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名阅读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才发现早些年是看过电影的。梁家辉饰演的翩翩男主角与清纯的法国少女渡船相遇的唯美画面印象颇深,虽然梁家辉在片中的形象其实有些猥琐,坏坏的。
【01】作家背景
读完这本书,复杂难名。决定先来了解一下作家的背景。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Duras,1914-1996),法国著名作家。
1914年生于印度支那嘉定市(即后来越南的西贡/胡志明市)。父母都是老师。她有两个哥哥。1921年她父亲去世。1924年她住在金边、永隆、沙沥。16岁那年,杜拉斯遇见了一个中国男人胡陶乐(音译),帮助她家渡过难关,也成为她的第一个也是终身难忘的情人。
于是明白了《情人》这本小说的背景,一部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作品,基本源于作家少女时代的经历,其父母及两个哥哥,以及这个中国男人都成了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但自传体小说不能与人物自传等同视之。真实的人物性格是否如此,就不得而知,例如,小说中大哥的凶暴,二哥的懦弱,妈妈的怪诞,人物个性鲜明却让人十分不解。艺术源于生活但必定不会完全拘于现实。
【02】扑朔迷离
《情人》故事并不复杂,但为何书却写得如此难懂?行文杂乱,晦涩难懂,人物性格及所流露出的情感极赋独特个性却又难于理解。这也让我十分疑惑。
在网上查阅相关评价,原来有同感者众多。一个典型的评论说“杜拉斯的作品无一例外的使人感到压抑,情节的扑朔迷离,结构的支离破碎,语言的晦涩难懂,使得她的作品荣上了阴森恐怖的面纱,然而杜拉斯的黑色小说却带给人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法国的评论家米雷尔·卡勒一格鲁贝尔称“承认或者隐而不说,是形成杜拉斯作品风格的魅力之所在:意指的震颤波动。”
还有一说玛格丽特写作别具一格,一度成为许多女作家模仿的对象。
我想,“意指的震颤波动”,它来源于灵魂的力量,而灵魂附属于一个特定的肉体,老天,它怎么可以被随意模仿。又或许我是理工出身,要说个什么一定得先理得条分屡析,还生怕人家不懂,必得再啰嗦一遍。所以我要是写,必定是如何也写不出如此意向混乱、扑朔迷离的小说,那还不如让我解析一道高数题,或编段计算机程序。
【03】激情人生
再深入了解一下作者的经历,真是让人有些惊奇不已。
年轻的美女作家在法国读书期间漂亮而风流,常有浪漫传闻。又曾与两个男子同时相爱,虽然他们都先后离开了她,她依旧过着自己渴望的、充满爱情、欲望和激情的矛盾生活。1982年还在纳伊的美国医院进行戒毒治疗。而到70岁,她认识了不到27岁的大学生杨·安德烈亚,一个同性恋,性格羞涩,被她养在家里,成为她最后的一个情人,一直陪她走完了82岁人生。杜拉斯当时年近古稀,昔日风韵荡然无存,酗酒,怪癖,乖戾,人人都是敬而远之。正如她曾经对最亲密的女友说:“真奇怪,你考虑年龄,我从来不想它,年龄不重要。”
就象其作品有着丰富的情感、力量和激情,作家的现实人生更加激情充沛、跌宕起伏。一位个性奇崛的作家,一堆风格独特的作品。
杜拉斯的一生,就是她不停创作的一部更加精彩的小说。或许一个天才作家大体就应是这样不凡的人生吧!
【04】一往而深
再回到《情人》,结尾颇为经典,耐人寻味。
“这时他带着他的女人来到巴黎。他给她打来电话。是我。她一听那声音,就听出是他。他说:我仅仅想听听你的声音。她说:是我,你好。”
“他对她说,和过去一样,他依然爱她,他根本不能不爱她,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
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漫漫时光,遇见又分离,看淡风月,浅笑如云烟,不问前世,不问来生。一声叹息,唯有用汤显祖的《牡丹亭》中这句方才释然:“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踪,一笑而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