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秋芬引出的一个个案带出了下面慧玲分享的讨论,对我是很有帮助的,整理出来放着,我需要反复琢磨消化。
就是我们所有家长的错误的认知啊,我们原来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我们以为报早教机构去报培训,去报兴趣班是对她好的,而万万没想到,孩子所需要的不是这些孩子所需要的是他最基本的,他的被照顾,他的被满足,他要去完成他自己,他身体上的完成,所有的这些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所以当我看到这个个案里边,他妈妈对于他的养育方式的时候,我也就想到了现在的这样一种社会问题。
我挺认同源源的观点:
“一年回家几次?跟孩子一起吃饭吗?跟孩子一起运动吗?跟孩子一起聊天吗?
母亲全职,自我牺牲感强吗?孩子就是我全部吗?孩子必须100分才能体现我家全职妈妈的价值吗?关注过孩子需求吗,是不是控制型,要求期待过高吗,孩子考99都得打击。
父母亲关系咋样呢?冷漠吗?还是亲密的?”
在这里提供了一个我的议题,慧玲分析的点挺触动我的:那孩子生日许的愿望就是可不可以没有那么多的任务?不要那么的辛苦,那我们可以想一下,在这里我们家长可以做的是什么,我们真的是需要帮孩子去减轻任务吗?那个是我们家长需要去做的吗?或是我们也可以回想一下哈,就是我们有的时候可能过的会是艰辛一些。或者是说辛劳一些,但是可能感觉却不痛苦,或者是说,有的时候虽然是很劳累,但是也是蛮愉悦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也在孩子身上去创造一个这样的感觉呢。
那在这里又会引发另外一个议题,那就是满足和满足感的这样的一个议题,难道我们去满足孩子孩子就一定有满足感了吗?也就是说,当我们帮他去达到,帮他去做到,或者是说当我们去满足他的时候,他一定就满足和满意了吗?还是只是短暂的停留,它又会有其他需要,或者想要去满足。满足的东西呢,那当我们并没有去满足孩子的时候,孩子一定就没有满足感吗?那我们先可以想一想,就是我们自己,或者是说在我们生活当中是不是这样子的。
试想一下当你听到孩子许了这样一个愿望的时候,他可能会有一点点的心酸,你很想为孩子做点什么,去改变一下现在的这样一个状况,同时我们也可以想一想,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真正可以帮助到孩子的是什么。
你所纠结的,如果你帮孩子去减轻一些任务,那么孩子以后会不会懈怠?或者是说以后孩子碰到同样状况的时候,会不会期待妈妈下一次也同样的帮他去解决掉?(我在反思自己以往做的很多是不是在代劳?)
所以我们要回过头来看孩子,这时候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那我们能做的真正能够帮助到孩子的是什么?
那我们也可以把自己放到孩子的角色,当我们向妈妈去说哦,我的任务好多啊,我好累啊,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妈妈怎么做如何做才能让我们觉得好一些,才能觉得舒服或者回到我们自己的角色,如果我们像老公去抱怨啊,我这一天真的都忙死了,我都好累啊,我都一下都没有休息。我从早晨就开始送孩子,然后回来还要做饭,还要洗碗,还要洗衣服,然后下午我还要做家务,然后我还要再去接孩子,当我们像老公这样抱怨的时候,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需要他给我们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吗?我们真的是需要别人来帮我们去出主意,然后或者是去卡掉什么东西吗?
那说到这里,答案可能已经出来了,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那份理解,是那份妈妈的理解和关爱和认可,那我们可以怎么去做呢?就说是哦,你真的,你每天的任务都好多呀,你有这么多的任务要去完成,同时妈妈看到你做到了,你一项一项的每天的都在坚持,你做到了,这是很了不起的,并不是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坚持的,这么久都可以每天做得到的。
当我们听到妈妈这么说的时候,我们的那种繁重啊,劳累呀,或者是说不太好的感受会不会有所减轻,那当妈妈可以每天通过孩子的每一点点的做到去肯定他的时候,他是不是自己就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其实记录的信息还远远不止这些,我只是摘选了跟我有关系的点重点记录。
看到慧玲给聪聪很多很多的鼓励,让我反省,今晚看到孩子的状态我没有像以前一样,马上就反应出来,而是先放一放,等自己状态好的时候再来和孩子谈,或者说就算哪天没忍住向孩子发脾气了,也没关系,至少要看到自己还愿意为了孩子的事去和孩子谈,告诉孩子刚才妈妈发脾气了,不是你的错,是妈妈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样一种态度,孩子也会感受得到不一样。
还是要看到自己意识到了和以前的不一样,这就是进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