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很多篇文章里都说过,对于街头摄影来说,情绪是灵魂,是人带来了情绪,只看一条马路一栋建筑不可能带给你任何感触,而人的加入,人的动作,人的表情,人所做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故事正在发生。
这个故事可能并不是真实发生的,而只存在于你的想象之中,但是能够让你开始对画面中的内容展开脑洞,就是一张照片成功的开始。
一张照片的技术完美,像是那些好看的风景照片,它们真的很好看,可以被印成海报贴在墙上,可以被制成明信片将风景传递给对方。但是也仅此而已,这样的照片,看过了就忘了,这样技术完美的照片,你能拍出来,别人也能拍出来。找对合适的机位,用合适的参数,所有人都可以快速的复制。
而情绪,是无法复制的,每个人在这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过去了就没了。
作为一个静态的媒体,照片会冻结住时间,你在照片中看到了人,看到他的动作,或是快乐,或是悲伤,你却不知道上一秒发生了什么,更不会知道下一秒将会怎样。于是一切只能靠你的想象,脑补会让一张照片更加伟大。
很多时候,摄影师并不会讲故事,他只是创造了一个空间让观看者能够主动的参与其中,故事不属于摄影师,故事是每个观看者的。
用照片讲故事,听起来好像并不是那么简单,事实上,只需要一个有趣的角色或者一些小细节就能够做到,只要它足够引起观看者的注意。因为照片中的故事比起简单的线性描述的故事更加抽象,它并不由摄影师来决定,而是存在于每一名观看者的脑海中。可能某些小细节或者某个特定的人物某一个特定的动作会勾起观看者的一些自身的联想,将他们的主观情绪代入其中。
不同于电影和书籍,照片中的故事不需要循序渐进,它是在一瞬间抓住观看者的心的。因此,需要一个清晰明确的构图来突出这个故事,如果照片中主体不明确,引导线混乱,是很难让观看者产生代入感的。
尽管照片并没有时间的流动,但是对于拍摄者来说应该用合适的角度来向观看者阐明故事的方向。
对于街头摄影,可能不仅仅是街头摄影,一个很大的误解是,摄影师应该将所有内容打包到一张图像中,让观看者一目了然。可是这又不是中世纪的古典油画,可以用无数个人物来撑起一个庞大的主题。
如果所有的细节都放入到图片中,那么这张照片无疑是臃肿的,如果不是像那些伟大的油画作品那样经过精心设计和巧妙编排,我相信没有一名街头摄影师能够在这么复杂的街头环境中遇到。
对于观看者来说,欣赏一幅街头摄影作品需要会联想。
而对于摄影师而言,应该有一个突出的细节,来帮助观众了解潜在的故事以展开他们的联想。
像是手势,手势是表现一个人行为的重要动作,不同的手势可能代表着他当下的不同心情,作为人际互动的一种形式,手势本身就在讲述着故事,并且经常都会直接表现出情感。
如果仅仅只有一个人的面部特写,往往不会传达非常强烈的情绪,而加入手势,则更有助于理解这个人当下的情绪。
在街头摄影中,寻找正在交流并且展示某种行为的人,应该会很容易,而且也很容易在影像中找到故事。这个故事本来就已经发生,作为摄影师而言,你只需要找到它并捕捉它,并不用去做其他的事情。
当只有一个人的时候,需要一些有助于形成故事的背景。
我们在一幅画面中看到一个人站在(或坐在)某一个地方,会不禁去想,这个人从哪里来?他为什么要一个人在那里待着?他的工作是什么?等等的一切联想就已经构成了故事的基调。
而这个人身边的背景则会更加有效的帮助诠释故事。
显然,故事可以更加开放,在大部分的电影或者书籍中,我们所看到的都是一个封闭的故事,故事由完整的脉络,有清晰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而在照片中,故事则会更加开放,因为缺少了时间的流动,缺少了前因和后果,我们只能对当下的画面做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故事并不会只有一个,每一个人看故事的角度都会不同,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的理解形成属于他们的独特的故事。
开放的故事会更加吸引观众,因为是他们赋予了照片意义。
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对照片的评价可能会趋向于两级,一方面,有些人会因为自身的情绪和照片中的情绪相契合,而轻易的将自己代入到照片中去,也更加能够理解你所捕捉到的瞬间。而另一方面,一定会有很多人因为「看不懂」或者不愿意去联想而认为你拍的内容乱七八糟。当然,也必然不乏那些认为摄影师不过还是按动快门这种照片他们也会拍的人在。
当然,故事也可以是封闭的,大部分的故事都是开放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故事就必须要开放,还是会有一些显而易见的画面让每个人都能明白照片中发生了什么。
一张照片里是没有一定的事的,摄影师拍下了故事的瞬间,但是就连摄影师也不会知道故事的内容,比方说照片中的一个人在哭泣,你能马上就能看出是悲伤的哭泣还是快乐的流泪?比方说车站中的两人相拥,你能看出来这是离别的痛苦还是重逢的喜悦?
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给了故事更多可能。
在街头摄影中,我们不必需要像新闻摄影那样严谨的报导真实,摄影师只是一个中立者,在不「介入」的前提下真实的记录下瞬间情绪。
故事究竟怎样?还是交给观众去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