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掀开那一层光鲜的表皮,你会发现,那底下仅是平庸的个体;当你向着更深处挖掘,你所看到的,是会让人毛骨悚然的——深深的恶意。
作为相对爱好本格推理的读者,东野先生的作品在我的印象中,更倾向于社会派,即以杀人案件的推理,揭露社会的一些弊态。由此东野先生的作品也并不十分热衷,相对阅读的较少。细细想来,到目前为止也仅有《白夜行》、《嫌疑犯X的献身》以及这一本《恶意》,均是东野先生最畅销的几本小说。(《解忧杂货铺》目前依旧躺在书架上,不知何时读完)
《恶意》使用了类似自白类的叙事手法,借助文章内两位不同的主角(野野口修、加贺恭一郎),所记录的当下所发生的事件及心理描写,而将整个故事的始末,娓娓道出。
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让读者很有代入感,既可以很简单的读懂事件经过,又可以站在文章内人物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出自己的想法。手法很巧妙,但并无新意,许多推理小说会运用这种写法,来混淆读者的视听,达到瞒天过海的目的。
所以,叙事手法并不是本书的亮点。
如果你阅读过一些推理小说,看过类似于《金田一少年》、《名侦探柯南》这一类的漫画,我相信你也可以很容易的找出真正凶手。
所以,寻找凶手也不是这本书的亮点。
那,这本书的亮点是什么?
情感!!!
深植于人类内心深处,不可描述,无法直视的情感!
从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的内心便产生了一种防备,想象着所谓的恶意究竟从何而来?是施暴者的恶意?是杀人者的恶意?是构陷者的恶意?带着这样的思绪,我缓缓的翻开了这一本《恶意》。
最初的文字,从主角野野口修对杀人事件的详细描述,警察加贺步步为营的破案,将野野口修绳之以法。事情似乎瓜熟蒂落了,但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疑惑,动机是什么?于是,围绕着这个动机,魔的邪恶、智者的理智、神的反转才刚刚上演。
在我的头脑中,也经历了从意识到杀人凶手--恍然大悟的杀人动机--明白自己被骗--了解真正的杀人动机的这样一个过程。
阅读的过程没有停顿,就好像一场简单的通关游戏,一直畅快的阅读完毕。而在关闭书页的那一刻,内心却如一个发光的石头,沉入到无尽的黑暗深渊内,被湮没。
沉默,似乎是应对这深寒恶意的唯一方式。
校园欺凌从来都存在于你我的身边,就是我自己,也曾被恶意的戏弄过。人生有许多的选择,面对这个问题,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可能当你选择直面欺凌,你的内心会受到很大的创伤,让你变得自卑,不敢再去面对挑战;可能当你选择妥协,助纣为虐,你的身上会落下很大的污点,而后悔终生.....
本书的主角便是深陷在这样的泥潭里,无法自拔。他的思想,在当年那件“欺凌”事件后,便留下了无法被时间所磨灭的污点。
没错,他是恶的。而且在多年后,在他查出罹患癌症之后,恶之花便在他内心的土壤上,勃然绽放。他杀死了正直的日高,构造了日高邪恶的形象,更期望于踩着日高的尸体,扩大他的光环,在世人面前留下他正面的形象。
只是,一切最终被加贺恭一郎,这位因为校园欺凌而留下悔恨印记的警官识破,将他所有的光环打碎,揭露出人心内最深的恶意。
“猫,是你毒死的吧?”......
美丽的外表是怎样浮夸的内心?阳光下的皮囊内有怎么样的丑恶?
希望,我们永远都不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