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情活在缺少共同追求的土壤里,它还能绽放的那么持久吗?
我们这一代人是听着那些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长大的。什么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
可喜的是,古时候那些人只能感叹这样的爱情,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却已经可以时刻拥抱它。
中国自古的包办婚姻已经不太常见,自由恋爱已经成了大家认同的主流。
太早的爱情没见过,只能从长辈那看到一些以前那个时代的爱情。
据奶奶说,她和爷爷只认识一个月,见过一次面,就结婚了。在他们那个年代,结婚好像很简单,长辈同意就行了。如果放到现在,顶多算一次由长辈策划的相亲吧。
奶奶嘴上永远数落着爷爷,好像哪都不完美。爷爷耳朵比较背,反正你就唠叨你的。他们之间有没有爱情,我真的说不清楚,但是六十余年同甘共苦,他们早就磨合成一个整体,是彼此的一部分。要我说,他们的爱情,就是在生活中磨炼,用无数风雨磨炼的爱情,而不是“恋”的过程。
生活越来越好了,爱情也越来越自由开放,所有的外部条件放开后,我们的爱情应该更加珍贵。但是,好像社会里有关爱情的解释,已经和我了解的发生了改变。
有一次和婶婶闲聊,说到找对象。我认为就是两人看对眼就行呗,婶婶说我幼稚,告诉我小我十岁的妹妹都知道要调查下对方的家世。当时我就震惊了,这,还是爱情?
前两天刚读了一篇文章,说男女双方同甘共苦,熬过了艰苦的岁月,终于有房有车。当他们积累到可以享受生活的时候,价值观不同却把他们打的七零八落。
好像很多现代人的婚姻都变成了这个样子。结婚,买房,买车,还贷款,供子女上学。当这些事完成后,夫妻双方却会相处的非常不自然。没有了共同的压力,共同追求的平衡一下被打破,才发现价值观不同。这好像已经是被大众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先追求别人眼中的稳定的物质,再谈理想和价值。
现代的恋爱观,看似男女双方自由选择,却也已经不是恋的过程,更看重了物质,让世俗污染了那份神圣。虽然选择自由了,但中国人还大多被传统思想束缚着,被房子车子束缚着,被金钱束缚者。
为什么初恋一直被大家记忆,被歌颂?可能就是因为那时还有没被污染的心。所以结婚时想一想,你是否是因为那扭曲的价值观才和对方结合,是否有勇气追逐梦想?即便你承认自己没有过多的追求,也要想一下,那些共同承情的小磨难过去后,面对心灵上的追求时,你们是否能相互支持勉励?最差也该做到不要互相羁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