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读了一本小说,《默读》,实在是太好看了,忍不住要向人推荐。
首先说明一下,这是一本网络耽美悬疑推理小说。
虽然只是一本网络小说,而且是因为分类在耽美文学里才被我看到,但真的是无意之中捡到了宝。
小说大体上讲的是一个公安机关侦破连环案件的故事。
一般侦探推理小说,最烦的就是剧透。但,阅读这本小说的随便什么推荐,估计没有这个烦恼。
因为我想写一写这篇小说的事,发现因为情节的曲折离奇,丝丝入扣,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剧透。
作为一本推理悬疑类的小说,情节紧张,剧情曲折离奇而又符合逻辑,真的是非常优秀了。
我是在一个在线阅读的网站看的,每一章节下面可以进行评论。这本小说下面的评论,时不时有人感叹自己智商欠费,逻辑推理能力不够用,拼命哀求谁能分一点智商,借一点儿智商也行。
小说到处充满了隐喻。
小说的名字是《默读》。但一系列连环恶性案件的背后终极boss,是一个叫朗读者的组织。
他们宣扬自己是在主持正义。而且似乎看起来他们的确是。
他们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惩罚那些因为侥幸或者阴谋,或者金钱权势而逃脱了法律惩罚的犯罪者。
其实小说这个设定似乎并不太讨巧。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的确有这样一个最朴素的想法:如果一个人伤害了别人,触犯了法律,虽然没有被法律所惩罚,但却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应有的下场,难道不就应了那句冥冥中自有天意吗?坏人遭报应难道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吗?
但这本小说让我改变了这个想法。坏人的确应该不得好死,但这种想法可能的确是错的。
因为没有人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之上,脱离了法律规范监督的所谓惩恶扬善,难以逃脱人性的桎梏,会带来更为恶劣的后果。
小说用若干个小故事串成了一个大的故事。最终告诉我们,任何人都不应该有道德上的优越感。
道德优越感是有坏处的,这种坏处主要有两个:首先,一个人有了道德优越感以后,他的智商、情商会随之降低,对事实的判断会产生偏差,对他人的评判也会产生错误。第二,会使自己对他人冷酷无情。道德感会使人有道德责任感,这本来是好事。但是,这种责任感有时候会驱使人去做道德的清洁工,把他认为不道德的人当做垃圾清扫,毫不留情,更谈不上有什么愧疚。——鲍鹏山说水浒
或许自己的段位太低吧,读水浒并没有读出这层深意,但读这本小说我却get到了。
这是一本被作者认认真真对待的作品。小说中经常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地方。先来看看这一段:
他们每天遵纪守法,日日辛苦奔波,抠抠索索地攒完这个攒那个,十年攒套每天只能回去睡一觉的房,五年攒辆永远被堵在高架上的车,背一屁股贷款,迟到一回拿不着全勤,都觉得自己捅了个大篓子。数年节衣缩食的努力,被人随手撬走,轻而易举就毁于一旦。喊冤还没地方喊去,毕竟相比起那撞成了一团烂肉的小姑娘,丢一辆车而已,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算是十分走运了。房门院锁防君子不防小人,种种法律和规则,似乎也都只能钳制老实本分的良民。这样看来,“老实”、“本分”、“文明”、“讲理”……这些品质,俨然都是错处,远不如当一条到处咬人的疯狗来得痛快。
真的道出了普通人的无奈呀。
当一个人自己遭受到侵害的时候,自然希望能够有法律来保护自己,但显然无论什么时候法律都不是万能的。
法律也许并不神圣。毕竟它只是想象的共同体形成的共识,会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化而不断变化。但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又是什么呢?
不好意思,我在一本网络耽美小说里看到了答案。
人烧成了灰,成分就跟磷灰石差不多,并没有什么值得敬畏的,为什么我们要把它当回事?为什么每年头尾都有个年节作为始终,为什么勾搭别人上床之前先得有个告白和压马路的过程?为什么合法同居除了有张证之外,还得邀请亲朋好友来做一个什么用也没有的仪式?因为生死、光阴、离合,都有人赋予它们意义,这玩意看不见摸不着,也不知有什么用,可是你我和一堆化学成分的区别,就在于这一点“意义”。
真是醍醐灌顶,真是没有想到啊。
小说中还时不时有一些妙言金句,比如:
郎乔连忙拿出个小本记录——应试教育统一教出来的毛病,一不知所措就奋笔疾书地记笔记,造成自己还在努力的错觉,好像这样就能坐等真相从天而降似的。
哈哈哈,有没有觉得好戳心。
墙裂推荐ing,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