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起我小学的梦想应该是做服装设计师或者模特,记得那个时候自己会在纸上画衣服,然后大姐还告诉我,如果我设计的衣服好看她就做出来穿。
初中喜欢美术,当时自己开始画素描,没人教也没有买什么素描书,但是感觉自己画得很好,拿着自己满意的作品给美术老师告诉他我想考美高的时候,他说我文化课成绩很好,不用通过美术加分去上美高,就把我拒绝了。
大学的时候喜欢画漫画,但在当时的我看来,总归不算是一个美好的职业。
大学毕业开始找工作,那个时候的自己想成为都市白领,多挣钱。至于梦想,是解决了父母对我的期望以后才该想的。父母希望被别人瞧得起,希望我给他们带去骄傲。从上了初中我就是他们值得炫耀的优等生,大学也是重点。但是开始工作以后,就开始频频失利,换了两份工作,现在也没有成为他们眼中工资高工作稳定的别人家孩子。
研究心理学最初的目的是想摆脱碌碌无为、假装努力的生活状态,让自己像我大学里某位同学一样,总是一副打了鸡血的样子,最终考上清华研究生,我想在他父母眼里他就是他们的杰作。或者像我另一位同学,敢于冒险,现在在上海算是高工资的白领阶层。
但是你要是问我当时的梦想是什么,我还真不好确定,可能会告诉你成为北师大的心理学研究生吧。就算现在的我,偶尔也会狭隘的鄙视自己现在竟然一事无成,只有梦想管什么用!
有梦想或者目标的人都是值得被羡慕的,这代表你是有想法的人,这也代表了你身边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但是也只是羡慕而已,要是真让他们放弃已有的,重新学习,他们会内心发虚的说“算了吧,都这么大年纪了,不行了。”
朋友甲在北京做高档服装导购,原来做过手机导购、婚庆公司销售和一个创业公司的什么职位。他做手机导购的时候,我正好去北京工作,他一直都在跟我说不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我就鼓励他辞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他做了一段时间的婚庆,因为他说他喜欢帮别人策划婚礼,那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只能从销售岗位做起。之后因为看不到希望又换过两份工作。现在依然会跟我说他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但是觉得现在的工作不喜欢。
朋友乙大学毕业回家,现在算是他第二份工作,环评报告编写人员。他家人让他考公务员,他已经参加了至少三次公务员考试,他说他要是不考,家人就会说他骂他。他一直都说看不到未来,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觉得现在的生活一点意思都没有。前两天他告诉我他其实一直都想做律师,今年想参加司法考试。
我们从小都被设置了太多的局限,“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你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学美术有什么用,你看谁谁家孩子学美术,现在大学毕业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考公务员吧(做医生吧、做老师吧……),工作稳定,福利还好”。
小的时候,我们需要靠父母养活,所以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在学校好好学习。经过了艰难的高中生活,好不容易考上了不错的大学,但是我们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被父母、老师洗了脑的我们,觉得体面地工作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而停下学业或者工作去做跟大家不一样的事情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还会被家人指责和阻碍,因为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所以我们会因为让他们不开心而充满自责和愧疚,最后往往会在这样的情绪中结束了短暂的活出自我的尝试。
我们把自己逼得很紧,如果在别人都有了房子、车子、婚姻和孩子的时候,我们还奋斗在“温饱线”上就是失败。成功的定义早就被狭隘化了,我们该怎么挣脱那些从小就开始束缚我们心灵的枷锁呢!
聆听内心真正的声音,做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即便是八十岁,也不会太迟。张德芬说:“根据我自己的生命经验,理直气壮地做自己最舒服,是绝对的双赢。”所以,深呼吸:呼——吸——呼——吸……放宽对成功人生的定义,拒绝被内心的负罪感控制,父母或者其他人才会放开控制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