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大一批90后马上进入而立之年,60、70后口中“不靠谱”的80后和部分90后,终于成了社会的中流砥柱。
回首80、90后成长的40年,正是中国经历巨大变革的40年。而时代的巨大变迁,带给我们的影响不言而喻:
>出生时,遇到计划生育,成为中国唯一的独生子女一代。
>上学时,赶上教育改革,成为了实验素质教育的第一代。
>工作时,碰上国企改革、全民创业潮,成为了工作不再包分配、就业压力极大的第一代。
>快结婚时,恰逢房价暴涨,无奈只好选择蜗居、租房、望房兴叹。
>好不容易结婚生了孩子,又被鼓励再生一个。
……
可以说,80、90后,是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的浓缩,我们身上所有的标签和优缺点,都有时代的烙印。
- 1 -
最近,《快把我哥带走》电影、电视剧热播,弹幕频繁刷过一句话:国家欠我一个哥哥/妹妹,代表了大家的心声。
(电影截图)
80年代,我国开始全面实现一胎化的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80、90年代出生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的成长,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因为是独苗,爸妈当然尽力给“我”最好的,于是,“我”有了专属的玩具,起初是骄傲的,毕竟“我”不用为了抢东西跟自己的兄弟姐妹打架,直到后来,无数次听到有人说,“这是我姐给我买的”“我找我哥揍你”,才突然意识到,一个人,有点儿孤单。
我们这一生都无法体会,有一个跟你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另一方面,家庭的希望都倾注在一个人身上,压力也都将在这一个人身上。
如今,最大的90后也将迈入而立之年,一对夫妇承担两对父母的养老和孩子的抚养问题,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今年初,一张摄影作品引发热议。
(河北省张审军的《独生子》入选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
左手是妈,右手是爸,儿子坐在中间,守护着他们,无奈、无助又悲怆。
老人看了担忧:当我们都病倒了,照顾不过来该怎么办?孩子多可怜。
我们看了焦虑:我是独生子,一个人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困难?放下工作全身心伺候父母,工作就可能丢了,工作没了经济来源断掉,病就没法治了。请护工,费钱不说,一定没有自己伺候得好,可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说真的,这个孤寂无奈的背影,是你,是我,是一整代人的痛与无措。
仿佛一夜之间,那个小时候承诺过的“等你老了,我背你”的时代真的来了。只不过,我们背着的,是四个甚至更多人,实力诠释了什么叫“上有老下有小”。
(有的家庭,孩子还要再填一个)
- 2 -
目前,80、90后渐渐成为压力最大的一代了。
从成年开始,我们面对的就是纵横捭阖的大时代,而改革开放以来的4次创业大潮,我们全都完美错过了。
>80年代个体户崛起,个体经济开始冲击计划经济,激活了人们对于物质的渴望,中国第一批企业家赚到了第一桶金,当时80后还是小屁孩,90后还没出生。
>90年代市场经济席卷全国,“南巡”进一步打破了人们禁锢的思想,下海潮涌起,发财致富开始成为全民的理念,当时80后还是小学生,90后还在幼儿园。
>90年代末开始,互联网大潮袭来,现在的互联网门户大多是那时创立的,互联网开始颠覆中国的经济结构,当时80后才读高中,90后还在义务教育。
>现在,个体时代崛起,人人都能成为品牌,本是大众创业的最好时机,然而,我们已经上有老下有小,按部就班工作了数年,注意力都在维持现有的稳定上,逐渐心有余而力不足。
……
我们是房奴,每个小家庭几乎都背负着20~40年的房屋贷款;也是孩奴,围绕着孩子的健康、教育抢资源、上下求索。我们的上一代很难体会,为什么小夫妻两个都上班赚钱,却还说养不好一个孩子。
而待我们老去,首先面对的是延迟退休,其次又将成为最先体验老龄化、少子化影响的第一代人,从2013年开始,每年进入退休年龄的老人数量不少于1700万,而新增的工作人口却不多于1300万,人口红利首次转变成人口负债,并且这种趋势至少会持续25年(2038年),老龄化速度正在递增,而2040年,正好是80后集体退休的年龄。
卢克莱修在《物性论》中说,没有什么东西会归于无有,但在崩溃时一切都化为原初质料。
于是,在生活的重压下,佛系生活、丧文化、油腻中年流行起来,上一辈人又开始长吁短叹:就知道这些孩子不行。他们哪里知道,这些听起来不那么正能量的词,其实不过是我们对自己的调侃罢了。说真的,描述我们最佳状态的其实是那个段子:不敢结婚,也不敢离婚;不敢生,更不敢死。
80后作家张悦然说:这代人是不是变得太快了,好像青春结束得太早了一点,一下子进入了一种很委顿的中年状态里面。正是在这样快速的消失当中,我们这代人需要停下来审视自己。
- 3 -
是的,中国人把日子过得特别着急,看看90后,有的才刚刚大学毕业,还没等喘口气儿,就要被亲人甚至社会逼着在30岁之前完成人生的终极课题:有事业、有房产、有婚姻、有孩子。
明明觉得自己还是个宝宝,却猝不及防直接被推进了“中年危机”里。
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后,各方压力也随之而来。
工作上,由于刚入职场没多久,还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为了升职加薪拼命工作,经常加班熬夜,一刻也不敢放松;谈了几年的男/女朋友,也到了买房结婚的时候了,但居高不下的房价让人望而却步;就算家里帮忙凑够了房子首付,但结婚后又面临着房贷、生孩子、子女教育、养老等问题。
这些压力的背后,无一不指向了财富焦虑。说得直白一些,就是钱的问题,因此有人戏称:“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于是,一个新词“新穷人”诞生了。
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在自嘲,不是的,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年轻一代(35岁以下)56%的人没有储蓄,开始储蓄的人中,每月储蓄仅1389元。
于是,各种年轻的财富拥有者怎样远远甩掉我们的热文频繁出街,比如今年年初的那篇《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就刷爆了社交网络。
里面写下了很多让人焦虑的语句:
不管你愿不愿意,中年都如约而至。
大学毕业后五年,你就会发现,“同龄人”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名词。
不会再有匀速前进的同龄人,你要么一骑绝尘,要么被远远抛下。
就算你呆在原地,你缓慢成长,也是一种退步。
总之,整篇文章一直在拿“别人的成功”和“你的平凡”作对比,一直在强调“你的同龄人,正在无声无息地抛弃你。”
针对此文和这种现象,韩寒忍不住发言:
他说:
对这种标题我都是极讨厌的。它已经不光光是在贩卖焦虑,而是在制造恐慌。没有赚到大钱就叫被同龄人抛弃了吗?很多人也都在努力干活认真生活,成功的定义绝不只是套现几亿十几亿。身价千亿的首富,面对一个园丁,一个美编,一个程序员,都不存在抛弃不抛弃的关系,时代里不同人就是有着不同的分工和命运,也各有不同的幸福。安于现状或不甘如此都是每个人自己的内心意愿,他人不可强加。
那篇文章里有一段写道:“要么在北上广的写字楼里,刚刚成为一个总监,小腹上长出赘肉,每月因为房贷不敢辞职。要么在三四线城市里,过着平淡,却一眼可以看到未来的日子。”我不明白这些有什么不对不好的,当了总监肚子上有赘肉怎么了?觉得爸爸肚没问题的就留着,嫌弃自己有赘肉就去健身;因为房贷不敢辞职难道不正确吗,没有自己更喜欢的工作或者更明确的方向,辞职了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来养你吗?三四线城市一眼能看到未来的日子不好在哪?有人就是不喜欢飘摇动荡起伏不定有问题吗?
……
想起立为韩寒鼓掌:我们终其一生,不是为了完成他人的期待而存在的啊。当然,韩寒也在评论中说了一句:以上文字,看着可能舒服些安慰人一些,但也不是你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的借口。千万别从一碗鸡汤里爬出来,又掉进了另一碗鸡汤。
- 4 -
说了这么多,也许会有小伙伴问,你不也是在贩卖恐慌和焦虑吗?
恰恰不是,我是想说,请不要再随意给我们贴上任何一个不负责任的标签,前辈和后辈们没有看到:披星戴月是我们,百折不挠是我们,擦干眼泪说没事的还是我们。我们有时会被生活击打到躺平,却从没任生活嘲笑。
记得《我的前半生》里的一句台词:路要自己一步步走,苦要自己一口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脱胎换骨,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我们也知道,不管是几零后,人这辈子都要经历过这么一段艰苦岁月的洗礼。
当你扛过去,就强大了。
当你足够强大了,就不会再害怕现实中的坎坷和曲折了。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英雄主义,虽然偶尔怀旧,但大部分时间在为了未来奋斗;虽然抱怨,却也接受现实的安排。
靠自己有时候的确挺心酸的,但就算是被逼出来,也是一种能力,是谁也夺不走的底气。
既然我们在负重前行,那么,就不要过多地苛责自己,继续热爱着我们的热爱,同时去拥抱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致敬80、90后,致敬所有在路上的人。
「真正的勇敢,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却仍然热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