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看了沈银兰老师的一篇散文《家乡有座读书台》,讲的是作者在家乡一座山上,登大文学家鲍照的读书台的经历及感怀。不由得想起了某一年的暑假去殷汇杨村寻找昭明钓台的经历,有感而发,赋诗一首:
家中无书聊遣怀,曾游昭明一钓台。
非独秋浦河水浅,更无西山衣冢在。
开仓已属古贤事,食鳜仍受今人睐。
由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青史不慢待。
(传昭明太子曾在我家乡贵池的秋浦河垂钓,偏爱秋浦花鳜之美味。逢大旱之年,农民颗粒无收,昭明恳请皇上开仓放梁,赈济灾民。贵池人感此恩德,在昭明太子死后,求其衣冠,葬于钓台畔之西山。钓台有碑,但几已被乱石掩埋,不细寻不得见。不远处有西山,曾有庙,后被毁,今成竹海。)
(2019年1月23号,看到黄亢美教授给学生评点诗文,一时兴起,就将此文上传,妄请黄教授评点。没过片刻,黄教授即写下此评析:
@字理教学圈管理员 许旭升
感 怀
家中无书聊遣怀,
曾游昭明一钓台。
非独秋浦河水浅,
更无西山衣冢在。
开仓已属古贤事,
食鳜仍受今人睐。
由来圣贤皆寂寞,
唯有青史不慢待。
【简评】
这是一首七言体的诗,颔首及颈联也注意对仗。诗意也还好。
1.格律诗要押平声韵,而韵脚字“在“和“待“却是仄声,不符合要求。
2.格律诗要求二四六字位的平仄要分明,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在此字位上多处不谐:
1)失替一一句中二四六平仄要交替,若二是平则四是仄,四是仄则六又换成平。如首句“家中无书聊遣怀“中二四六字位的“中、书、遣“三字为平平仄,若改成“平仄平“或“仄平仄“才符合平仄“相替“的要求,否则就失替了。
2)失对一一每联内出句与对句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对(相反),例如首联:
家中无书聊遣怀
曾游昭明一钓台
上面出句与对句二四六字的平仄完全相同(相粘),就失对了。
3)格律诗还要求相粘,即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二四六字平仄相同。你首联对句与颔联出句是:
曾游昭明一钓台
非独秋浦河水浅
上面可见“钓“与“水“都为仄,相粘了,但“明“与“浦“一平一仄却相对了;“游“与“独“按新韵(普通活)都是平声,是相粘的,若按旧韵(平水韵)“独“是入声字,属于仄声,那也就不粘了。当然,按今音区分平仄也是可以的,但整首诗所有平仄要么全按今音,要么全按古音,不能混用。
如果不拘平仄,就当作古体来写也行的,只要不注明“七律“两字就行。我们近期进行格律诗声律知识的学习,目的就是了解体味古人创写的格律诗的声律韵味,感悟其独特的魅力,教学中能引导学生从声律方面进行品味鉴赏,当然能自已创写格律诗也是很好的,要不然这独特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薪火难继了!
谢谢你自荐品析。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南宁师范大学
黄亢美
教授平易如此,实在令我感动,苦于对律诗知识知之甚少,故将此评点文记在后面,吾将不断学习琢磨,希望能得教授教导之精髓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