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中时候写英文作文最喜欢用的一个短语就是“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economic“,凡事能用这个短语的场景,我基本都用,现在想起来也是醉了。
但是,我们现在看来,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了,我们这些从业者每天都在追着技术跑,但是开源平台每天都会出现新的技术。
我们的社会被重塑的速度已经非常快了,但是我们对于社会世界的判断和理解还非常有限,又要如何应对他的变化呢?
心理学认为,我们的认知机制是有效和富于适应性的,但同时也容易犯错误。
在过去的时间里,心理学家已经对于认知心理的一些过程有了一些了解,比如:人们如何知觉、记忆、表征等。
具体有哪些进展呢?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知觉的力量,难道是我们所理解的不经过理解和分析就得到结论的能力吗?
帕斯卡曾说”心灵的活动有其自身的原因,而理性却无法知晓。“
这句话在当时是无法理解的,但是上世纪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它是对的。我们知道的要比我们意识到自己知道的要多很多。对我们无意识信息加工的研究证实,我们对自己大脑中正在发生的事情所知甚少。
研究表明:我们的思维只有一部分时受控制加工(Controlled Processing)(反应性的、深思熟虑的和有意识的);另一部分是自动化加工的(冲动、无须努力的、无意识的)。
心理学中的“图式”是心理概念或心理模版,它能自发的引导我们的知觉和解释。当我们听到sect(宗教教派)或sex(性)时,不仅取决于对方说的词语,而且取决于我们对听到内容的自动解释。
这时候,情绪的反应通常是即刻的,在我们进行审慎的思考之前就表现出来了。神经是这样反应的:这是一条神经通路捷径,通过眼镜和耳朵接收到的信息直接被传送到了脑区的感觉交换台(丘脑)的情绪控制中心(杏仁核),这种反应是发生在大脑皮层之前的。
如果我们积累了足够多足够多的知识,我们在问题出现时,就非常有可能依靠直觉给出正确答案。这个就非常厉害了。
这个就是《思考快与慢》中提到的思维一,很多技能比如弹钢琴、高尔夫球,经过大量的刻意练习(这时候是有意识的控制),但后期会逐渐演变成自动化和直觉的过程。这就是很多围棋高手都会“打谱”,当很多棋谱被你可以演练了无数遍,就变成了你的潜意识,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下意识这么走。
还有一个例子,美国的广告相关部门规定不能够在电视广告中使用“快速闪现”的技术,在小于0.01秒的时间内展示一张图片或一句话。因为此时阈下刺激会启动我们的思维和反应,虽然你认为你自己没有看到,实际你接收到了这个信息,随后的实验中就会有莫名的熟悉感。
这属于核武器级别的大杀器啊。
同样,直觉也有其局限性。
我们很多时候会过度自信,我们的自动化直觉有时候会出错,而且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些缺点,对过去的时候的判断中存在一种“智力自负”现象(我早就知道了),这种自负会影响我们对当前知识的评价和对未来行为的预测。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老师说了一个你觉得特别熟悉的概念时,会不由自主的表达出自负情感,身体会放松下来,注意力开始发散。
再比如,我们会非常自信自己会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任务,但很多时候都是前一天晚上通宵搞定;
原来很多都是虚幻的啊!
丹尼尔·卡尼曼和特韦尔斯想受试者呈现了一些事实,并要求他们填在下面的空白处:我有98%的把握确信新德里到北京的空中航线距离要大于______公里但小于______公里。大部分受试者都过度自信认为自己有98%的可能性正确。
另外,为了证实过度自信倾向是否扩展到了社会判断领域,邓宁和一些人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他们要求斯坦福大学的学生猜测一个陌生人对一系列问题的回答,比如“你是一个人备战一门很难的考试,还是和同伴一起?”,“你认为自己的笔记时凌乱的还是整齐的?”
在63%的情况下,放着访谈者答对了答案;但是他们自己认为有75%的确信度;
当猜测自己是有的回答情况时,实际命中率时68%,但是他们却认为78%的确信度。
通常最自信的那些人时最有可能过度自信的。
令人惊讶的是,能力不足的人反而也会过度自信。
比如:
“规划谬误”,我们通常会低估完成一件事情或工程的时间和资金的数量。
“股票经纪人的过度自信”,多数的经纪人都认为自己的投资能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回报。
“政治上过度自信”,很多政客都是因为过度自信能够做成好事,实际却到来了灾难。
心理学家之所以研究社会世界的判断是因为这种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理解。
对我们非常有启发作用。
#Tips-生活和工作中的建议:
当我们评价别人的时候,借助右脑的力量能够得到更准确的判断。
当我们雇佣或解雇一个人或进行一项投资的时候,可以尝试听从自己的预感,在判断过程中尝试相信自己内心的力量是一个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