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难得闲下来,看了个前几年挺火的BBC纪录片,叫做“自然法则:吸引定律”。
制作团队采访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他们的国籍,性别,职业都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性:都曾有过心想事成的体验。
一心想赚钱开公司的小伙子,没几年真的赚到了第一桶金,实现了愿望。
因同性恋备受歧视的上班族,再也不纠结这些事时,发现周围人的态度真的变得友好了。
研究人员因此大胆得出结论:世间万物皆由能量或者振动频率组成,相同的振动频率相互吸引,引起并共鸣人类的意识也是能量的一种,正面的思想会促成积极的结果,反之负面的能量则会吸引不好的结果。
说白了,就是我们越想着这件事,越容易心想事成。
比如,一直想有钱,迟早有一天能赚到大钱。
天天想女票,说不定哪天就遇上个一见钟情的女孩。
每天加班加点,想着升职加薪,下月老板就主动给你涨了工资。
是不是很扯啊2 B站评论区也是重灾区,骗子,大忽悠,纯粹瞎说等字眼都快刷屏了。
但是,你猜这片子评分多少?
8.0分,秒杀绝大多数国产片。
同名的书也是风靡一时,7.3分也算中上等水平了。
很不可思议吧!
2
不过,看似神秘的吸引力法则可不是现代人发现的。早在1877年,Helena Blavatsky在关于宗教的书“揭开伊西斯的面纱”中,就提到了这一概念。
当我们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都会被吸引,这种看不见的能量,引导着整个宇宙规律性的运转,也引导着我们的生活。
那么,这个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还真有人进行科学研究了。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知名生物科学家布鲁斯•利普顿曾在一流的医学院和乡村学校任教过。当时,他分别对当地学生提出同样的难题,本以为一流医学院的学生将无悬念胜出,可结果却完全相反:乡村学生彼此影响,互相帮助,反倒共同取得了好成绩。
因为好奇,教授开始从细胞层面研究环境与潜能的关系,每天要么泡实验室,要么实地调查采访......
功夫不负有心人,研究了好几年,终于找到了答案,虽然有点惊世骇俗。
教授认为:信念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是我们命运的主宰者。
为什么呢?
教授结合细胞生物学,量子力学的研究,解释了原因。
教授根据细胞核实验,否定了基因决定论,提出细胞膜感知论:细胞膜感知阳光、空气等外界环境因子,做出相应的反应,刺激细胞释放信号,这些信号启动基因的表达。也就是说:
细胞的生机是由细胞对外界的感知而来。
联系到机体层面就是:我们的信念,也就是我们对外界的感知,启动了我们的基因表达,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影响了最终结果。
当然,这个结论有一个前提基础:人的信念是有力量的,能对生物生理机能产生效应。
关于这一点,早就有人证实过。爱因斯坦的老师、量子理论之父普朗克博士,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就感叹道:“我对原子研究最后的结论是——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由快速振动的量子组成!所有物质都是来源于一股令原子运动和维持紧密一体的力量,我们必须认定这个力量的背后是意识和心智,心识是一切物质的基础。”
教授根据研究结论,还写出了一本畅销书,叫做《信念的力量》,出版不久便登上亚马逊畅销排行榜,并入选美国年度最佳图书。
但是,直到现在,这个理论仍属萌芽阶段,很多有争议的地方需要时间来证明。毕竟,这个理论要是成立,那就是像摧枯拉朽一样撼动整个生物学体系。
3
理论对不对需要时间来验证,但是仔细观察一下,从古到今,心想事成的例子倒是有很多。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现存宗教,基本原则里都有一个修心概念,或多或少认为:人们有什么样的意念、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言语和行为,唯心主义才是宇宙真理。
其中,佛教对此的解释最圆满透彻,绝对是唯心主义的代表。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法法不离心、离心即是妄……
可能有人反驳了:宗教本身就是唯心主义的,没有说服力。
但是,哪怕在理性到冰冷的商业世界,信念的力量也总是被强调。
前2年有一本《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很火,其中习惯二“以终为始”就提到了用信念鼓励自己的重要性。
比如这几句。
身外之物和内在力量相比,便显得微不足道。
“以终为始”是以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的原则为基础的。所有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的创造和实际的即第二次的创造。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构思,然后付诸实现。正因如此,认定使命才显得如此重要。
你不妨每天抽出几分钟,在身心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以及适当的反应,脑海中的影像愈清晰愈好。你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会逐渐转变,最后终于能完全控制情绪,冷静应变。
这本书作者史蒂芬·柯维本身也是个商业和学术都有所建树的大亨,对信念一直持肯定态度。
此外,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对心想事成更是深信不疑,曾公开说它是宇宙的法则。
在现实生活中,信念的例子就更多了。
比如很多医生都相信的安慰剂效应:虽然治疗是无效的,但由于病人坚信有效,症状反而能得到舒缓。所以即使已无能为力,也要鼓励病人。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信心满满,状态特别好的时候,一天都很顺利;赶上一大早负能量爆棚,工作上班不断出现小差错,这一天都特别丧。
4
其实,信念更像是潜意识,也就是心理暗示。
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的愿望足够强烈,动机就会转化成行动,你会很自然地朝着实现愿望的方向前进。
废寝忘食,朝思暮想,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做到这一步,你的愿望就算是渗透到潜意识中了。
所谓潜意识是不自觉的、潜藏于人内心深处的意识。平时它不出头,但在无意识中或在某一特殊时刻它会闪现,并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比如凯库勒在梦中想到了苯的环形结构。无数艺术家作家热衷的寻找灵感方式:乡间散步。
更常见的在生活和工作中,一个问题纠结了好久,直到某一天,潜意识突然启动,给你触及事物的核心的启示,一下子就把问题解决了。
这个很像《牧羊少年之旅》里面的一句话“当你全心全意梦想着什么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起来,助你实现自己的心愿。”
这样看来,相信了也好,万一真的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