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对上线“社区”功能两三个月之后,我翻了一下里面的内容,帖子质量差,用户互动少,活跃度低,个别发言明显就是自己公司内部运营人员。相信他们做社区的目的是也是为了沉淀用户,争取用户停留在产品内的时间吧。
工具型产品往往不满足于用户“用完即走”,为了提升用户活跃度,增加用户粘性,往往加入“社区”以此来沉淀用户。首先区分一个概念,“社区”不是“社交”。社区的核心是内容,社交的核心是是用户关系。
工具型产品适不适合做社区?我认为最基本的一点是“用户使用该工具是出于兴趣爱好还是特定场景下的需求”。“社区”是用户兴趣爱好的集合,没有兴趣爱好做为支撑,就很难持续产出优质的有价值的内容,
说到“工具+社区”不得不提“网易云音乐”,从音乐播放器到音乐社区。传统的音乐播放器满足用户的听觉感受,用户不看屏幕,注意力并没有在产品上,虽然使用时长和粘性并不低,但是商业变现困难。而网易云音乐从霸占用户“视觉”感受出发,让用户有更多注意力停留在产品上,听音乐是用户的兴趣爱好,而音乐本来具备丰富的场景,容易引发用户情感上的共鸣,社区内容和社交互动让用户产生情感上的联系和归属感。
“墨迹天气”也做了社区“时景”——旨在打造一个关于天气的图片分享社区,发掘与天气相关的“郊游”和“美景”元素。但是用户使用墨迹天气的核心是查看天气,而查看天气是生活需要不是用户的兴趣爱好,因此很难形成用户分享与互动。支付宝的事件就更不用说了。
工具型产品最重要的是提高用户效率,“用完即走”并不是不要粘性,而提高粘性做转型也要看产品属性适合与什么内容结合。“工具型产品不应该仅是一种工具,更应该提供一种服务”,还是要看用户使用该工具的真实需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