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走进高考志愿填报那一刻的时候,志愿填报在脑海里,仅仅是一个选择,就像在一堆水果里,挑出一只你想吃的,多选一而已。你可能不会觉得这问题简单,但是你一定觉得它不复杂,从时间上看,相比孩子读书12年,辛苦3、4年,冲刺近一年来说,高考志愿填报的那几天,显得短暂极了,这种时间上的占比,就仿佛志愿填报相比好好学习来说,是件小事?!就这样,你误解了它。
我们面对志愿填报的时候,仿佛只是在回答一个问题“去哪里?”,在真正寻找答案的时候,这个问题会拆分成三个“哪个城市?哪所院校?哪个专业?”,但是随着我们试图回答某一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冒出新的提问组合,“是留在本地?还是去外地?”“去外地,是否要出省?”“是去上海?还是去北京?”……问题开始裂变,每个分支向下,都会产生,是“A还是B?”情况,加之当你了解到“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合作办学”、“合并院校”的时候,新的问题产生了,原来即便是高考统招,还是充满了其它微妙的可能?
如果视“孩子的考分”为具有购买力的“金钱”,视你所在省份为你面对的“市场”,那些远远近近,熟悉或陌生的高校就是架子上的商品,你会突然发现,商品的价格是波动的,购买商品的路径也有不同,如何用你手中钱买到性价比更高的商品?此时,决策的意义显示出来。
可是,当你面对的不是一个决策,而是一系列决策?不是一个个单一的决策,而是一个决策链?你需要快速获取信息,准确的解读信息,清楚自己有什么,想要什么,怎么要。
志愿填报,早做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