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再关键,也取代不了父亲
孩子成长路,父爱不可缺
每个孩子自面对世界开始,他的成长规律是需要的母性之爱日渐减少,父性之爱却日渐增长。父爱不可缺少也不可能替代。 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说: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亲的教育。美国秘鲁大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更好,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父亲们都在追求成功,但最大的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
在亲子关系中,父亲这一角色的介入,能够带孩子进入现实,让孩子看到一个新的客体。孩子此时的世界,与之前不同,多了一些规则、界限,这时需要与母亲不同的角色帮助孩子适应这个世界。孩子此时若能感受到爸爸对自己的爱与支持,便逐渐接受,自己生而为人的职责。如果说在跟妈妈的关系里,孩子感受到的是温暖、理解、包容,那么,在跟爸爸的关系里,孩子体会到的将是规则、秩序、抗衡、边界、力量、否定。母性和父性的功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是不能欠缺的。爸爸陪伴子女,在每个阶段其实都有其重要性。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爱、母爱缺一不可。美国哲学家艾瑞克·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母亲代表大自然、大地与海洋,是我们的故乡”,而“父亲则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孩子的成长应该有父爱、母爱的双轨并进。母爱再伟大,也不能取代父爱。
美国耶鲁大学一项持续12年的研究表明:由父母同时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成果也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智商高。
爸爸的陪伴,能给孩子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父爱的归位,能给孩子带来完整圆满的童年。
爸爸的陪伴才能让孩子建立更好的安全感,更有信心与勇气去面对陌生的世界。
爸爸的陪伴,能让孩子更好地建立角色的学习与认同。能让女孩更像女孩,知道如何和异性相处;男孩更像男孩,拥有更多的勇气与自信。
爸爸的陪伴,能让孩子具有更多的自控意识与自律行为,更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爸爸的陪伴,能让孩子的责任感、规则意识、勇敢坚强和独立性等品格更加完美。
2016年10月,《中国家庭教育现状》说:父亲的角色,对孩子的学习、性格、情感、品质、体质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爸爸在孩子12岁之前与其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关系,极大的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缺席的父爱
父爱如此重要,但现实是怎样呢?
2016年有一则公益广告《取款机爸爸》,看得泪目:在小小的孩子心里,取款机成了爸爸的替代品,而陪自己玩耍的爸爸只能靠幻想来实现。但童年只有一次,爸爸的缺席是永恒的遗憾。母亲做得再好,也代替不了父亲。
台湾画家刘墉说:许多爸爸在孩子图画里,没有手。为什么?因为在孩子记忆里,爸爸像一团影子,总是抓不住。有相当一部分的父亲借事业之名不履行陪孩子之责,实乃本末倒置。
还有那个想买爸爸两小时的孩子的故事,让人落泪:爸爸总是很早上班,很晚下班,几乎见不到孩子的面。5岁的儿子问:“爸爸,你一小时挣多少钱?”“50元。”“爸爸,你等一下。”儿子迅速跑回房间,把辛苦攒下零用钱的储钱罐摔开,捡起硬币、零钱,细心展平递到爸爸手里,天真地望着爸爸:“这是100块钱,买你明天2个小时,行吗?你答应过周末要带我去公园的。”
英国记录片《人生七年》讲述了14位孩子从7岁到56岁的人生经历,默默追问决定人生的答案。片中的主人公,从小开始,慢慢变老,向我们展示了普通英国人的人生。他们的人生一一证实了导演最初的推测:**幼时的家庭影响对孩子的一生来说,是难以磨灭的。每一集影片都以一句话开篇:“让我带一个孩子到七岁,以后随你怎样带,随他怎样长,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已是注定。”
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父母是有有效期的,不要等到过了有效期才想起来陪伴,那时已经晚了。人生轨道从父母辈一直传承到子女辈,除去社会板块固结的客观原因之外,家庭和父母的影响不容忽视。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他们的时间,还有自己的努力,请耐心陪伴孩子成长。
我们怎样做父亲
鲁迅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中指出:“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第二,便是指导。时势既有改变,生活也必须进化;所以后起的人物,一定尤异于前,决不能用同一模型,无理嵌定。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第三,便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这样,便是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作为爸爸,请时时参与孩子仅有一次的成长。要知道,你的缺位,会让孩子以为自己不被喜爱,失去自信的心态。
作为爸爸,请尽力去爱妈妈。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就来看到父母彼此相爱,特别是爸爸爱妈妈。父母相爱的孩子,才更能懂得什么是爱,怎样去爱。
作为爸爸,请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如果爸爸的话都不可信,孩子会失掉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
作为爸爸,请尊重孩子,不要有太强的控制欲。如果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会让孩子产生“我不会”“我不行”“我不好”的心理,导致孩子自我怀疑,性格懦弱。
作为爸爸,请不要被手机绑架。爸爸因为玩手机而忽略了孩子,无疑是一种冷暴力,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被重视,变得孤僻、自闭。
作为爸爸,请跟着孩子的步伐,不要急躁、乱发脾气。要知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他会模仿你的一举一动。
作为爸爸,请用心陪伴孩子游戏。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童年时期是孩子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游戏是他们的日常活动,也是教育他们的最佳途径。在游戏里,他们能获得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体验,从而促进儿童人格和情绪的健康发展。陪孩子一起游戏的爸爸,会给孩子留下最幸福的童年。
作为爸爸,请大胆表达自己的爱。爱孩子,就要表达出来,不仅通过语言,更通过行动。你的爱,会让孩子习得爱,学会表达爱。
孩子的成长之路完全不可逆。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有效期,也就错过了孩子最美好的童年时光。
作为爸爸,要有大格局。德国哲学家弗罗姆说:“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纪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爸爸视野开阔,孩子才有自己的看法和梦想。
作为爸爸,请拥**有一颗童心。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流,才能有最融洽的亲子关系。
请在有效期内陪伴孩子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爸爸的形象,爸爸的所作所为,爸爸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都非常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爸爸忽略了自身所存在的意义,没有扮演好“爸爸”这个角色,给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说:“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
童年的父爱决定孩子的一生。每个父母都口口声声说自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让孩子在相亲相爱的爸爸妈妈创建的家庭里度过快乐的童年,让孩子走向自己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爱。
你在为熊孩子焦头烂额时,有没有想过一个人作为孩子的时间其实很短,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年龄越大,离父母越远;离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越近,父母的影响越小。
俞敏洪曾提到:定规矩最好是在八岁以下,在十岁以前定规矩,孩子还是愿意听你的,为什么呢?因为在十岁以前,他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依靠就是父母,离开父母他是活不下去的。但是到十岁以后,他觉得离开父母还是可以活下去的。他会逐渐发现,和父母对着干,父母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上,对父母无比依赖。孩子越小时,越愿意听从父母,越愿意和父母一起养成好习惯。孩子成长不可逆,你不要妄想随时可以走进孩子的世界。孩子的世界在10岁前对你打开,你才能轻松进去,一旦关上,你想强行闯入,必定受伤累累。
父母在做父母的有效期,缺位了,以后的效用便事倍功半。过了有效期,再努力也无济于事。在孩子最依赖你的有效期里千万不要错过。
如果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父母忽略了教养,将来孩子再怎么叛逆,父母也只有摇头、叹息的份了。该说的,该教的,该做的,都应该在有效期内早早做足功课,孩子便足以应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
在做父母有效期内的家庭教育,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请在父母有效期内,高质量陪伴孩子,也就是带孩子去做一些探索和学习性的玩。只有在真正的陪伴中,孩子的天赋、情绪、脾气才能真正被父母所理解。而在这些玩乐中,亲子关系才会真正的联通起来,亲密起来。不要以为养孩子就是喂养,也不要以为孩子会自己自动成才。
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父爱与母爱在家庭教育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父爱所给予孩子的坚强、刚毅、大度、宽容、幽默等心理影响,是母爱所不能替代的。
爸爸与妈妈在家庭教育中各有优势,妈妈偶尔也要放手,让爸爸多照顾孩子;爸爸更要主动参与,除了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也能令家庭关系更加和睦。
愿每一个孩子因爱而成长
曾有一个“临终前你会后悔的事”的帖子,其中总结了生命走到尽头时人们最后悔的五件事,其中第二件就是:“希望当初我没有花这么多精力在工作上,错过了关注孩子成长的乐趣,错过了爱人温暖的陪伴。”是啊,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你的爱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你的陪伴在哪里,孩子的未来就在哪里。
愿你的孩子能看到你的微笑,能听到你讲的故事,能感受到你的爱。每个人都会长大,但童年的自己一直伴随着我们。父母的有效陪伴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孩子年龄虽小,可能记不住当时的事情,但你对他的好,会影响一生。记不住不等于没发生,并且恰恰是那看似混沌的初生阶段,奠定了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础。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努力,努力生活得更好。努力生活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想爱,什么时候都不晚。
请记住:
陪伴,是最好的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