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就‘七七’事变,很快你就决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
“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
1934年,萧红因作品揭露了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引起特务机关怀疑而逃离哈尔滨,从此再也没有回去她的呼兰河小城。 离家后,她最牵挂的是她弟弟。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弟弟去西北参军了,与弟弟完全失联的萧红,在病中写下此信,并在《大公报》上发表,再没有弟弟的消息,而姐姐也因病而逝,或许早已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重逢。
但这样的情怀,这样的惦念,更显家国情怀,也是我们抗战的一个缩影。
于家,姐弟俩在战乱动荡的年代,流离失所,辗转奔波,却一直追寻着彼此,真正是最柔软最温情的了。于国,姐姐对弟弟流浪时的牵挂,对弟弟参军的自豪和鼓励,才能让这样一封信,在《见字如面》这档现象级文化节目中,列为002号入选信件,被艺术家和明星们声情并茂的读出来。
我是因为关注这个节目,才知道这本书,所以当kindle推荐时,毫不犹豫地就订阅了,当时从头至尾看了一遍。现在在商城中,已经显示不能购买了,我又下单买了纸质书。所以,跟这本书的缘分,也就因为当时的遇见,就结下了。
今日从弟弟的车上,说笑着跳下来,回到家里,泡上岩茶,打开书本,开始阅读。或许是因为弟弟的缘故,看到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
反复品读,更增敬佩。昔日是抗战,而今是卫国。他们也很年轻,也许也是姐姐的弟弟,父母亲的儿子,却在那次冲突里,将鲜血留在了高原雪地上。而他们留下的文字,依然见字如面,句句深情。
“走在喀喇昆仑,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无比自豪。”
95后的肖思远,原本是打算带女朋友回家办婚礼的,家里的婚房都准备好了,但是在外方不断挑衅踏入中国领土的一次冲突中,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与暴力行径予以了坚决回击,但最终还是鲜血流尽,倒在了那次冲突里。
“爸妈,儿子不孝,可能没法给你们养老送终了。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还给你们当儿子,好好报答你们。”王焯冉的家信,在家与国之间,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国,话语再平实不过,却让人泪目不已。
“可弟,我们都是自幼没有见过海的孩子,可是要沿着海往南下去了,海是生疏的,我们怕,但是也就上了海船,飘飘荡荡的,前边没有什么一定的目的,也就往前走了。”
看到这段话,我想起了我在南海舰队的同学。这么多年,我们的联系,一直保持着一种默契。因为他经常要出海,两三个月不能回到岸上。所以,只要他的微信中有动态,我一定会去问候,同时,他到了岸上,也会在我的朋友圈留下足迹。好些评论,都写得非常好,我都会收藏。
有一次,他发了一张图片,说了一句,“在海上,我唯有看着老婆儿子的照片才能缓解我对家的思念。”
有一次,他只发了一句话,“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南海局势一直非常紧张,我们不敢多问,也不敢多想,看到他说,“挺好,请大家放心!”,就心生宽慰。他也有姐姐,我也有弟弟。是无数姐姐的弟弟,父母的儿子,在负重前行,才有我们眼前的岁月静好,才有我们的国泰民安。
萧红的弟弟赴西北抗日后,也许就是“怀着万分的勇敢,只有向前,没有回头”。无数边疆卫士也是这样,“在世界上还有谁不知我们中国的英勇,自然而今你们都是战士了。”
最后那一句话,“愿你在远方快乐和健康”,让我想起了那句,“我的女儿,只要她健康快乐就好。”也是所有姐姐,所有父母对孩子最内心的愿望,而保家卫国的战士们,已经将健康快乐,早已放到了自己身后,勇敢向前,没有回头。
正如陈祥榕的姐姐所说:“当弟弟穿上军装的那一刻,他就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民,身上肩负的是军人的天职,所以我也很为他感到骄傲。”
(无戒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