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一直有亲们在催我,说我这个月还欠他们一篇影评。真得很抱歉,这个月实在是忙得有些昏天黑地,对于上映的诙谐闹剧一律无感,原本不打算写了。直到前些日子陪朋友又重看了一遍《狗十三》,朋友哭得一塌糊涂,她说整部电影讲的就是她自己年少时的亲身经历,她说这部电影拍的太晚了,若早点拍出来,在她年少的时候看到,她所经历的很多关于成长的痛,会早点释怀,早点放下……
一个零下十几度的北京夜晚,一个在我们眼中外表精致,内心强大的御姐人设的人,竟然能因为一部片子哭成这个样子,冰冷的夜伴着滚烫的泪水,我静静地听她讲着她年少时因为成长而遭受的苦痛……直至天亮,她释怀地安然睡去,而我觉得关于这部电影我应该写点什么。
最早看《狗十三》是在2014年的柏林电影节上,没错,这部片子并不是新出品的片子,这也是我原本没有打算写它的原因。当时它就拿到了国际评委会特别奖以及水晶熊奖青少年电影最佳影片。我当时对此片的感受就是没有夸张也没有粉饰,不做作也不矫情,大多数中国重组家庭乃至原生家庭的孩子们在成长中都有过经历的,现实、残酷、无奈……
朋友说片中女主的经历有她太多年少时的影子,其实不止是她,如果看过这部影片的80,90后们,相信大多数都会有此共鸣。有谁的成长没苦痛?有谁的成长不受伤?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爱原本没有对错,但表达爱的方式会有对错;成长原没有那么可怕,但有些痛,只能自己去扛;成长中的苦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去释怀和放下……
影片中没有恶人,彼此之间都是在不断“示爱”,只不过“示爱”的方式却很让人伤心。有时候以爱之名的所作所为,反而会更加伤人。《狗十三》里,很多人觉得少女李玩很可怜,真假两只爱因斯坦狗狗也很可怜,大多数人都在狗狗和十三身上隐约看到自己的影子,与其说大家在同情片中的狗狗和李玩,不如说是在为自己的成长而唏嘘……可细想之下李玩的奶奶爷爷、爸爸继母、表姐还有同父异母的弟弟就不可怜吗?谁又比谁更好过一些?
在我眼中李玩是幸运的,因为她明白了成长中有些苦痛,只能自己扛;因为她没有把自己所经历的苦痛转化为恨,没有让那些在成长中的苦痛扭曲了灵魂,因为她内心依然保有爱……
尽管《狗十三》被尘封了五年,确实有点可惜,但结果还好,最终还是在大荧幕上映了。Better late than never,这类题材的影片其实是非常普世的题材,无论是正在身为父母的,还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以及那些因成长中所经历过的苦痛而一直未释怀和放下,一直被恨所包围着的成年人们,都可以来看看这个片子。也许你会像我的那位朋友一样,懂得并不是只有你的成长有苦痛,有些苦痛,我们必须学着自己扛……无论你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历过什么,也许你的身上和内心都带着伤疤,但学会释怀和放下,依然拥有爱的能力,能够用对的方式去表达,才是一种真正的成长。放下曾经过往是为了放过我们自己,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