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毕业两年的师兄从省外赶回来,一起吃了顿饱含迷茫与追求的晚餐。
师兄比我高一届,在他那一届算得上是师门的学术带头人。我入学那会还是个科研小白,啥都不懂,在写完第一篇练笔论文的时候,以至于导师看我的论文的看的头脑“炸裂”,尤其精神上受到了强烈冲击和折磨,遂将我“托付”给师兄,指导论文的重任就交给他了。然后,一万多字的论文被他砍到三千,我心伤悲。按照师兄的意见开始重新构思框架,填充内容,最后在看的下去的情况下才发给导师修改,几轮的修改终是发表了。
言归正传,师兄在整个学院里面都算的上优秀,无他,研一发表一篇论文在学报上,研二发表一篇C,拿一个省级研究生科研项目,研三发表一篇C,其它大大小小的奖励、称号也多,所以也是学院老师的称赞对象,毕竟从整体上看,较少人能够一年一篇C的。
按理说,有这样的成果,在找工作上可以说是实力很硬的。当时也不太清楚他的具体想法,大致上知道毕业后想回家乡的城市,也为了自己和女朋友的终身大事。最后师兄找了一个北京的国企,期待后面可以调会家乡。看着其实也蛮不错,但是问题在于对于一个人文社科专业刚毕业的人来说,工作还是在北京,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吃穿住行外加日常用度也只能基本维持,调回家乡的名额遥遥无期,因为,名额就这么多,刚来的新人凭什么要安排你呢?
北京工作一年后,师兄考虑了许多,压力是一方面,个人的前途一方面,在企业并不能很好发挥他的优势,所以最终决定回归到高校,回归到教学科研。作出这个决定和规划,我想也离不开他女朋友的支持,后面他俩一同进了高校。现在师兄的困惑是,要想更上一层楼,就必须读个博。从他的话来看可能有些犹豫不定,但是也可以推论出他有这个想法,而且自己心里也是明白的,只是苦于没有路子,也想借助师兄弟的话来坚定以及认同他自己的打算。
师兄的心理和对未来规划的转变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很多人也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因为有些时候必须要经历一些事情才会体会到自己适合走的路,而且也需要某些条件要成熟,比如我师兄刚毕业,需要考虑与自己有多年感情的女朋友的婚事,现在两个人在一起,就没有感情因素的影响,也得到了支持,在这个方面可以说基本没有后顾之忧,因此,考虑未来的努力和发展方向就是必然的,对普通人来说更是这样。
我想,师兄的发展现在应该是很明确的,冲向教学科研学术的更好平台。即使之前走过了一些弯路,但是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方向,找到了适合他自己的道路,如今就是要打开可以实现他目标的第一个通道。
可以说,人生的各个阶段难免会走一些弯路,但是不能一直走弯路,把走弯路中的思考转化为积极的经验,转化为对个人道路的洞察,从而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这才是最好的。在适合自己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应该是有价值的、幸运的、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