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着自家倔强的老二把左脚的鞋穿右脚上,两岁两个多月,很不听话的娃娃。不要妈妈穿鞋、不要妈妈给穿衣服、不让妈妈给他擦屁屁……什么都要自己做非常倔强,还做过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鑫雨也是第一次带男孩子,体会就是和他姐姐是截然不同的。不知道是不是男孩子天生就特别喜欢独立。
很多时候大人都是担心的事情太多了,恨不得替孩子去经历,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父母巴不得一股脑把自己吃过的亏踩过的坑都告诉孩子,希望可以帮助他们避坑,但是孩子这个年纪根本听不懂的。
其实咱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会发现但凡让咱们发生改变的事情,基本就是让自己痛苦过的事情。
比如祸从口出,在古代,有一个名叫张三的书生。他才华横溢,但性格直爽,说话常常不加思索。
有一次,张三参加一个文人聚会。席间,大家谈论到当地的官员。张三因喝了些酒,便毫无顾忌地批评起一位官员的施政措施,言辞激烈且毫不留情。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位官员的亲信也在聚会之中。
不久之后,张三的言论被传到了那位官员耳中。官员大怒,认为张三是在故意诋毁他,于是下令将张三抓捕入狱。尽管张三后来百般解释,说自己只是一时酒后失言,但官员不为所动。最终,张三在狱中遭受了不少磨难。
咱们如果只听这样一个故事,本质上也改不掉自己多嘴的毛病,除非因为说话导致人家关系紧张,或者造成了实质上的损失,才会回想到上面的故事,以后说话时才会谨慎思考,以免因言语不当而给自己带来灾祸。
所以只有疼了,才会改,改了才会受益。但是这些不是用大道理可以教会的,需要他们去经历,然后领悟咱们提前给孩子打过的预防针,他才能真正成长。
其实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脱离母体的一个过程,从身体脱离到思想脱离,这是人生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鑫雨有时候也很矛盾,既想孩子们快些长大,又害怕他们长大。因为他们长大了,就再也不黏妈妈了。
鑫雨记得老二一岁半时,鑫雨因为有事情独自出门了三天,把老二留在家里了,三天时间他没有找妈妈,不和鑫雨视频,也不哭闹。鑫雨在外地还挺失落的。
一岁半的孩子,从小就是妈妈带着长大的,第一次离开妈妈,他都可以做的很好,比鑫雨做的还好很多。
鑫雨当时就意识到,孩子比父母想象的要坚强很多。因为离开了妈妈,他并没有鑫雨预想的那么多不安。
所以,做父母的要学会放手,如同孩子学走路,如果父母不放手,孩子一辈子也学不会独自走路。
孩子的人生也一样,父母只负责引导,不负责结果,结果是他们自己书写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和成长历程。父母可以提供指导、支持和关爱,但无法亲身经历孩子所面临的每一个挑战,也不能替他们做出所有的决定。
孩子需要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学习、成长和发展各种能力,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在自己探索的道路上,他们能够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明白自己的兴趣、目标和梦想。
如果父母过度干预或试图替代孩子走他们的路,可能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自主性和责任感。
大家有不同的见解可以留言哟,从父母角度,孩子角度留言都可以,一起讨论,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