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会有对现下生活的抱怨,不喜欢当下的工作,没激情没乐趣缺乏精力。一面看着别人追逐梦想一面蹉跎自己的岁月,想改变却迟迟没有实质行动?
今天跟你分享《做,就对了》这本书的精要,或许对渴求改变却又畏缩不前迟迟不见行动的你有所帮助。
1,朱德庸的漫画《我还没准备好》里描述了人生不同阶段的“我还没有准备好”。这种想法恰恰是导致很多人迟迟不愿为了改变去踏出第一步的原因。你会专注于自身短板,想着自己的不足,导致自己永远都在准备中。
那么如何解决呢?
1)跳出去,给自己体验不同领域的机会。专注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管准没准备好,先踏出第一步去体验,凡事不管好坏总得先开个头再说。
2)保持积极良好的自我感觉。研究表明,快乐的感觉能够提高人的效率、社交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积极的情绪能够使人的思维适应能力更强,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这对于你跳出“还没准备好”的怪圈是一种不可小觑的推力。
所以人们常说“快乐也是一种能力”,确实没错。
不要总是拿还没准备好当借口,这只是你的固有思维模式在作祟,想要生活有所改变,先从改变自己的想法开始,多关注积极的一面。
2,学会与失败做朋友,在还来得及的时候快速失败,积累经验。
色川武大在《正反人生录》里有段佳句——“八胜七败,再好不过。九胜六败,理想人生。在一生结束的时候,大抵都是五五之数吧”。
一个人没有失败过只能说你从没有去尝试过。正如书中所说,“失败着前行”。不论是硅谷大佬们的创业史,还是皮克斯对于动画的设定与创作,无不是尝试,失败,总结,反思,再尝试,再失败,再总结,再反思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
就像前后历时五年的《飞屋环游记》,在剧本设定的初期阶段就遭受了非人的修改,一次次的失败提炼总结修正,最终才呈现了一部经典的动画作品。
失败本身不可怕,只是我们赋予了它过多的恐怖元素。要树立正确的失败观,才能更理智的看待成功。成功往往孕育在失败的经验里,每一次的失败都会让你学到一些东西。
在失败中成长,总好过谨小慎微中停滞不前。别总想着憋大招,小步快跑才是王道,待你做好准备起跑时,或许别人都已经快到终点了。
3,接纳不完美。完美主义是一种害怕失败的脆弱表现。人们往往想让自己做的事可以得到他人最大限度的肯定,这反倒会导致自己停滞不前固步自封。
正如你想创作一幅画作,你想得到所有人的赞誉。你精心构思,却始终觉得这样的构思有所欠缺得不到所有人的喜欢,到最后,你可能连一张画作都没有完成就不了了之了,因为你会觉得这不够完美。
要知道李白一生创作了几千首作品,脍炙人口的也就那么几首。但这并不妨碍人家“诗仙”的美誉。
4,做,就对了。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告诉你,放弃胡思乱想,去做就对了。
套用猫叔的话——你理想再丰富,想法再多彩,不去做,然并卵。
首先给自己一个动力,这个动力就是“好奇心”。
好奇心是我们探索世界最本源的力量,还记得小时候你的各种问题吗?天为什么会下雨,闪电是怎么形成的,我是从哪来的。于是我们去问家长,去翻找书籍报刊,去询问老师,这种求索的欲望是那样本真,无关乎成长和未来,只是想找出最快的办法先试一试。好奇心有如下益处。
1)好奇心让你保持清醒和警觉。
2)好奇心提高能量。
3)好奇心助你快速学习。
4)好奇心让事件运转。
因对苹果落地好奇才有了万有引力,因对巧克力软化好奇才有了微波炉。这些无不说明着好奇心之于成功的重要性。
可是为何我们越长大好奇心就越缺失呢?因为我们被灌输了太多做这件事有没有用,能不能赚到钱的思维方式。我们用来探索和尝试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多时候是在思考我们应该做什么。
“思虑”成了好奇心的宿敌
你是否经常做事情害怕做不好,或者太过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一点负面评判就会让你纠结很久,精心准备的东西因为没有多少人关注而沮丧不已?这些最终让你抱着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不做的想法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扼杀了创新。
不要太过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关注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上来。一天一步踏踏实实地走,做给自己看,别人怎么说随他去,毕竟你的内在感受好不好只有你自己知道。
给自己创立有趣的尝试清单,挑选一件闷在你心中已久的事情尝试一下,找出最简单的一步先迈出去,让事情马上运转起来。
比如,想写长篇小说,那就先从短篇创作开始吧。
从小处着手,放弃无用的思虑和犹疑,每一小步的进步都值得铭记和喝彩。用量化的积累,坚持到底,最终可以“做”出质变的飞跃。
再好的功夫也是始于扎马步,你连马步都不愿意扎,就别指望一招制敌了。
所以,做,就对了!
文字整理自书籍《做,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