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陈寿评曰:孙坚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
《三国志》记载孙坚是孙武的后人,但是我认为这个说法有待商榷。古人重视家族,刘备如是,到处喊自己是皇家贵胄,其实若论血缘关系不知道远到什么程度了。
孙氏也一样,就算这个说法是真的。难道就能说明孙家子孙都是军事天才么?不见得。孙权虽然有才却不在军事上,而是政治上。
孙坚从一个白丁到假尉(代理校尉)一直到封侯拜将,出任豫州刺史,是凭借自己的武力一刀一枪拼出来的。乱世之中,是武力与智力的比拼,是勇气与运气的较量。孙权、孙策兄弟凭借孙坚打下的基础在江东打下一片江山。
在汉末,皇室衰微,皇权威信旁落,皇帝只能作为一个政治工具在各路诸侯中挣扎求生。尽管如此,汉室的名望还在,还没有几个人愿意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取而代之。
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孙坚一马当先,在盟军中以先锋的身份将董卓的西凉兵打的闻风丧胆。董卓曾以厚禄欲收买孙坚。三国志中是这样记载的: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今坚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许表用之。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复进军大谷,拒洛九十里。
译文:董卓害怕孙坚勇猛激壮,于是派将军李莈等前来请求孙坚和亲,让孙坚列出要任刺史、郡守的子弟的名单,答允上表任用他们。孙坚说:“董卓大逆不道,荡覆王室,如今不诛其三族,示众全国,我死也不瞑目,难道还要与他和亲吗?”再次进兵大谷关,直抵洛阳九十里外之地。
我们所熟知的华雄,不是被关二爷的斩杀的,而是在孙坚军夜袭西凉大营的时候,被斩杀。这也算是证明孙坚武力强大的一个证据吧。
在讨伐董卓的关东群雄中,孙坚军是唯一一支数次与董卓军队进行正面交锋且取得大胜的军队,在曹操兵败汴水、袁绍迟疑不进、酸枣联军瓦解、天下人驻足观望之际,他的孤军奋战却使藐视天下的董卓如芒在背、仓皇西窜。他的英雄气概,也使得别的军阀心生忌恨。当他的孤军杀入京城,分兵函谷,兵戈西指欲对董卓赶尽杀绝之时,联军中的群雄却各怀鬼胎,故意按兵不动,天下之势已经由一起对抗董卓,转为开拓群雄自己的领土。而即使孙坚再勇不可挡,也难以挽回脆弱的、分裂的讨董联盟。董卓讨伐战在没有得到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便匆匆宣告结束。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吴书:吴书曰:坚入洛,扫除汉宗庙,祠以太牢。坚军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气,举军惊怪,莫有敢汲。坚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圜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初,黄门张让等作乱,劫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玺者以投井中。
山阳公载记曰:袁术将僣号,闻坚得传国玺,乃拘坚夫人而夺之。
玉玺是当时皇权的象征,孙坚将之藏匿是否也代表了他的不臣之心呢?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何况是代表是代表国器的玉玺。孙坚去世的根本原因不是玉玺,但玉玺却是他死去的诱因。
公元192年,袁术遣孙坚进军荆州。之前荆州的刺史王睿,就是孙坚杀死的。理由很可笑,也很现实:“荆州刺史王叡素遇坚无礼,坚过杀之。”
可笑的原因是杀之是因为王睿不礼待孙坚,现实的原因是这就是乱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当时孙坚为长沙太守,为荆州治下。孙坚正欲讨伐董卓,这明摆着就是一场赌博。赢了功成名就,输了马革裹尸。当时候,不管他这个刺史是死在谁手里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谁是下一个荆州刺史或荆州牧。孙坚或许以为自己,但是没想到却是刘表刘景升。——小年臆测)
襄阳,就在这个地方,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孙坚被黄祖射杀。原因不是因为有世仇或者争夺玉玺。他们争夺的是土地,是人口,是将来征战天下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