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汗颜,近两年在中国刮起的东野圭吾热,我却是在最近开始练习写作时才开始阅读他的小说的,特别是这两天刚读完他的《白夜行》,心里颇有些感悟不得不发。
因为借我这本书的是位小学六年级的小女生,她反复叮嘱我这本书开头就是一起凶手案,所以不要在睡前观看,免得半夜做恶梦睡不着。她因为害怕,所以只看了几页就没有看了,因此无法剧透太多给我。而我对本书先前也略有耳闻,听说是本悬疑小说,作者就是这一系列写作的佼佼者。而当我完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这并没有像传闻说的那么简单,于是我掩卷之后偶有所得,便想对有关的写作方面稍加分析。
这正如大凡旷世之作便与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关,作者往往借助这一背景揭露某些社会现实,引发读者思考,进而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或为警示世人,或为推动精神文明的良性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白夜行》也不例外。
小说以日本的泡沫经济时期为创作背景,文中多次出现“泡沫经济”一词。特别是当文中提到刑警的妻子也加入抢购卫生纸大军时,读者很容易就可联想到当时日本经济的衰落和萧条。而当时日本又相继发生了阪神大地震和沙林毒气杀人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日本民众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始发生巨大的改变,为了生存,为了获得“安全感”,金钱成为凌驾于亲情、友情、爱情及一切真挚和宝贵的情感之上,人性迷失,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个人本位主义大行其道。小说的男女主人公就是基于这样扭曲的社会环境,让儿时不幸的“恨”的种子滋生在心里,并于长大后结出“恶”的果子且不可遏制。
所以,个人认为如果想要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必须得反映出一定的时代背景,这样有助于为文章奠定基调,让读者更能明朗地在脑海中浮现相关情景,有助于引起共鸣。
另外,对于长篇小说,引人入胜是不可或缺的写作法宝。小说以一宗悬疑命案开启,这便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可中间笔锋一转,这命案不了了之,直到十九年之后才最终告破,也就是不看到结尾你便无法得知真相,这也是令人不忍释卷的原因之一。但作者其实在开始对女主人公的描述时已经剧透真凶,书中反复强调她看似完美,却长着一双如猫眼一般锐利的眼睛,暗示其冷酷无情,令人不寒而栗。而这也对后来阻碍她发展的人离奇死亡做好铺垫。这一切错综复杂的谋杀事件,以及牵扯的相关人员看似孤立无联,实际上都是围绕男女主人公展开,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缜密的编排和巧妙的构思。
还有,作者对语言挥洒自如地运用也是这部小说功不可没的特点之一。刚开始看时,感觉语言有些平淡,并无什么惊人之语。渐渐地随着阅读的深入,慢慢地感觉到平实语言中的独特魅力,因为作者利用了别人口中刻画出了主人公真实的一面。我想这也是高超的写作技巧之一,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当女主人公后来对女职员说:“我的天空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读到此,不难体会男女主人公那无望的悲恸爱情了,也能理解当男主人公用精湛的剪纸技艺剪出男孩女孩牵手在阳光下散步时,所发出的那种遥不可及的渴望感叹了,也幡然醒悟小说的名字,“白夜行”所蕴含的意图了。而当女主继续对店员说,“你明白吧?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这也就解释了当最后男主死去,刑警质问她那人是谁时,她像人偶般面无表情地回答“我不知道。” 的原因了。或许读者会气愤于始作俑者仍逍遥法外,但其实文末对她的描述:“只见雪穗正沿扶梯上楼,她的背影犹如白色的影子。她一次都没有回头。”,就已经表明她生命中的代替太阳的东西已陨落,她从此无依无靠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了。至此,正义已真正得到伸张。
其实这是一部爱情小说,但全文并没有出现男女主人公面对面的对话,但从男主不断地为女主设定阴谋,杀害一个个与他无关的人时,便可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爱情的“伟大”,只可惜注定是畸形的无望的爱。
最后,能让读者看完还意犹未尽,引发深思的作品必定是佳作了。《白夜行》入围第122届直木奖,只可惜我才疏学浅,偶得几点感悟,聊表敬意。对于写作,是该好好学习,更加用心练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