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喝茶,就像别人喜欢喝咖啡一样。我也喜欢喝咖啡,就像我喜欢喝茶一样。
我是从2015年才开始真正地尝试喝茶的,也是那时才发现,原来茶是好喝的。在那之前,我与茶最大的联系就是我是个广东人,我习惯并且喜欢“喝早茶”(粤语为“叹茶”)。但是“喝早茶”在我看来,重点却从来不在于“茶”,茶对我来说,那么近却那么陌生。
我对茶的理解微乎其微,连茶类都分不清楚,对茶的历史仅限于知道有个叫陆羽的人写了本书叫做《茶经》,然而以上的认知会在我脑海中留有印记的原因要归功于中国的应试教育。在茶面前,我渺小且空白。
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空白的存在,让我对茶的理解可以有无限扩展的空间。
本人才疏学浅,不喜舞文弄墨,也不懂谈经论道, 谈不了诗词歌赋,也没办法引经据典,我对茶最初的理解就是:水加茶叶,被喝到肚子里的东西。对这种不常接触的事物,我没办法用自己稀松的知识架构去解释,只能启动生物的本能去认定它——这个东西,能吃,吃不死。
我坚信这种本能的判定。茶,是要被吃(喝)到肚子里去的。
首先,它能被吃。但是不要以为所有茶都能吃哦,人类还没进化到此种地步。茶树是有驯化历史的植物,且不论它的发源地在哪(我只知道不在韩国),因为在没有被人工驯化之前,它是不能吃的,不能吃的原因很简单——有毒。至于茶树是什么时候被人发现并且被人驯化培植就“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传说”了。这种艰难的课题就留给植物学的高材生们吧,我从另外的方面说说还有不能吃(喝)的茶。
另一种不能吃(喝)的茶就是吃了之后身体不舒服的茶。有人要说,人的体质和健康状态不一样,喝茶肯定会有人觉得很好而有人觉得不舒服嘛。我说的令人不舒服的茶是指那些在茶叶里本不应该含有的东西,比如“过量的农药和违法添加剂”们。这种身体不舒服的结果不是喝茶引起的,也不是喝茶人本身的问题,纯粹就是那些“残留们”带来的问题。
味觉骗不了人,身体的感受更是骗不了自己,如果喝完了茶你觉得身体不舒服,那还喝来干什么呢?所以在讨论好不好喝之前,先确定能不能喝吧!
可是我在这吆喝食物健康也没什么用,毕竟我们吃的蔬菜水果还有那么多不能达标的呢,又有谁会去注意茶叶呢?!在茶叶上大家关注得更多的或许还是它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附加值吧(在很多人看来,挖掘前者就能得到后者)!
在这样的宣扬和吹捧之下,茶失去了本来应该有的状态。茶,从一个大家都能享用的食品变成了虚幻的符号,最终代表的不是茶自己的本质,而是操纵者的利益追求。
罕见吗?不罕见。在这个信息爆炸,资本驰骋的时代,就连“大蒜”和“绿豆”都上过神台,对茶叶而言,做到“君临天下”就更容易了。但是可惜吗?可惜!因为这样做带来的恶果就是让本来能够喜欢喝茶的人放弃了茶,让他们失去了体验美食的机会。我只能说,我个人的幸运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被带偏,并且自己也不想跑偏,才能留下对本源的思考,才能对茶有最明确的判断和认知。
我告诉不了你好的标准是什么,我只能告诉你茶的本质是什么,剩下的只有你自己去体会了。我想做的只是把我对茶的浅薄理解记录下来,看看它最终会走向何处,我会走向何处。
2017.5.8 写于“得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