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你今年过年还不回家吗?》戳中热点,赚足点击率。如果不谈刘老太,光说“过年,你回不回家”?所有的声音都应该说,当然回,不回就是不孝。
“家”,是个什么?
我在南京也算是蜗居吧,身边的同事有实力有眼光的,都有更宽敞更阳光更干净更便捷更贵的住处,自惭形秽。但,每当刮风下雨的时候,坐在家里,听雨声滴答;或每当寒风凛冽的时候,坐在家里,听风声咆哮。每当这样的时刻,心里就特别感恩自己的小破家,为自己遮风挡雨。
在外打工也好打拼也罢,又何止是老天的刮风下雨?各种矛盾是非,冤屈孤独又岂能幸运远离?“家”是避风的港湾,是温暖的怀抱,谁会不想家,为什么不回家?
我离家读大学,然后工作也没回家,但是每当放寒暑假,都会回去住一段时间,至今已经17年了。但是,我现在是越来越怕过年,越来越怕面对回不回家这个问题。进了腊月,”回哪里过年“已经和”有没有吃饭“一样,成了一个问候方式。前一阵,又被问,我就说了真实的打算,”年年都回去,今年想自己过个年“,立马被群攻%&$@#%*
为什么不想回家了呢,只是变得不孝顺了吗?
我工作的地方和老家离得不远,都在江苏境内。但是,老家真的更冷。生孩子那一年,孩子满月,想都没想,就收拾了回家过年了。结果就遇到特别冷的天,也没有相关经验,结果冻过来,常年腿脚疼疼疼。
去年过年的时候,一个姑娘把在婆家遭遇的板凳桌子年夜饭传到网上,被很多人骂。我却很能体会,当别人打扫打扮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时候,我却收拾各种衣服、鞋子、年礼、孩子……拖着箱子大包小包,到别人的屋檐下去,睡着别扭的床盖着别扭的被,过一个连春晚都看不上的除夕。
如果说,家那头系着对你无限的牵挂,无限的爱,家里的人看不到你就吃嘛嘛不香,那么以上这些也不是问题。但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以上就都是问题啦。当然还不止这些自己主观方面的不适。毕竟是去到别人的主场,还要考虑别人的心情。比如,逢年了亲戚要不要请我们吃饭,请或者不请都有多少的尴尬。
年是一样的年,家却不是一样的家。还记得《欢乐颂》里的邱莹莹和樊胜美吗?好像有这样的情节,邱莹莹的父亲去看邱莹莹,临走留了钱和信,说实在难就回家吧。而樊胜美的父母则更需要的是樊胜美的钱回家。
有一句话的意思大概是,人生就应该有足够的仪式,结婚、生日、相识纪念日、情人节……过年又何尝不是一个仪式?仪式又何尝是人人能享有的?
比如,对于刘老太的家境,他的儿子如果能在过年期间多赚加班费,年货快递回去,人换个时间回去,有什么不好呢?非要花去更多的钱挤春运,奔个点回家过一个有仪式的年,这样老人孩子就不可怜了吗?
对于离乡背井的人来说,漂泊有多累,扎根有多难。别人上班你上班,别人放假你放假,你拿什么去追赶跑在你前面的人?有人说,假期是一个孩子与另一个孩子拉开差距的机会,对于工作的人又何尝不是?听过一个妈妈说过,等儿子工作了,她就跑去看儿子,上班的年轻人那么忙,不要他往家跑。为什么不可以呢?
所以,过年回不回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其他的人,不要去道德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