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大炮在《币世界》的社区做了一次区块链项目评级的分享会,本来是准备教粉丝们如何从多角度来评判一个区块链项目,但是最后“炮弹打歪了”,被粉丝们活生生变成了项目点评会。
在我看来,评级是个需要狠下功夫的工作,费时费力还不讨好的工作,除了自身要构建一个健壮的评级模型以外,还需要挖掘各种不轻易被发现的信息。
合格的评级师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英语能力,能够看懂英语白皮书,并且查询相关文档,与项目方沟通;代码阅读能力,能够对代码的质量进行大致评定;区块链行业的背景知识,才知道正在评定的项目是否已有竞争对手,是否可以参考已经上线的项目;另外还需要对各行业有一个基本的背景知识,Token设计模式是否适合该背景,因此能够把评级工作做好的人,一定是一位“一流的”竞争选手了,不是一般人能做的。虽然我做评级工作,已经大半年了,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学习,和需要别人的辅助。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如何寻找优质的区块链--融资篇》的文章,阅读量比较大,本来心里想着继续写完后面的内容,但是我突然发现,我自己的评估模型有了问题,评级模型也是动态调整的过程,因为区块链行业变化太快了。
随着行业的变化,和我认知程度的加深,以及向同行的学习,个人觉得评级模型可以用“三分法”来优化----分阶段,分类型和分行业。
阶段:萌芽,成长和成熟型(赞同大炮的观点);
类型:公链(垂直领域公链),协议型(基于公链,而其他应用都可以通用),应用型(建立在公链上的DAPP)
行业:区块链行业,物联网,预测,社交通讯等
但是意味着需要做更多的模型,对评级人员来说又增加了大量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