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很火的节目《少年说》里,女孩袁璟颐跑上勇气台,用略带呜咽的声音,控诉了妈妈长期以来把她和“别人家的小孩”、自己的好闺蜜处处相比的行为,告诉她这样的比较对她造成了很深的伤害。璟颐妈妈面对指责,立刻反驳道:我的比较是客观事实,而你的性格,需要打压一下才没那么“飘”。女孩面对母亲的驳斥,忍着眼泪跑下了台。
这个片段反映的,其实是很让人沮丧的一个事实:在职场上、在陌生人面前,我们处处小心,好给对方留下一个“体贴”、“靠谱”、“友好”的印象。而在我们深爱的家人面前,在我们最在乎的爱人面前,我们却不由自主地露出张牙舞爪的一面,把最残酷的话用最冷漠的箭射出,不见血不罢休。
那么,有没有一种沟通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意思跨越语言自带的门槛,让你的意思直达对方的内心,而不产生扭曲和误解呢?
我在上周读完的一本小书《非暴力沟通》,给出了非常好的答案。虽然读完全书只用了三个半小时,学到的东西却是可以受用一生的。作者推崇的非暴力沟通模式,不仅能用于解决平日在职场、普通交际圈中遇到的冲突,而且能让你更好地处理亲密关系、和自己达成和解。
我们虽然自诩文明社会的公民,却经常不由自主地在语言中使用暴力——比起咒骂对方的户口本、牵扯各种各样的性器官这样的“明暴力”,更能伤人于无形的,是那些披着优美外衣的“暗暴力”——不着痕迹的道德评判(“杨超越都能出道,这算是什么世界”)、不加掩饰的进行比较(“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金蝉脱壳般的回避责任(“我讨厌工作,但我不得不做”),还有看似有余地的强人所难(“你不肯给我买包包,是不是不爱我了”)。这些“暴力”的沟通方式,忽视了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往往更难让说话者达到原本的目的。
文中开始提到的例子里,璟颐妈妈拿女儿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原本不过是想激励孩子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
但这种比较本身就是一种“暴力”,让孩子在比较中失去自信、受到伤害。从女孩哽咽的声音可以听出,她一定已经作出了许多努力,但不见得这种在学习上的努力真的是出于学习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再差一点的情况,女儿可能会放弃努力,因为无论如何都无法追上那个全校第一(更何况全校第一完了,还有全市第一、全省第一、全国第一、全世界第一)。这样的结果,是母亲想要的吗?
《非暴力沟通》里提供的一个实用的沟通模式就是:
1. 不带评论地观察
2. 诚实地体会感受
3. 推己及人地理解需要
4. 清晰地表达请求
对于这个模式的四个元素,作者都在书中作出了定义,并且以事例进行了说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也思考了一下,面对孩子愤怒的职责,璟颐妈妈应该怎么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应对呢?
首先,她要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情况:孩子当着全校同学的面,指出了父母经常拿她的学霸闺蜜比较的行为,希望这种行为停止。孩子的声音颤抖了,身体语言也非常激烈。
其次,她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孩子的感受:站在全校面前指责自己的母亲,也许她会感到害怕和紧张;长期被父母拿来和自己最好的朋友比较,也许她会感到愤怒和委屈。
接下来,璟颐妈妈可以考虑,为什么璟颐会有这样的感受?她感到害怕和紧张,也许是因为事后会受到自己的责备,此时的她需要安全感;而她的愤怒和委屈,可能是因为她希望自己和闺蜜应该是平等的个体,同时希望自己的努力被看到、被承认;更深一层的需求,她需要感到被爱。
做了以上的思考之后,璟颐妈妈可以通过以下这一番话,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今天你能在所有人面前吐露你的心声(说出观察),我感到非常欣慰(安抚孩子,让她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不必感到害怕)。你说我把你和你最好的朋友对比,让你感到压力很大(描述孩子的感受),我知道,这是因为你希望和朋友得到平等的对待(认可孩子的需求)。你善良、热情、口才很好。妈妈也知道,你在学习上,付出了许多努力。以后妈妈会多看到你的闪光点。更重要的是,无论如何,妈妈都一直爱你(满足孩子深层次的需求)。
而在最初,璟颐妈妈也大可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号召璟颐学习自己的好朋友:孩子,我发现你的好朋友,经常在考试中拿第一(说出观察,而不是“你的朋友太优秀了”)。你有发现她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吗?(请孩子说出自己的观察而不是自己的推测。等孩子说完之后,)这些方法我觉得都非常实用,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不妨试试她的方法。(明确说出自己的请求,但给孩子留有选择的余地。)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做,未免太累了吧?
确实,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是要付出相当的努力的。当矛盾和不快发生时,比起思考和体会自己和对方的需求,脱口而出地指责、不负责任地批判,来得更容易一些。不过换个角度思考,不正是这种需要付出努力的沟通方式,才能让我们更加理解眼前的人,从而建立更深刻的联系吗?
每个人都有纷繁复杂的欲望,但在欲望下的需求,来来去去的不过几种:被理解、尊重、关怀的需求,要自尊、自信、自强的愿望。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让我们透过语言的外衣,正视内心深处的需求。而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则是推己及人的爱。当我们学会理解自己、爱自己之后,我们也能更好地以理解和选择满足他们需求的方式,传达自己的爱。
《三体》里面被地球人称为“三体人”的高等智慧生物,他们相互之间的交流,通过电波,直接传达到对方的大脑,没有华丽优美的辞藻,没有纷繁复杂的委婉语,没有拐弯抹角的谎言,因此在三体人的字典里,没有“想”和“说”的区别,因为他们“说”给对方听的,就是自己心里“想”的。极致的沟通效率,让他们在短短的恒纪元里发展出了比人类更先进的文明。
很可惜,人类的沟通,必须借用某种载体,而这些载体,充满了各种解释的可能。我们借用这些载体创造了让三体人震撼的文学和艺术的同时,先入为主的偏见、词不达意的说明给我们的沟通带来了天然的障碍。
非暴力沟通给我们提供了简明可行的解决方案,让我们的心里的爱,送到对方心里,仍然是爱。对于冲击我们心灵的恨,我们可以化解为未被满足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