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一个智能科技时代,每个家庭成员基本上人手一台手机,甚至一人几台。
但是对于有小孩的家庭来说,手机却成为家庭关系的“催命符”。
手机虽然给家庭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使用不当,也会让你的家庭变得一团糟。
孩子因沉迷手机游戏而出现种种意外事故的事件,近年来屡屡发生。
2018年5月9日,一名合肥的13岁的女孩,因为母亲不让玩手机,一气之下从23楼的阳台跳下。
2018年8月28日,鲁西北一9岁男孩因沉迷王者荣耀游戏,竟在深夜割腕自杀,并在遗书中强调:我会满血复活,重新归来。
同一时间,南京市一初中生小浩因沉迷手机不愿写作业而和父母起争执,父亲为了教训他,把手机砸坏,结果小浩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2018年8月13日,杭州一12岁男孩小周,10天内用在游戏里,用掉了自己外公做手术救命的10万元钱。
而这些新闻还只是冰山一角,没有被发布出来的还有更多。
手机到底有如何魔力,让一条又一条年幼的生命,为之生,为之死?
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面临着抢手机大战,而造成这种原因的根本到底是什么?
心理需求缺失
手机成为孩子的“保姆”
国内首份儿童网络安全研究报告(2016年)里的数据显示:
3-6岁的孩子中,手机接触率已高达91%;小学9~10岁的孩子,使用手机的行为已经和成人相差无几。
也有相关儿童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被爱、安全感、秩序感、成就感等四大心理需求。
而这些需求,70%都是需要从父母身上获取的。
一旦父母无法满足,孩子就只能靠自己或者靠外界的某些工具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你是否有过:
当孩子想要你给他讲个故事时,你因为工作或者别的原因,将孩子从自己的身边推开,推向了手机?
你是否有过:
下班回到家,就低下头打开手机,刷着最新的新闻或者玩着吸引你的游戏,孩子期盼你陪伴的眼神视而不见?
孩子缺乏陪伴,自然会去寻找新的寄托。
而孩子长久使用手机,思维可能会被麻痹。
这时候手机如果带给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价值认同感和掌控感,孩子难免会沉迷。
你用手机打开的
是孩子的“堕落之门”
孩子虽然玩的是手机,但是被毁的却是未来。
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用十年的时间去证实了孩子痴迷手机会导致的后果,所展示出来的数字让人震惊。
这位科学家在10年前从全国各地的中下阶层的家庭中选取了100名孩子,将他们分成了两组:
50名是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50名是对手机痴迷的孩子。
然后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
10年后,调查结果如下:
50位痴迷手机的孩子只有2位进入大学。
另外50名不玩手机的孩子几乎全部进入大学,只有三名孩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在家帮工。
这些进入大学的孩子们,有16位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沉迷手机,与同龄人交流减少,渐渐变得沉默寡言。
同时也丢失了小孩原本应有的活泼的天性,甚至日后将面对学业和身体的双重打击。
家长的陪伴与教育
才是孩子未来的“明灯”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 陪伴,是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的方法。
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常年父母陪伴身边的孩子,比父母常年在外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幸福感。
所以家长就算工作再忙,在孩子的成长期,一定要合理规划出陪伴孩子的时间,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的需求。
如果你的工作让你无法回家陪伴孩子,也要定期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打电话、视频等都可以。
► 倾听,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认同感。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如果强制要求孩子归还手机,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而孩子在长大期间,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困惑需要有人倾诉。
这时,父母如果能将强制变为倾听、征求,与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孩子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或能得到缓解。
因为如果在父母身上无法得到认同感,孩子只能寻取外部支援,可能就会导致结交不良青年、早恋、网恋等情况的发生。
► 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好的“礼物”。
我们常常说要保护好孩子不受伤害,健康成长,但是却忽略了在保护的同时,也要教育好孩子自身抵御伤害的能力。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同阶段内心秩序也会随之变化。
父母就需要根据孩子成长的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方式。
在教育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多样的兴趣爱好。
可以通过玩游戏,做运动,或者看书、画画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当你觉得手机,能够帮助你“照顾”孩子,“陪伴”孩子时。
那么你就要做好心里准备:你的孩子可能会在某一天因为手机,漠视你、怨恨你。
所以,请适当的放下你的手机,
别让手机成为你们亲子关系的拦路虎,更别让手机毁掉孩子原本光明璀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