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日的晚上,是本学期最后一次熄灯,也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对大学生活仪式性的告别。
守灯的传统
清华在开学近一个月后,会公布熄灯时间,自那之后,每日晚上11点准时熄灯。熄灯措施一方面是防止学生通宵,一方面也是因应节能减碳。只要过11点后宿舍就会停热水、停电,每日早上六点自动供电,热水要下午五点之后才能使用。
刚开始住宿舍时很不习惯,一直以来都是住家里的我,不太能适应上网流量受到限制,赶作业要担心计算机没电,太晚洗完澡要去洗衣房偷电的日子,在北方,天黑了就该上床睡觉了。北方的夜生活,毕竟没有南方这么多姿多彩。
台湾也有部分大学实施断电措施,但基本不会停供热水。在清华,寒暑假基本正常供电,接近过年时,因为多数人都回家了,学校甚至会采取封楼等措施,等到要开学时再重新开放。封楼期间,本科生的宿舍会断水断电,学校会强制还留在校内的本科住宿生,透过申请的方式住进研究生宿舍。本科生如果要进原本的宿舍大楼,还得要跟宿舍管理处申请,提手电筒进去。
邻近考试或假期时,因应考试等特别时段,学校又会停止熄灯的措施。昨天,便是本学期最后一次熄灯。每到这个时候,毕业生们都会坐在紫荆操场上,望着本科生的宿舍群(本科生的宿舍将近有三十栋),倒数着11点的来临。大家会三三两两的围成一团,备好零食、棉被、续电电灯与卡牌,彻夜聊天,等待最后的熄灯。
这是跟大学时代的自己,一场仪式性的告别。
自此之后,天涯各一方
台湾学生对于毕业的伤感,大抵不如大陆学生看得这么重。毕竟台湾很多学生都不住校,生活圈多也不以学校为中心;大陆的毕业生往往四年都住在校园里头,毕业生在毕业典礼后,离正式踏出校门,却也只有几天的时间。熟悉的学弟妹们,会在学长姐们离开的那天,群聚在门口的送行,目送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影。
台湾很小,基本上台北到高雄,搭高铁也不过2-3小时的距离。大家工作的选择基本在城市,工作的地点也很近。毕业更像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换了身分跟心态,但生活的状态依然能够共享。
但在大陆,一般前端一些的学校,70%以上的学生选择继续升学,其中可能将近一半的人会选择出国读书,即便工作了,也可能不留北京,到其他地方生活。离开一个熟悉的城市到了新的地方,就是全新的开始,需要换掉手机号码(因为跨城市拨接电话的费用非常高、两边都需要付费,也不太可能再回去原本的城市),文化、习惯、生活方式上都可能有巨大的差异。面临求职的学生的心态,与准备直博的学生的未来规划截然不同。
从大肆开始,所有人就往不同的方向走。一间寝室的人不会聚在一块,即便是室友,一周内要好好地说上几句话,都显得很艰难。
我的室友都是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有的人选择工作,有的人选择升学。选择升学的室友几乎没日没夜的实习,披星戴月的忙碌;准备工作的室友,享受着最后的假期,偶尔到图书馆写毕业论文。一周下来,我出门的时间室友仍在梦乡里边,等我熟睡时,他们无声地打开房门,点着夜灯完成未竟事宜。
大陆的大学,比之台湾,可能更像踏入社会前的试温点,每个人都在为前程绸缪,过去再好的朋友,在这些巨大的转变之前,好像也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等待夜空中最亮的星
熄灯之后,草地上聚满了感叹的学生们。有的人来不及捕捉最后珍贵的画面,有得人来不及告别。
学生们把台灯都带了下来,一盏盏星光在草地上点起了希望。未入夏日的晚上微凉,清风阵阵。大家坐在草皮上,几个人拿着啤酒凑着星光,说着未来的梦想。也许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真正坐下来好好细看彼此的时光。过于忙碌的生活,及对于生活过高的期待,让他们来不及停下来,回首过去的时光。也许只有到了邻近毕业的时刻,才会发现,回忆如光。
说一次再见便是少一次了,再度聚首,许又是多年以后。
致我们的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