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真正运用逻辑时应该还是小学,奥数经常会有逻辑判断题目;而真正意识到它是一门学科时,却是不久前的樊登读书的一篇文章。逻辑学在百度中定义为“哲学的分支学科,是对思维规律的研究”
翻遍知乎、简书及主流公开课APP,想找到学习逻辑学的敏捷方式及系统课程,无果。最终还是在N多相关读书推荐中找到的点击率比较高的一本书作为入门读物——《简单的逻辑学》
以下将按照本书的思维脉络简述:分别是思维框架、基本原理、具体表现、根源和谬误。在此之前,还要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逻辑学的重要性:它作为对思维的研究,是个人管理、工作学习、交流表达等各方面的基础,可以说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正像《失乐园》中所说:心灵自主,天堂地狱皆其定
一)思维框架
进行逻辑思考的首要是专注,很多错误的产生都来自于我们的不全神贯注。尤其是在相似情景之中,我们会想当然或浮躁的处理和感受信息,造成逻辑偏差;在专注基础上,我们需要有认清事实的能力。尽可能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努力确保来源的真实性,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而不是靠想象得到;梳理正确的观念并表达出来,即有效地沟通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节,但本篇不准备展开来说;当然最终的目标还是找到真相。真相有两种形态,分别是本体真相和逻辑真相。其中本体真相最为基础,所说的是存在真相。即如果为真,那么必然存在于某处。而逻辑真相即是推理而出现的真相,有可能因为逻辑偏差造成错误的结论。综上,专注 → 认清事实 → 形成正确观念 → 有效沟通表达 → 真相,构成逻辑学体系框架。
二)基本原理
逻辑学有四大基本原理,分别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详细描述之前,先要明白这四大原理就像是数学中的公理一样不证自明,只有接受这一点才能有继续下去的可能性。① 所谓同一律,即每个事物只能是其本身。简单来就说A只能A,有很多情况就是偷换概念而造成的逻辑漏洞;② 相对于同一律,矛盾律可以说是其延伸,前者强调了A是A,而矛盾律则强调了A不能是B;③ 排中律:对任何事物的判断只有是或非,一定不存在中间状态。对于某些灰色地带,只因为没有看清事实,并非真的不能判断。一盏处于制作过程中的灯还不是灯,只是灯的组成部分已经存在了。“反证法”就是排中律的经典运用;④ 充足理由律:也被称为因果律。事物都是有存在的理由,没有什么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那事件的发生也就没有什么根本原因,但要多探究几层为什么。就像《枪炮、病菌与钢铁》的研究一样,现代世界之所以不平等,几个递进为什么后发现是地域环境。这里还要说明一点:关于原因,最常见的就像刚才说的,被称为“动力因”。其余还有目的因(对于行动来说就是行动的目的;对于客观事物来说就是它的功效)、质料因(组成事物的具体材料)、形式因(决定一个事物是此非彼的特殊性质)。亚里士多德将它们称为“四因论”。
三)具体表现:论证
论证是逻辑学的语言,主要通过几个名词解释来整理这一章的内容。① 命题:判断一件事物的陈述句。全称命题即意味着所有的,而对应的特称命题则意味着部分的。全程命题为真,则意味着同一类别中的所有特定个体也适用,而特称到全称则不然。其余还有比如否命题、否定命题、逆命题等就不一一赘述了;② 断言:在编程语言中表示为布尔表达式,在逻辑学中为“谓项附着于主项的观念联结过程”,如麻疹是有传染性的,其中传染性是对麻疹所下的断言,断言为真则命题为真。反之亦然;③ 论证:在本书中挑选出几个比较重要的论证形式做简单叙述,分别包括类别论证、条件论证、三段论和归纳论证。其中最普遍的方式为类比论证。即通过两个事物已知的共性来猜测它们有些未显性的特性也相同。再如条件论证,或被称为假言论证。即因为条件A,可以推出结论B,多来自于对过去事实的积累。最经典的三段论,其符号模型如下:每一个M都是P,每一个S都是M,所以每一个S都是P。三段论的要点是中项(M)至少有一次是全称的,这样才能建立起大小项的联系。最后谈一下归纳论证,这一类是比较特殊的论证,它是从特称出发,以整体中的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而得出结论用于整体。
四)非逻辑的根源和谬误
这本是书中的最后独立的两章,在这里放到一个模块中叙述。虽然篇幅占据了将近1/3,但自我认为并不是本书的重点,而且之前几个模块也涉及到了部分内容,因此只做简单叙述。
在非逻辑的根源模块中,让我们纵览一些容易产生非逻辑思维的原因,进而让我们注意尽量避免它们。① 认为真相难以得到。有些怀疑论者不相信有所谓的真相,或者相信真相的存在,但认为人类没有能力探知;② 眼界狭窄。拒绝某些选择仅仅是因为超出自我认知和设想,自认为不值得去探寻;③ 情绪越紧张,越不容易梳理思维,输出好的逻辑;④ 论证是找出真理而不是争吵
而对于非逻辑的谬误,其实就是非逻辑的具体表现。书中这一部分写的很杂也很简单,单纯列出种类,只做部分解释吧。否定前件(A → B 所以 -A → -B)、肯定后件(A → B 所以B → A)、中项不周延、偷换概念、窃取论题(把有待证明的观点当做不证自明的前提条件)、虚假假设、稻草人谬误(故意扭曲对方论证过程)、误用传统、以暴制暴、民主谬误、对人不对事、压制理性、滥用专家意见、质的量化、以出身论英雄、止于分析、简化主义、分类错误、混淆视听、以笑饰非、以泪掩过、无力反驳不算证明、两难陷阱、以先后论因果、情感误导、功利误导、避免结论、简化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