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戏的人》这样定位:“除非把人当作游戏的物种,除非研究人游戏和游乐的一面,否则我们就不可能把握人类文化。”
2.社会学的首要智慧是:事物并非表面看上去的样子……社会现实有许多层意义。每一层发现都会改变人对整个社会现实的感觉。
3.过去是可变的,易变的,不断变化的,这是因为我们回忆过去的经历时往往反复进行新的解释。所以我们说,一个人有多少观点,他就有多少不同的人生经历。对人生阅历的调整和重构多半是不自觉的。
4.社会决定论有这样一个观念,社会如监狱,人如囚徒。迪尔凯姆说“社会外在于人,社会现象是客观的事物,从内到外都给人定位,界定人的角色和身份,决定人的命运,在社会这个庞然大物面前,人是被动而无助的。
5.社会情景是由情景参与者界定的,在社会情景与人的关系中,人是比较被动的。伯格说“几乎在人生遭遇的任何社会情景中,情况都是这样。大多数时候,在我们上场进行游戏之前很久,游戏规则就已经固定化了,大多数时候,我们能够做的无非就是投入或多或少的热情而已”。
6.社会走在我们身前,存在我们身后,我们出生之前,社会依然存在,我们去世之后,它将继续存在。我们的生命只不过是漫长岁月里,社会宏伟征途中短暂的插曲而已。总之,社会是让我们身陷囫囵的历史囚笼。
7.人的身份是社会赋予的,并由社会支撑和转换的。人之为人就是被他人承认是人,同理,成为某种人就是被他人承认为某种人。人生就是不间断的舞台剧,在不同地方,面对不同观众,表演不同的自己。
8.换句话说,现代人的爱情不值一提,只有当某些条件满足之后,或者某些条件被创造出来之后,当事人才能让自己坠入爱河。
9.通俗说,传统社会赋予其成员明确而永恒的身份;与此相反,现代社会里,身份本身是不确定的,流动的。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意味着生活在角色不断变化的万花筒的中心。
10.选择这一现象对个人理解自己的人生阅历有何重大意义。人只有相当成熟之后,才能够理解自己的生平。自我意识的成熟可以说在人的认识上占有优先的地位。
11.我们本人不断对自己的人生阅历进行解释,甚至是重新解释。如,博格森所言,记忆本身是反复重申的解释。我们记住过去的经历时,常常根据当前何为重要何为不重要的想法重构自己的记忆。这是心理学家谓之的“选择性感知”。至少,在我们的意识中,过去是可变的,易变的,不断变化的,这是因为我们回忆过去的经历时往往反复进行新的解释。所以说,一个人有多少观点,他就有多少不同的人生经历。我们不断重新解释自己的人生经历。我们在召唤一些事件,认为它们极其重要,却把另外一些事件打入史册,并逐渐遗忘。
12.社会学视角,人在社会。人一旦知道如何给自己定位,他也同时意识到,面对自己的命运时,他实在没有多少用武之地。这表明了社会流动的困难以及体制的束缚,人们可以流动,但只是小范围的,上下阶层的浅流动,幅度较大的流动是难以想象的。
13.婚姻并非本能,而是制度。
14.社会不仅决定我们的所作所为,而且决定我们之为何人。
15.自我不是铁板一块,而是一个过程,不断被创造,又不断被消磨和再创造;在角色和身份的万花筒里,个人究竟是什么,你的唯一回答是列举他所处的的社会情景;在一些情景中,他是一个样子,在另外一些情景中,他却是另一种样子。
16.生活的四季交替运行,你必须要像更换衣服一样更换你的外貌。这或许就是习惯性的心理程序。
17.社会首先是一场骗局,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大家都在设置骗局。愚昧者假装博学,欺骗者假装诚实,怀疑者假装相信。
18.戈夫曼的“角色游离”,意思是一个人不太认真地扮演角色,没有当真的意向,且另有秘而不宣的目的。处于种种情景之时,口是心非,表里不一是在自我意识中维护自己尊严的唯一办法。
19.游离,一旦一个人不必用心投入去扮演角色时,一旦他刻意和假装扮演角色而不必内心投入时,扮演者就进入到了游离的境界,忘记了“理所当然”的世界。别人认为是命运使然,他只当一种考虑;别人认为是重要身份,他只当成是方便的伪装。游离改变了他的社会意识,以至于既定性成了可能性。
20.人在自欺,人并不是别无选择。
21.人类学就是对人类过去和现在所有的生物复杂性与文化复杂性的研究。
22.经历/故事/语言,这是个体生活的全部内容。
23.每个人都因为他自己视野的局限而看到有限的世界,所以,若不能相对地看待他人的文化,就很难理解这个文化;若不能理解实践这个文化的人也是人,就很难理解人之为人。
24.从跨文化来讲,婚姻是关于创造并保持社会的关系,而不是性关系。
25.另一些人喜极而泣的这棵树,在另一些人眼中只是路上的一株绿色植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