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我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今天我转发一篇廖舒祺老师的文章,主题是“自我认知”

今天我们聊聊“认识自己”这个话题。

别误会,我没打算写篇万字文去探讨“从哪来,到哪去”这种千古哲人都在研究的终极人生问题。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做过一个统计:“自我认知”类的问题可以排进职业咨询中反复被学员提及的前三名,且从提问中可以看出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充满了误会,所以写篇文章统一解释一下。

一、 为什么要认识自我?
大部分职场人并没有意识到清晰的自我认知对其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加上国内应试教育对自我认知教育(主动探索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缺失导致很多人只有在遇到挫折,职业发展不好的情况下才开始反思自我。

但他们提出来的问题是这样的:

o 老师,我发现我不了解自己,对什么工作都没兴趣,身边的同学都去了互联网公司,我该在教育行业坚持下去吗?
o 老师,我觉得自己不擅长社交,但朋友都鼓励我应该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如果我真的去做了相关的工作才发现自己不适合不就浪费时间了,那我该去吗?
……

额,我要能知道答案还做啥老师,直接飞天做上仙去找夜华了!!

所以这种把咨询师当算命大师的心理很好地说明提问者在“认识自己”这件事的状态:“只取其表,不明其里,急于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让自己心安而已”。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1999年发表过一篇非常经典的文章,这篇文章后来成为《哈佛商业评论》史上重印次数最多的文章之一。我真心觉得每一位职场人都应该看到这篇文章,它几乎解答了我之前对于职业发展的所有困惑,老爷子其实那时就给出了斜杠的说法还取了个名叫“管理后半生”。

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
历史上每一个社会,甚至是个人主义倾向最强的社会,都认为两件事情理所当然(即使是下意识的):
第一,组织比员工更长寿;
第二,大多数人从不挪地方;
如今,情况恰恰相反。知识工作者的寿命超过了组织寿命,而且他们来去自如。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因为他们不仅能从纷繁的表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还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并提供解决方法。

当今的中国其实就是这样:大部分公司的寿命只有3-5年(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也不过40年),职场人更换工作的速度更是惊人。这样的环境中,要让自己在职场里开辟出一番天地,知道如何在合适的时候改变发展道路,并在长达5、60年的职业生涯(据说我们这代人要活到120岁…怕怕)中不断努力,干出成绩,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
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

对自己的认识意味不仅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还要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及如何与别人共事,并且还要明白自己的价值观以及能在什么地方做出最大的贡献。

其次一个原因,多年跟人打交道的工作让我有个觉察,那就是:一个人对于外在世界的认知能随着年龄经历增加而提升;但自我认知这事,如果一开始不能形成正确的思维和科学方法,经历再多也没啥用。而通常来说一个对自己没有清晰客观认知的人,对其他人也很难产生同理心,这样的人,不仅实现成长困难,在社会上也会受到排挤。

接下来是干货部分,一个个来看。

二、 我们如何认识自我?

什么是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一个复杂且模糊的概念,因为人很复杂,关键还不停地变化。所以很多人一想到自我认知就会把它和“我是谁”这样的终极问题等同起来,然后觉得终其一生都想不明白的事情哪会有办法解决呢,于是就果断地放飞自我不再去想了解自己这回事。

所以我更习惯于把自我认知这件事放到具体的场景中去理解,比如职场,因为大部分普通人一生中的关键转折,可能都跟“职场”或职业相关,而这些变化又会让自己的价值观和对待人生的态度产生变化,从而越来越接近自己想要的生命状态。

但无论在什么场景中,有几个误区一定要避免:

第一,执着于找到所谓的“真实的自我”。有着这种执念的人无论他想做什么都会停留在“想”的阶段,因为他们内心的想法是:“我只有找到自己的热爱,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黑兹尔•马库斯提出:我们每个人都是“可能的自我”,我们不是一个自我,而是由许多个自我构成的整体,自我是塑造出来的,而“真实的自我”可能并不存在。换句话说:真正的自我不是一个等待被挖掘的模型,而是一个泥胚,一个需要通过不断行动去塑造的泥胚。

第二,期待通过某个课程、测评或大仙迅速了解自己。有这种妄念的人很容易成为某些敛财课程或机构的囊中物。分享我跟一个来询者的对话:

我:你今天来主要想解决什么问题?
她:我找不到自己内在的连接......
我:你一共工作三年多,就歇了快一年的gap year(间隔年)去找自己,还没找到?
她:可不是嘛,老师,我快奔溃了,刚报了一个5万块钱的课,上完了初级发现还是找不到,他们让我接着报中级班,这么贵,你说我还该报吗?
我:咱俩今天啥都不谈,回去老老实实找份工作,也别报什么课了,就是你最大的收获。

晚上,我收到她的短信:老师,我查了下这家机构,貌似是一家精神传销的组织……

我一直坚信: 一个人的成长和自信,或者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一定是在不断的“实践”、“复盘”、“反思”中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所以真正的“了解自己”是一个不间断,无休止,没法速成,需要很多投入,甚至充满忐忑、痛苦和反复的过程。

因为无论我们的经验如何丰富,过去怎么成功,只要想寻求突破,都要以全新的心态去应对,拼劲全力去成长,才有机会成就下一个里程碑。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了解自己和做自己。

人生没有捷径,如果有,捷径就会变成你唯一的路径。

第三,过于美化找到自我的之后结果。陷入这样的误区往往是看多了媒体和电影里屌丝追梦,逆袭成功,人生巅峰的励志故事,且自己从来没去行动过的自寻烦恼者。

推荐一本书—英国小说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小说的情节很简单:

主人公查理斯在追梦之前是一名普通的证券交易所经纪人,老婆孩子热炕头,勤勤恳恳。一天,查理斯在留下一张字条后,离开了与自己生活了十七年的妻子和一双儿女去了巴黎,重拾自己的画画梦。那一年他40岁,住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里画一些别人看不懂的画,身上只有100块钱……

不要以为这是一个追梦人历尽千辛万苦实现自我的励志故事。

查理斯出走五年后,在巴黎贫病交加,沦落街头做了码头工人。几年后,他来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身患麻风病,双目失明,临死前只有一个土著女人陪着他。在短短的十五年内,这个伦敦的股票交易员以风驰电掣的速度踏上了一条通向伟大的不归路,押上了常人眼中一辈子的幸福与运气,只为抬头追寻那如月亮一样遥不可及的梦想。
(书评文字转自豆瓣书评)

难道不该做自己,追求梦吗?不是。

成功的人生,需要运气去获得财富、地位、爱情……,做自己,追梦,大概率收获的是骄傲的、无悔的却未必成功的人生(仅指世俗意义上的)。所以,不要在想象中过于美化奋斗和追寻梦想的结果。

真正开始行动就会明白:做自己这条路并不轻松,它需要我们付出比原来生活轨迹中更大的代价而且结果未必如愿,因为大部分人即使用尽全力,终究是普通人。

“我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三、具体认识自己的方法

排完毒来看看究竟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可以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己,离自己想要的生活更进一步。

入门级:测评 & 他人反馈

测评能不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当然可以!

但测评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思考的框架,所以第一,不要用任何测评工具给自己贴标签,第二,尤其不要用测评的结果为自己的不做改变提供借口,那样的话还不如不测评。

我列了一些市面上常见的测评工具和方法,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预算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
用工具了解自己,更关键的是测评之后的专业人士的解读和寻求他人反馈,这样做有两个原因:

第一, 专业人士的解读能让我们更客观地看待测评结果,同时也能为自己接下来的行动计划提供科学的方法和参照。举个例子,很多人在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时充满了困惑:老师,我到底怎么确定哪些是我真正在职业中看重的价值,测出来的好像不准?其实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确定,除了思考,更重要的是激活和不断践行,通常会有这几个阶段:

1) 持续确认:我们可以通过测评以及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小选择中觉察和澄清自己的价值观,看看到底是哪些价值促成了自己当下的选择;

2) 自我激活:激活是确认价值观非常核心的一步,甚至可以说没被激活的价值观不是你真正重视的价值。例如:一个重视家庭平衡的父母无论工作再怎么忙,也会刻意留出时间陪伴孩子和家人,因为他/她能从这样的选择中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从而创造更多机会让自己体验符合这种价值满足带来的欣喜。

3)公开主张:当你感受到坚持自己价值喜悦时,应该分享给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成为你践行价值观的支持。

4)不断践行:这是最最重要的一步,价值观的形成和坚定是需要践行的,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逐渐清晰哪些是不能错过的人和事,哪些是必须主张的观点和坚持,哪些是一定要推进执行的计划和行动,最终过上自己想过的人生。

第二,“认识自己”除了内观,获取他人的反馈也很重要。 明白他人是如何看待我们的,借此增加对自己更更客观和全面的认知,也更容易与他人建立更加坚实且值得信赖的关系。

进阶级:复盘加反思

几乎任何一个领域能取得成就的人都会养成阶段性复盘和反思的习惯,大致的逻辑是这样的:确定目标—执行目标一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下次改进

知识管理领域的优秀作者成甲在他的《好好学习》一书中用了一整章的篇幅非常详细的介绍了他的记录和回顾方法,写得很好,感兴趣推荐阅读,不再赘述。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在积累、精进、走向专业的过程都会慢慢探索出自己发展的路径以及为人处世最有效的原则。然而,就像雷.达里奥(Ray Dalio)在《原则》这本书里说的:最有价值的原则不是教出来的或简单接受他人的原则,而是通过有自己的现实经历与反思得出来的,所以看他人坚守的原则,尝试使用、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原则才最重要。

最高境界:任何事情都可以“找自己”

之前听一个PPT的大师说过,看电影对他来说不是娱乐和享受的过程,而是学习,因为他会去看那些电影的构图然后想着怎么把这些构图用到幻灯片的制作上,让其呈现出更惊艳的效果。

这样的原理用在认识自己这件事上是一样的:当我们养成了凡事反思和复盘的习惯,其实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进一步认识自己的途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这件事情找到我们的喜欢、激情,甚至与我们生命连接的地方,体会身处其中的满足和幸福,从而悟出生命中变与不变的东西。

听上去有点虚,推荐一个我非常喜欢的视频,大家可以看到演讲者是如何通过音乐找到自己的。(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视频)

简单给文章做个总结:
1、在这个复杂的时代,深刻地认识自己是一道必答题,而非选修题
2、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在职场能少吃苦头
3、避开“认识自己”的三个误区
4、认识自己的具体方法:测评,他人反馈,复盘&反思

人生在世,要尝试弄清楚三种关系:第一是人与物的关系,这是基础;第二是人与人的关系,这是桥梁,第三是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这是终极目的。而无论哪一种都需要从行动开始,在反思中升华,从顿悟中收获,所以赶紧行动起来吧!祝愿我们都能收获骄傲且自由的生活。

希望文章对你有启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968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601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220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416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425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44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32评论 3 40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88评论 0 26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8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28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3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83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4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3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5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95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901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