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问一个人“时间是什么”,你可能得到各种各样新奇且有趣的答案。但我敢打赌,没有一个答案能够明确地阐述“时间到底是什么”。
时间不受我们控制,它是一个“自动导航系统”。不管你重不重视、在不在意,时间都在悄无声息地发挥着它独有的影响力。这也是为什么总有人想告诉你,时间是人一生中最关键的变量。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1 440分钟、86 400秒,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大,虽说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与追求,但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你有没有想过唤醒自己,唤醒时间。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人的一生有两个日子最重要,一个是你出生的那一天,另一个是你知道自己为什么出生的那一天。”
当你真正明白自己为什么出生,你每天的24小时也将被赋予独特的意义。
我们即将开启的24小时时间之旅,就是从唤醒时间的那一刻开始的。当你能感知到时间并与时间共舞时,时间才能真正为你所用。
接下来,我们将从一天最重要的时间段——早上的时间开篇。
开启24小时“时间之旅”
为赢得早上的时间,早起成了避不开的话题,也一直备受争议。知乎上一则名为“如何不痛苦地早起”的帖子更是吸引了超过340万人驻足关注,不知从何时起,早起在很多人的心中已经悄然地与痛苦挂了钩。
在早起这件事情上,不同的人面临不同的挑战。我身边小A的例子更是极具代表性。
小A是一个性格要强的男生,刚刚毕业就加入了一家世界500强的外企,从事的也是他最喜欢的策划工作,虽然收入不算太高,但生活过得还算充实。谁知,最近他所在的公司不断传出业务重组和战略性裁员的消息。公司上下人心惶惶,小A也深受影响。看着一个个身陷“中年危机”的同事拿着微不足道的赔偿金离开公司,小A整夜整夜地睡不着,他总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梳理一番后,他打算先从培养早起的习惯开始,一来可以利用早起后的时间学习业务知识,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二来有机会把之前训练过的加分技能重新捡起来。
盘算一番后,他打算利用早起时间,先从练习英语、写作、演讲这三项开始。他想,就算有一天公司发展不景气,自己被迫离开,他还可以借由训练的能力开拓一条新的职场赛道,顺便缓解现在的焦虑情绪。想到这,他立即着手,设好闹钟,备好本子,摆出一副大干一场的架势。
结果,还没坚持一周,他就又栽倒在床上。
回想自己屡屡败下阵来的经历,他觉得主要是因为没有同行者、一个人坚持不下去。所以,他干脆加入了一个早起训练营,跟着训练营里的小伙伴一起早起打卡、互相监督。果然,情况确实有所好转,至少每天群内的打卡记录上有
白天无精打采、不时犯困的小A还被领导点名批评过两次。这样一来,原本要强的他越来越不愿意面对领导、同事以及越发失控的现实,每天一睁眼就想找个借口逃避上班。
这让小A很郁闷,他不想像身边的其他同事那样,因“中年危机”而焦头烂额,也不想像现在这样,看似勤奋却毫无意义。
看了小A的经历,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不知道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朋友,或是你自己也正在经历这样的现状——我们想尽办法让自己抓住一切时间,可越想抓住却越发失控,甚至感觉比行动之前还要焦虑?归根结底,这并不是早起惹的祸,对时间的失控感以及对未来的未知和恐慌,才是让我们焦虑的根本原因。这种无谓的焦虑,既无法帮助我们把握时间,还严重影响我们的状态,干扰我们的正常发挥,若长期如此,我们只会不断失控。
在参与并发起了几十期早起训练营后,我发现,早起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情形,都可以按照任务、价值、当下、未来这四个维度,归为图1-1中的四种类型,我称其为“个人规划四象限”。
这四种不同的状态,不仅仅是人们在面对早起这一情况时会出现的,也代表四类人应对当下与未来的不同行为模式,这四类人分别是:逃避一族、奋斗一族、理想一族和自律一族。
横坐标代表任务和价值,反映人们在完成一项工作时,是选择仅仅关注任务本身,做完了事,还是关注任务背后的价值,从而自愿承担更大的责任,更自发、更投入地工作。
图1-1 个人规划四象限
纵坐标代表当下和未来,反映人们做事情时,是更关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仅仅为了完成而完成,还是关注更长远的未来、更远大的目标。
当然,采用这四种行为模式的人,在应对早起这件事情时,也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用逃避麻痹自己
逃避一族的典型表现是不愿意、不想甚至是不敢面对“糟糕”的现状(其实在大多数时候,现实并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糟),所以他们选择逃避。
逃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想面对吹毛求疵的领导,不想约见爱找茬的难缠客户,不想与“讨厌”的同事相处,不想待在不舒服的环境中,等等。在面对自己不擅长、没做过的事(比如答辩、演讲、主持)时,在压力过大、待办事项过多时,逃避也就成了他们应对事务的方式。
那些扑面而来的状况,让他们抵触、焦虑、胆怯、退缩,他们下意识地寻找相对安全的方式麻痹自己——能耗一秒是一秒,能躲一时是一时。他们常常幻想着:最好今天遇到暴雨、停电,要么干脆向领导请个病假,总之,最好不要面对。
更无奈的是,他们赖在床上,却睡不着;端着饭碗,却吃不香;看着别人越来越好,自己却迟迟不肯付诸行动,结果搞得自己越来越焦虑。用逃避麻痹自己
逃避一族的典型表现是不愿意、不想甚至是不敢面对“糟糕”的现状(其实在大多数时候,现实并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糟),所以他们选择逃避。
逃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想面对吹毛求疵的领导,不想约见爱找茬的难缠客户,不想与“讨厌”的同事相处,不想待在不舒服的环境中,等等。在面对自己不擅长、没做过的事(比如答辩、演讲、主持)时,在压力过大、待办事项过多时,逃避也就成了他们应对事务的方式。
那些扑面而来的状况,让他们抵触、焦虑、胆怯、退缩,他们下意识地寻找相对安全的方式麻痹自己——能耗一秒是一秒,能躲一时是一时。他们常常幻想着:最好今天遇到暴雨、停电,要么干脆向领导请个病假,总之,最好不要面对。
更无奈的是,他们赖在床上,却睡不着;端着饭碗,却吃不香;看着别人越来越好,自己却迟迟不肯付诸行动,结果搞得自己越来越焦虑。
越不愿面对越无法面对,只能一逃再逃。
表面励志,却难以养成长期习惯
奋斗一族看起来很励志,他们往往因为某项任务、某个想法或某种压力而选择行动。
比如,公司近期有个重要的项目,老板一大早打来紧急电话,他们就能瞬间爬起;重要股东要来公司视察,他们被迫5:00就从家里出发,提前去安排、对接;公司委派他们出差,航班5:30起飞,不到4:00他们就坐上了出租车,等等。
奋斗一族一向积极乐观,也善于关注事件背后的价值,甚至还具备一种难得的品质——越被质疑就越充满斗志,但他们通常只聚焦于当下或短期任务,且常常陷入琐事而不自知。他们享受挑战带给他们的紧张感和刺激感,一旦没有新的任务和挑战,或者环境不再适合他们维持这种亢奋的状态,他们会觉得单调乏味。
他们需要成就感,渴望被认可,可一旦发现持续努力仍无法获得期待的回报时,他们也可能后退,成为“逃避一族”。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理想一族的典型表现之一就是说得漂亮,做得潦草。他们宁愿窝在沙发里畅想,也不愿意冲到前线去流汗。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却总是在现实中挣扎,这种两极分化的状态,常常使他们显得好高骛远。
理想一族还总是被小小尝试或短暂行动后的挫败感打败,这种受挫的经历,使他们快速跌落至空想状态。
他们大脑里的潜台词是:“明明我也可以,为什么不是我?”他们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越久,就越觉得世界不公平。殊不知,美好的未来和现实之间的鸿沟,只有通过行动才能跨越。
理想一族享受的是自己的大脑中构建出来的幻想画面,他们乐此不疲,却无法解决现实问题,长此以往,理想终究只能是空想。
不是间歇式兴奋,而是持久式精进
自律一族的自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自我约束,而是一种攻守合宜的持续行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愿行为。自律一族的确和以上三者不同,他们不像逃避一族,胆怯、畏缩,让自己陷入恶性循环;也不像奋斗一族,激情、亢奋,却三分钟热度;更不像理想一族,精力充沛但光说不练。但他们又可以像理想一族一样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期待,像奋斗一族一样敢于直面挑战且充满活力,同时他们还能脚踏实地、持续行动。
自律一族源源不断的行动力,来自笃定的内心和明确的方向。
如同习惯养成就是不断重复一样,自律一族做成一件事绝非一时兴起,他们能够走出间歇性兴奋的怪圈,在不断行动与持续精进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别让自己回落,真正唤醒时间
了解了这四种类型的人应对未来的不同行为模式后,再回头看小A,你会发现,他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开始,他是奋斗一族,他清楚地知道行动背后的价值,并且摩拳擦掌,真正付诸了行动。继而,他把自己悄悄变成了理想一族,给自己列了待办清单和行动计划,但越来越力不从心,越来越缺乏行动力,以至于不得不面对一再失控的现实,这也使他的状态越来越糟,变得只肯空想,不愿行动,最后,使自己成了最不想成为的逃避一族(见图1-2)。
现实中,确实有不少人不断退化,成为逃避一族。当然,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其实是,你任由自己持续处于阻碍成长的模式中,不肯自救。
图1-2 小A状态的演变
所以,时间管理的第一步,其实是训练自己对自我行动模式的感知,清楚自己正处于哪个阶段,希望自己成长到哪个阶段,并通过学习、应用本书所讲的自我管理方法,让自己主动发力,将一切变得可控。
唤醒时刻
在成为自律一族之前,我想问你以下问题。
目前,你处在哪种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之前,你经历过哪些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打算如何帮助自己转变?有什么标志性事件令你印象深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