分可以停顿,通过刻意练习来克服舞台上手足无措的情形。再通过参加各种比赛,录下现场表现,赛后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问题,加以改正,加入更适合自己的缓解舞台紧张的动作。他按照我的方法实施后,果然很有效果,甚至他舞台上标志性的酒窝笑容俘获了很多女粉丝的芳心。
人际关系管理--10/20/150分类管理原则
我们所构建的人际关系一定要紧密围绕我们目标的实现。时间有限,所以要把它花在刀刃上。一旦确定好目标,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从影响力榜样、技术达人、职场导师、贵人、有潜力的人、信任的人等方面来标注这些人脉。
数字10指的是10个我们的至亲,也就是永远不会跟我们翻脸的人。这类人的人际关系超越了交换的价值,基本上是一种无条件的付出。就像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和值得信赖的指数在一定程度上高于普通的朋友,他们与我们相处的时间也是最长的。所以这10人的管理方式一般是以真诚为主要依托,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要最大程度地去付出。
数字20指的是与我们年度目标紧密相关的20个人,比如我们的老板、客户、导师、帮我们生意牵线搭桥的朋友,甚至还有我们的助理,毕竟助理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也会影响到我们的业绩。
数字150指的是150个在我们一生中占据重要时间价值的人。这个范围就相对比较广了,比如带我们入门的老师、在我们低谷时愿意拉一把的朋友、当我们骄傲自得时给我们泼冷水的老领导等。当然,这150个人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关系破裂、特殊事或病故,都需要调整这150个人的位置。人脉管理--弱关系
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1933—1984)想要描绘一个联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联系网,做过一次连锁信件的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于是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假说,叫作六度分隔理论。意思就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超过六个,换句话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怎样确定关系强度呢?有一个可行的判断方法就是区别我们朋友圈的重叠程度。当两个人没有关系时,他们的朋友圈子重叠程度最小;关系强时,重叠程度最大。
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密切的,并不是“强关系”而是“弱关系”。弱关系虽然不如强关系那样坚固,却有着极快的、更低成本的和更高效的传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