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会说会走之后,慢慢走向了更大的空间:熟悉了家里的所有地方,然后走出家门融入城市,再然后慢慢走向更远一些的远方。如何让你很好的游刃于此,想想自己一路来的各种偶然,其实在心里还不是太有答案,就在时光中慢慢领悟和寻找吧。
和你一起荏苒光阴。
二、和,是沉浸互动的那时光。杨文在《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书中写到“面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爱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每一个做了母亲或父亲的人天生具备的,而是心怀温存的爱和责任,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岁月中,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增长的。”未领上岗证的确是在头脑中对培养没啥成熟的体系和清晰的概念,于是只能在一起成长的岁月里忐忑地摸着石头过河般的借助互动的时光来积累。然而光阴似箭,玩着玩着孩子就一下长大了,真不完全确认练就的是否是这能力,但觉得很有沉浸感的互动也是一种简单的幸福。
(一)家中的漫谈
到今年这么大真的还没有离开过我们,所以互动最多的场景应该是在家里,在家里的互动想想大致有两个方面:关于成长的或者关乎呆萌的。成长的很多时候越到后面越会嵌入些相互的讨论争辩,那是有一个这样的过程,一开始说啥就是啥,然后间或穿插自己想法的响应,后来就有更多的需要卧谈的讨论。呆萌的很多时候那都是些趣趣的享受和美好的回忆。
1、关于成长的
成长的起步从2、3岁逐步开始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开始自己吃饭、自己喝水、自己洗澡、自己刷牙洗脸、自己上厕所等等。尽管一开始做的有些滑稽也好或者干脆不会也好,但是每件事情的起步都让我们看到一个显性化的成长,我们也让你在别别扭扭的状态下折腾,也带给大家很多欢乐,很多时候你还是进步蛮快。这样你自己也就自由了很多,比如洗澡的时候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温度可以在洗澡盆里玩泡泡打水仗。
玩着长大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从一开始就非常喜欢的玩具便是车,出去超市等地方,好多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先去玩具区选一台车。于是后来你房间的阳台都摆满了。有次回到家,你说:“爸爸,车库太小了,不够停车位了,该去哪里停呀?”。一开始拿到车主要是摆弄推着在各处开,后来教你拆散,还有怎么拼变形金刚。你总是睡觉、洗澡都要抱一台车去才肯。最喜欢的东西还有一样是印有小老鼠图案的小薄被子,基本要每天都要盖,哪怕是出去旅行也都要带上。
再大一点就开始玩拼图了,拼字母,拼七巧板,拼积木,或者把房间里能用上的东西都拿来在地板上混搭拼出各种图案,什么停车场、机场、道路等等,拼这些东东似乎去看过现场之后大体都按照自己的感觉去安排,然后问你就会说:“这个是积木是红绿灯,这个是停车场,这个是隧道……”
上幼儿园了就玩多些游戏,例如手指影子变动物发现黑暗不完全是那么可怕的,买卖东西发现好像找零钱好费劲啊。当然也开始玩手机游戏,似乎对手机游戏有天生的天分?你有次告诉我:“我在玩愤怒的小鸟,自己在微信里看到了'游戏'两个字,然后就点进去了,在选一个,再点'进入'两个字。然后就出来下游戏的地方,我选了里面好多好多游戏的,我最喜欢愤怒的小鸟了。”游戏的兴趣度是十分大,所以后来就靠约定时间的方法来自己管理自己,但时常被你用各种方式来改变约定,很多时候的对话都是这样的:
“刚才讲了什么啊”
“什么讲了什么啊”
“不记得了么”
“哦,说了长钟到5就停啊”
“现在到几了”
“6了”
“为啥还不停啊”
“我忘记看钟了,因为我要看着是否打赢了啊。”
不记得几时开始接触棋牌,打扑克应该3岁左右就玩起来了,后来接触了手机上的斗地主就兴趣更浓厚些。再后来看到别人玩棋,于是飞行棋,斗兽棋、国际跳棋、中国象棋等都一一玩个遍。跟你玩棋牌,有时候你输了就要一直再来一盘,有时候你输了眼泪立马就下来了,有时候你输了就要求悔棋等重来,总之在乐呵惯了的时候看到自己输了还是一下子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于是挫败感的训练就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希望你能不断练就本领掌握招数,但也能从容面对输了的这个事实。
好多时候因天气等原因出不去得待在家里,于是除了游戏得找多两样动动手的活来干干,这也是成长的动作。试着搭一搭积木,例如搭座塔、长长的长江大桥、白雪公主的宫殿。也试着折一折剪纸,例如折一艘船、东南西北、青蛙,还有一个叫油炸的东东。也试着拼一拼乐高,例如拼一艘军舰、一个火锅店、一座酒店。再有空就让你来动动脑子画一个棋盘,修一修小黑板,还有装一下被清洗好的风扇等等,反正在家就别闲着没事。 要不就体验一下劳动,看这样子还是蛮认真的。
当然成长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阅读,开始的时候买了几套绘本,后来去图书馆发现有专门的少儿馆,而且里面的书多且新,这便提供了很多的便利。阅读起来你还是比较喜欢看字少一些的,也习惯晚上的时候来翻翻书。这样的安排其实因为不觉得你天生就爱好阅读,是得培养下看能否形成一个习惯。于是就坚持借阅并每次让你自己选几本我们选几本,大体上这些书都会看得很快,希望一直这样下去书能越看越广越看越厚,会看懂讲能写。
还有一个成长的话题是“我是谁,从哪里来。”,那就得带上你回去远一点的故乡。去那里知道关于爸爸的爸爸妈妈的事情,去那里知道关于爸爸的兄弟姐妹的事情,特别是小时候带你的姑姑,去那里知道关于哥哥妹妹的事情,平时都比较少的玩在一起。追溯到一个遥远的小山村,有你大了之后要牵挂起来的人和事。
有次洗澡洗完头,在那玩水的时候就说:
:爸爸,我还是想说我就要,就要,就要。
:那要有道理才行的啊。
:那你觉得没道理,可我觉得有道理啊,又不是你说。
:可是大人会不喜欢没道理啊
:哦,那说我就想不行的吗?
:......
其实成长的互动中类似这种的还蛮多,后来发现那些简单明了的道理你心里是知道的,只不过很多时候不喜欢大人当场跟你争辩让你非得马上说自己不对,希望有一个表达和讨论的空间,例如对你的表现在晚上卧谈的时候拿出来说说,讨论讨论一下该怎样,好多时候就这样说着说着的时候捏着你的小脚掌睡着了。
有个阶段特喜欢问为什么了,睡前节目他要求增加了一个聊天环节,问题是人是什么做的呢,俺回答不上来,你就说我要是给你做面包,你会笑的露出两排大白牙,我要是给你彩虹糖,你会笑的露出两排大白牙。
还有问我:1、爸爸,选择是什么意思啊。2、哇、太阳这个灯好亮啊。3、刚说话的时候分不清“我、你”的意思。对你说:“你去拿小车车过来”。你拿着跑过来说:“你拿来了”。这状态还持续了一段时间。“讲大话对不对?”。“不对”。“怎样才对呢?”。“讲小话呢?”。“呃...”。大--小,高--矮。
有次睡前卧谈,讲完寻宝故事,突然......
:爸爸,你要少抽点烟哦
:爸爸不抽烟啊
:那你老了要抽烟啊
:为什么呢?
:因为不抽烟别人会笑的
:哦
:每天只能抽一根这么少,抽那么多肺会变黑的,还有牙齿也会的。
:是么
:要在阳台那里抽,公公也是这样的,公公打麻将就会抽那么多烟的。
:哦,你在哪里看过公公打麻将呢?
:我也不知道,他带我去的啊
:你在那里干什么呢?
:在那里看,在那里玩啊,麻将好好玩啊,骰子我也会扔了,转转转转,嘿嘿。
:啊
:爸爸,为什么要给钱呢?有时候人家给钱公公,有时候公公给钱他的好朋友。
: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啊,在玩买东西的游戏呀。
(二)城市的交往
走出家门便迎来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其中的互动主要就是各种场合下自觉不自觉的与人打交道,也在这个交往过程中体会成长百味并收获些什么。想想起来感觉诺大的一个城市似乎能活动的空间也不算大,但就在这不大的空间中,你逐步独立些并自我应付得了这些场合算是积累一定的社交力。现在看来你相比刚刚涉入之初依然还有些不太顾及沟通对方,但在自我参与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进步。
1、走出家门
走出家门,一开始大多时候都带你去凑热闹的地方,想着有玩伴带着你能轻松些。例如:小区集聚地、商超游乐场、公园玩沙场。似乎你也比较自然融入,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到处摸摸看看,然后玩着自己的玩具觉得无趣了就和其他小朋友玩玩,时而也去其他小朋友手中抢你感兴趣的玩具有时在那争的一起哭起来。后来类似情景经常上演,不知是否是由此获得的反馈是世界虽然新鲜但还是有不友好,似乎只有在家才能获得很多需要的满足,尤其有过去看医生的经历,觉得医生护士总是不太友好的动来动去。又或许这是天生的有点遗传我们的。因为出去多了一段时间后来反而觉得你依赖性有点明显,或者要我们要么是动员一下要么先沟通一下,你才和其他小朋友玩的起来。
玩沙场经常去,如上图的那次是3岁左右,结束之后,我写下了下面一段话:“玩沙场成了一个培养小朋友走向社会的重要场地。今天成功引导小朋友跟这位大一点的哥哥一起完成把沙子中的大石头集中到这辆黄色的车中,后来这位戴帽子的小朋友也加入啦,他们三个还发明了种花浇水的游戏,玩得都不想回家。也有个体会:感觉小朋友真的是大人的一面镜子,如果他内向应该大人基本也是如此;如果他回到家不洗手应该大人也是如此;如果他不爱跟陌生人打招呼应该大人也是如此,所以榜样非常重要。不要想着说你拿玩具去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他就会去。大人先做榜样而不是一味的说教,他会更有突破。也正是因为如此,如果大人目前的习惯并不是我们期待小朋友以后要的东西,那可能我们要努力调整,尽管这个很难,否则只有等他长大了自己悟出他自己的世界观。”
还有次在星期8小镇玩,看到有个小剧场,就兴匆匆的点了首小苹果,临阵不上舞台,在看了几个小朋友表演之后还是觉得很大压力,思想动员了很久也没有成功,流着泪托我说要出去我坚持不走,最后在场的观众走的差不多了,妈妈带着才勉强上了台,拿着话筒唱唱笑了起来,不过还是没能成功独自唱一首。
2、场景适应
于是后来的活动安排就比较关注这个方面,比如说所谓的各种各样的班,其实根本不在乎是学啥的,主要的想法是如果你待得住要么是有兴趣要么是觉得那个场合比较友好,那么你不会拒绝出去就OK了。比如上幼儿园由私立再到公立,虽然很大原因是一开始抽签没中后来难得有一个学位,但细琢磨对你应该也是会有帮助,因为私立幼儿园感觉更会依小朋友一些,公立的倒更多按照既定模式去运转,得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做,这样你可以体会到很多时候的规则不是针对你的,慢慢能适应这的世界。再比如后来去图书馆参加周末故事会,即使你一开始还没能绘声绘色的讲一个故事,看到你能拿起话筒站到观众前我们就开心了。
不记得在贝贝待了多久时间,大体上完成了没有父母在场的集体相处。看着老师们的细心记录,让我看到了你的这一变化,而且后来也体现在你的行动上,出去的时候你也不用经常看看是否有大人在一旁。
去参加溜冰运动的第二天,一上去就来了个跟头,在教练的指导下一步一步挪开脚,慢慢站起来,但眼泪还是比较浅,我们当时也就是在远远的地方看着,想着要让你在缺乏依赖的情况下增强一下自信和自制力锻炼。后来慢慢觉得也不光是只学这个溜冰,有点尝试进入社会的味道,有天一定要带家里的那几个桩去送给教练,到了的时候只是扔给教练却不跟教练多说几句话。还有天排队等做动作训练,后面的小朋友用手推了你,你的反应是赶紧走开,回到家才说出来而且表现不开心。还有天摔倒几次把脸碰到了,总想中途回家,让你喝水休息一下,经过鼓励之后还是坚持了下来。还有学了一段时间之后,训练结束之后教练都走了,你们一帮小朋友会用自己的方式组织起来继续玩会,听你们一堆在一起叽叽喳喳了一阵之后,就很快行动起来了,我还是没弄明白一起玩的秩序是怎样建立的,是怎样确定玩什么的,然后谁来做什么?只看到一个石头剪刀布的动作。总之,你们是开心的,我想你有了你的一些认知和处理方式。
后来就上幼儿园了,应该说你还是蛮快适应这里的环境和学习,比较欣慰的是你都能把幼儿园的各种训练顺利的完成,当广播员,参加集体活动等等。还有几个相对要好的同学,有时跟他们一起去鼎湖山打水仗,有时也还一起去学些画画的。倒是毕业汇演的那天有点不是太明白为啥你比较抗拒,不是很愿意去参加,但在毕业答谢会上又算比较活跃积极响应。
幼儿园刚好换了一个月的那个周末,不光在公园你要用手机放《我爱我的家》然后跳起舞来,晚上你也一边按照这首歌的角色指挥一家轮流唱,一边还叫我们也跟着你跳,看来新幼儿园有效果的。
看着有点喜欢音乐,接着就去玩架子鼓了,即使在那里日常也还不是怎么大大方方的去和一起学的小朋友以及老师打招呼,但还是感觉你有点很快熟悉这里的感觉,无论是来这练习,无论是来这玩耍,还是在大堂试show,一小段时间后没啥拘束感,我想也跟这里的老师和学员比较友好有关的。学会了几首歌之后,也报名去一些场合露脸登台表演,去过敬老院做公益表演,去过图书馆周末故事会穿插演出,去过社区送文艺。
周末故事会的确是一个比较好的公益平台,孩子们可以报名去展示各种才艺。第一次拿起话筒走上去讲《彬彬有礼》的故事,一上场话筒拿得有点远,还有语速比较快,倒是比预想中要更淡定能完整的讲完这个故事,表现还是比较满意。后来陆续讲过《爱挑食的小狐狸》、《米从哪里来》、《小壁虎找尾巴》等,感谢图书馆提供的这个进步的舞台,让孩子们很好的互动。
3、继续鼓励
慢慢大一些了,于是就让他去独立完成一些任务。例如去医院时自己跟医生说自己的感受,在超市自己完成买东西整个过程,自己去打电话预约时间……。经过多次的鼓励和锻炼,现在基本上能处理这些打交道的事情。有次去书店碰上早教机构在那里讲故事,你好认真的听完了小象的故事,应该是老师绘声绘色的讲法吸引了他,第二天一起床就说要去书店,可去了之后发现没有活动。就自由发挥,凑近去看人打游戏,听别人讲绘本,最后跟一个小朋友在那玩车。有次在小区里玩类似过家家的游戏。听着漫谈对话觉得好好玩。“我昨天上幼儿园了,上学好累啊”;“我也上幼儿园了,也是好累啊”;“你去买菜吧,带这个钱去,要开车哦,好远的,我在家里等你”;“滑板车呢,好近啊,不开了。”
(三)户外的探索
户外的互动,感觉更多的是一种所见所闻之后之所想,即是观察和坚持之中的探索,希望以此形成一种行为习惯,然后能够走向更远的远方。相比于在家,还有城中的情形,似乎这个时候我们之间的沟通更为一致一些。
1、神奇的动植物世界
之所以喜欢出去走走,该是从对动物的好奇开始的,开始看到忙碌的蚂蚁、爬行的毛毛虫之类的常见小动物就要蹲在那瞅上一阵,有一次晚上看到半墙上的蜗牛硬是探过身去观察它缓缓爬上墙顶才肯离开。再后来去草丛中发现蹦蹦跳的蚂蚱,在榕树下发现遗弃的黄蜂窝,来小溪里发现驮着壳的田螺,到丛林里发现各类飞虫。再后来注意到山洞里倒挂的蝙蝠,山脚下吃草的马儿,半山坡的老鼠洞,放掉水之后的鱼塘里一片白鹭……。这些好奇带来了一种专注,专注于观察以及与动物之间的互动。开始都是片刻于盯着看,后来琢磨怎么逗一逗它们,例如戳一戳蚂蚁窝发现很快涌出一群蚂蚁,抓下蚂蚱就嗖的一声蹦的不见踪影……。
说起与动物的互动,那是跟蝴蝶互动的深入些,不光可以近距离的观察,有时还可以抓住它,有次小蝴蝶还跟你玩起来,你对蝴蝶说:“小蝴蝶,你从哪里飞来的啊,是不是累了要休息一下啊,我要跟你一起玩,飞到我手上来好么。”小蝴蝶绕着转了几圈,还真停在你肩膀上,后来又飞着飞着停在了背包上来,一路到下一个玩的地方,你好开心的说:”这个蝴蝶是我的好朋友,它认识我了。”
于是带动了看《法布尔昆虫记》的兴趣,后来还要翻来覆去的听播呀里的有声有色的讲述。也在小河边捞一群蝌蚪时讲着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也在山脚下的桃园一起讲蜜蜂怎么采蜜,一堆蜜蜂嗡嗡嗡的围着你也没能打扰你的专注,你说蜜蜂采完花粉之后飞回蜂窝了,然后熊大熊二就来了。也还看到很喜欢的七星瓢虫琢磨半日,回到家便趴在窗台上琢磨着画一幅树上的七星瓢虫,第二天还吵着要去再拍下采花的七星瓢虫。
当然有趣的还不止这些,我们还一起去户外捞了田螺、小鱼,还有虾,把它们养在家里的鱼池中。一次在有点美的半山腰的湖边山庄戏水,偶然发现很多虾像蚂蚁搬家似的沿着岸边忙碌的游走,伸手下去就被围了一堆,把它们引到袋子里就提起10来只,不过瘾,下午带着工具还有诱饵继续,一路来回几趟,收获了近百只虾。后来在星湖边上发现一群群的小鱼,即使接近它们也依然在那游着。你说:“为什么鱼是大的怕人,小鱼不怕呢?为什么人就是大人不怕,小孩怕呢?”我也回答不来就说制作一个工具去捞一下看看它们怕不怕,后来还真的捞了不少。于是鱼池里就非常丰富了,因为田螺捞起来是没有啥难度的。
好多好多的动物,真的发现不完,不知这一路来的玩乐是否也有点发现力和观察力了呢?
哦,说起植物,该说是蔬菜瓜果更准确一些,因为兴趣点来自吃完之后启发你想想它们都是怎么长出来的,于是后面就常逛于各大菜场和果园,基本上都遍历了周边的,去到实地知道了瓜果长在哪,并体验一下自个采摘的乐趣。遍地的西瓜,带齿的树怎么长出火龙果,抬头便触手可及的葡萄,把手染成紫色的桑椹,用保鲜袋保护的杨桃,布满树干的树菠萝,结满葵花籽不再对着太阳的向日葵……,这些在家里是不太能知道的。要说特别一点的发现那还是偶尔也有少许:星湖公园里的莲雾,幼儿园旁的杨桃花,还有西江边的棉花,这些都鲜而见之。
有时去到菜园里,还可以发现农民伯伯帮豆角喷农药,所以怪不得没看到虫咬,还有把小石头挂着丝瓜下面,所以怪不得菜场看到都这么直,有时他们还摘个番茄给你吃,怪不得都说他们很纯朴。
除了这些能够多一点见识的玩法之外,后来还讨论到这些植物是怎么长出来的这个话题,于是就叫你注意植物的种子,出去的时候多收集一些回来种在泥里,可能很多时候不会打理,大多数只能惊奇于发芽的日子。像这葫芦是被我们发现于一个遥远乡村的屋顶,估计是因为看过《葫芦娃》的书就嚷着要我去摘一个,然后你不辞辛劳地运回家。后来在玩的时候不小心摔裂了,于是掏出种子种下去,芽可是发了一堆,但没过几天都陆陆续续的在出土处就折了相继蔫去,于是到现在为止还没见过茂盛的藤上结着七个葫芦的场景。
因为尝试的多也就有那么三两次的成功,像这秋葵还算是见过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的。从菜园里掰了几个开裂的干秋葵回来后,拨开撒进小花盆里,水淋几天芽便冒出来了,你看着这甚是开心,不时的去撵走被芽举着的壳,于是淋水的动力十足。后来你还发现它们长着长着都弯向一侧,于是问为什么,我就说植物生长除了要泥和水之外,它们还喜欢阳光,它们知道阳光在哪就跟向日葵一样都朝着太阳这边长了,这个是植物的趋光性。你玩《植物大战僵尸》的时候不是都要收集阳光才能种出豌豆之类的来攻击僵尸么?秋葵在你的照料下不断生长,慢慢地开花也结出了小秋葵,不过应该是播种的季节不对,秋葵没能长的很茁壮,开的花和结出的秋葵也没图中头两张这么漂亮了,可这不影响你的观察和兴趣。
2、丛林登山徒步
生活的这个城是一座青山绿水之城,山在城中,城依山麓,水在城中,城傍水旁。因而很是方便去玩个山水,一开始就在近处的七星岩爬爬,后来基本把周边的山爬了个遍。
除了七星岩、鼎湖山、北岭山、羚羊峽之外,其他地方其实去的人都不算多,走进这少有人来的丛林中一开始就要有点勇气的,很多时候就我们两个在这茂密的丛林里穿梭,说话大声些都有点回音荡漾,特别是每个丛林第一次去的时候,因为不熟悉岔路还有每条线走下来需要多少时间,有时候在里面还没有信号,一两次走到快天黑的时候我们相互鼓励着对方走出丛林。
当然冒个险的方式还有很多,例如在齐肩的草丛里探路,你一边提防锯齿状的草割破手指,一边注意脚下的路别踩着啥。再例如壮个胆来一段钢丝绳行走,钢丝绳下有时是潺潺溪流有时是深潭,距离水面也有个一米多高,后面想想倘若失脚跌落那是非常危险,应该有个预防措施,尽管当时跟你讲了后果要你一点都不能出差错,尽管你整个过程都还算从容,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往前挪去。
走进丛林山谷,你在丛林中享受清新的空气,戏耍清澈的河水,聆听清脆的鸟鸣,当然你对这个感触不多,除了觉得打水仗或者丢石子比较好玩之外。但有一次去溯溪寻源,找到水的源头,跟你说要保护水源,爱护大自然,似乎有那么一点懂懂的意思,由此启发着思考要是没有大自然则人是没办法生存的。
太阳很大的时候去丛林穿梭,阳光想穿透厚厚的植被照射进丛林,因为丛林的保护,你可以直接朝阳光看去,在树叶的缝隙间有时发现美丽的彩虹,这比等雨后彩虹显得相对容易一些。
当然每次去登山徒步其实都是一次坚持的过程,每次选定了路线都要走完全程,有时候是因为线路没法回头,有时候是想看看一路的风景,有时候是为了某一个目标,这也就锻炼着一些毅力。
记得那次9.5km的半江边半山边羚羊峽栈道徒步,从下午一直走到不知是月亮爬上来还是太阳落下去。前半截边走边玩忘记了时间,后半截感觉天黑的很快,就拼命赶路但越是这样越快觉得累了,走会就坐在路上休息。之后看到前面走着一对夫妻,我们说来跟他们比赛不要跟丢他们,一路就这样追着走了差不多1km又慢下来啦。再往后你还是捡根棍子一路敲敲打打边走边玩似乎轻松些,路过8km的标识你似乎觉得越发不累了,走的越来越快我都有点要追下才跟得上了,走完全程时夜幕都已降临了。
记得那次连续走完黄金沟和藏龙沟,一个半小时走完黄金沟,除了欣赏美景或者有点发现而驻足停留之外,几乎是一口气走完的。感觉意犹未尽就继续藏龙沟走起,但走了二十来分钟,也许是因为景色有点雷同,也许是觉得有点累了,就提出来要返回回家。于是叫你坐下休息,一起回忆那天走羚羊峡栈道的情形,并且说这次我们边玩边走不走那么快,如果返回的话可能前面有些我们没遇见的东西哦。于是休息二十分钟后就决定继续往前了,觉得累了就玩会水什么的, 看到“出口”两个字之后,你居然边唱歌边跑起来,说实话差不多连续走了三个半钟的山路两段全程6.8km我都觉得有点蛮累的。
还记得那次去登顶电视塔,我们选了最近的山脚下出发,于是整段路程较短但也是相对较陡,几乎都是一个爬陡坡的过程,所以爬起来就显得辛苦些。你找来树枝做登山杖,手不时借力于树林中的树干,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汉,累是肯定的,于是就地休息并开始讨论电视塔为啥要建在山顶这么高。然后继续爬,来到后半段需要走台阶,发现走起来比爬山坡还累些,而且乐趣也少些,因为基本上难以有点自我发挥。于是你抱怨起来说好累,的确我也觉得如此。我们就讨论说爬到了山顶可以看到什么?例如俯瞰整条爬山的路,例如有人用无人机在拍照,例如我们看看电视塔到底是怎么样的,于是约定爬到最高顶才吃随身带的你妈妈做的包子。就这样我们走走停停,只是我们一路觉得电视塔看着就在眼前,但路就是弯弯曲曲上上下下走起来就是很远。你一路还被同行的人点个赞,因为的确来走这段路的小朋友不多,虽然比较累,但终究我们坚持下来了,来回也有5.4km,在山顶我们也看到了我们讨论的东西。
每次去登山徒步都有一个小规律,开始的时候很容易累,经过一小段时间的适应,中间边找点乐趣边前行穿插点休整,之后越走到后面越轻松。就这样,北岭山ABC三条线都有你摸爬的脚步,九龙湖、紫云谷、黄金沟、藏龙沟的山谷里都留有你徒步的身影,羚羊峽、鼎湖山也都有你戏水的场景,姑且不说这能否是徒步登山者,但和大自然对话则是常为之之事。
去徒步登顶,你在山顶上体验眺望的视角,似乎有点看Google地球的感觉,整个湖和整个城都尽收眼底,这是之前身在其中没法想到的,跟你讲这就是叫做登高望远。爬到山顶乘凉风赏风景,晚一点可以摘星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环湖运动锻炼
很多时候是不够时间去一次登山徒步的,于是也常来一段环星湖小圈运动,有时是踩单车,有时是踏滑板车,更多的时候是溜溜冰,直接跑步还是少一些,大部分是我跟在你后面跑,一圈下来8km、10km的倒是把我给累的够呛,你则经常在前面喊快点啊、快点啊,特别是有运动饮料奖励的时候,你就滑得更溜了。希望能够坚持运动,保持乐观的心态还有健康的身体。
4、观察施工现场
你比较喜欢看火车在铁轨上通行的情景,后面就问到铁路是怎么修起来的,恰好碰到有轻轨在修,于是在经过那段路时都专门去观察一下:看桥墩怎么做起来,看高架桥怎么放上去。后来就也去看大山里怎么修高速路和隧道了,繁忙的工地,你认真地盯着进进出出的卡车,问为什么有这么大一条管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污水流出来呢?再后来又去看桥怎么修在河上面的。去到发现三桥已经修了桥墩,没发现是怎么在水里种起来的,只是观察桥面怎么吊上去。
看看施工现场也算还是有点收获,之后在家就摆弄这小火车和积木的起来,尝试着也修隧道,然后火车轨道从里面经过,尝试着也搭各样式高架桥然后把火车路轨道也修上去,你看着托马斯一上一下的转悠就更开心了。
5、有更远的远方
搭火车、乘飞机、坐轮船、自驾车体验怎么买票、取票、去哪里上车(机、船)、怎么找到座位,还有注意各种标识的含义,看导航提前通知该往哪边走。
虽然不会游泳,但还是酷爱玩水,所以晒晒跟水有关的目的地,除了玩水至于其他,应该还是些比较感性的认知吧,只是觉得有空就带上你一起体验在路上的感觉,你应该有你自己的所见所闻印在脑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