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无动机犯罪越来越多,这点我不认同,从根本上讲,每一起杀人案,都是有动机的,记住考虑一切可能性,凶手杀人一定是有其目的。”
这是姜教授在碎尸案调查中对女警闵瑞英的教诲,也是贯穿整部影片的线索。与以往一般的犯罪片不同,《不可饶恕》中的碎尸案不是一个搜集证据,寻找真凶的过程,而是一个在不断寻找犯罪动机的过程,我们所追寻的不是犯罪本身,而是促成犯罪的根源,所探讨的也不是施暴者是否该被宽恕,而是施暴者变成受害者,受害者变成施暴者的因果关联。
影片的开始,姜教授的出场是在警校的课堂之上,讲述一起杀人案的案例分析,通过小小的医院发票揭露出了凶手是如何借用青霉素来行凶的,赢得的是警校学生的阵阵喝彩。
这之后吴恩雅碎尸案随即发生,姜教授仅仅通过尸检,确认了犯罪现场。
新人女警闵瑞英又在姜教授的引导下,成功地推理出了混凝土厂,锦江和杀人分尸之间的关联,从而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李圣浩。
至此,姜教授给我们观众留下的印象完完全全是一个有着冷静头脑和优秀推理能力的法医教授,能够精准的透过死者身体的表象,推理出死者死亡的原因,环境以及凶手的特征。
而接下来随着教授的女儿被李圣浩绑架,姜教授整个人的推理能力和判断都有了极大的偏差,完全被李圣浩给牵着鼻子走。纵观整个事件的发展,李圣浩所布置的局一步步之间都有着因果联系的。
李圣浩承认自己是凶手,还坦白电锯的位置,是主动将自己置于死地,却还要求姜教授来救他,又不告诉其杀人凶器的位置,已经是矛盾行为了,很容易可以得出结论,李圣浩的目标不是自保,而是教授。
此刻的教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心忙着消灭证据,用狗血代替了电锯上的血迹。直到李圣浩提醒他现在的重点是为什么他要杀吴恩雅的时候,他才明白调查吴恩雅和李圣浩的身份。
而在了解到李圣浩是当初自己作伪证使得其名誉尽毁的李慧珍的弟弟的时候,教授终于明白对方真正的目的是要向自己复仇。
这时候李圣浩却依旧让教授来救自己,并暗示其在尸体上做手脚,嫁祸他人,这便非常蹊跷了,教授只需要细想一下,便可看出端倪,明白屡次让自己落入险境的李圣浩此举绝对不是为了自保,既然是为了对自己复仇,那么着眼点只能是在李圣浩暗示的尸体上了。
可惜,姜教授已经被父爱蒙蔽了双眼。
因为强烈的父爱,姜教授筹备女儿医药费不惜作伪证害死了李圣浩的姐姐,同样因为强烈的父爱,他丧失了判断,中了李圣浩很明显的圈套,作伪证的同时践踏了女儿的尸体。
而影片中的李圣浩作为受害者则成功地策划了一场人造的因果报应,变成了施暴者。
姐姐含冤而死,父亲因病去世,因政府工程丧失谋生之道,自幼残疾的李圣浩是一个典型的饱受压迫和无奈的人,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更能毫无忌惮地去用暴力来反抗和报复那些来迫害过自己家庭的人,本身的高智力和冷静性格又给予了他复仇的能力,于是曾经在法院里无助的小男孩逐渐变成了冷酷的施暴者。
李圣浩在警局和姜教授的三次对峙是影片最大的冲突点,最难忘怀的是李圣浩那张始终冷静的面孔,无论是笑还是悲,又或者是被愤怒的姜教授拳打脚踢,都显得那么的平静,只有从他不经意的只言片语中,才能读出那隐藏在背后深深的愤怒和悲哀。
第一次在警局对峙,面对已经将那件事完全忘却的姜教授,李圣浩的内心我想是十分悲愤的,他直接了当地说出了自己的目的,除了刺激姜教授那条敏感的神经,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教授去发现吴恩雅被肢解的真相,他的表情虽然平静,但故意强调“肢解吴恩雅的尸体是有原因的”的言语还是透露出了他对于这场精心布置的复仇的期待和迫切。
第二次和姜教授在警局对峙,相比于教授和愤怒和心急,李圣浩依显得很平静,对于杀人凶器的事情也丝毫没上心,但是他依旧在强调的是“为什么要杀那个女人呢?”,在这冷静的面孔之下,无法掩饰的是李圣浩对于复仇的愈加迫切,他已经策划了那么久了,以至于连在狱中的短短几天都等不了了,他在尽可能地逼迫教授,加快复仇的进程。
第三次和教授的对峙,面对教授对于作伪证的矢口否认,李圣浩的表现还是显得沉寂。
愈是沉寂,愈是愤怒,换来的是李圣浩的按捺不住,他决定再一次将这场复仇的进程加快。
他用着棒杀吴恩雅的拐杖,不断地敲打的地面,一字一顿地吐出了“我,为什么,要杀吴恩雅?”
同时,向姜教授明说了复仇的最后一步,让他去做他“最擅长的事情”————在尸体上动手脚。
不出所料,为女儿可以付出一切,表面正义凛然的教授,做出了和当初一样的选择,复仇的戏码也进入到了尾声。
影片末尾,当教授痛哭着承认了一切,李圣浩平静的面孔终于出现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变化,悲伤和愤怒。
“仇恨犹如癌症一般蔓延至全身,我,不能自拔。”
终于,屠龙的少年最终也变成了恶龙。
看完整部影片,特别是末尾出乎意料,痛得撕心裂肺而又分外悲凉的结局,我想很多人的内心将不再放晴。不愿意正视自己那自私,虚伪的人性阴暗面的教授恰恰因为自己的自私和虚伪毁掉了自己最为珍惜的人,沉迷于复仇不能自拔的李圣浩最终死在了教授的复仇之下,有恶因必有恶果,然而,谁又能完全抹灭潜藏在人性中的恶因,谁又值得宽恕和救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