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齐威王水煮大夫背后的战略意图——读史札记(十五)变法时代(陆)齐威宣之治”,主要说的齐国内治的问题,齐国这时期强大起来的主要内强之道包括:广开言路,善于纳谏,防止下情无法上达,君主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层民众的情况;整顿吏治,使政治清明,百姓日子富足;重用人才,注重人才的培养,提高国家治理体系能力。
齐国的内治说完,今天开始一起来看看齐国的军事发展,围绕孙膑和庞涓这对师兄弟之间的恩怨和战争,说说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本期内容结构:
Part1 桂陵之战历史背景:跳出故事纷争,看看此战的历史背景
Part2 齐国君臣的庙算:是否与魏国开战,齐国的君臣们在朝廷之上各方开展了深入的讨论。
Part3 批亢捣虚,围魏救赵:军师孙膑的计谋,助田忌取得了桂陵之战的胜利。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是战国中期齐、魏两大国之间的两场著名战争。孙膑用先人孙武“避实而击虚”、“攻其所必救”、“致人而不致于人”、“示形动敌”一系列兵法的指导思想,采取了“围魏救赵”、“批亢捣虚”、“减灶诱敌”等高明战术,在桂陵和马陵地区,先后击败实力强大的魏国军队。这两场战争彻底结束了魏国在中原地区的霸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齐国自此正式崛起夺得中原的霸权地位,这两场重要的战争对战国整个战略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Part1 桂陵之战历史背景
前面我们说过魏国在魏文侯和魏武侯手中通过变法取得了国家实力的进步,并一跃成为当时的中原霸主。到了魏惠王的时候,其实魏惠王并非不理朝政那种昏庸之人,前面总说他败家,主要是在他手中魏国确实失去了霸主地位,国家走下坡路,关键性的节点就在于桂陵之战。这一仗,直接把魏国即将无敌于天下的希望打掉了,萌芽寂灭。梁惠王是想作为的,你看他和孟子一见面,就问孟子怎么称王这些事,可见其人有抱负。如果梁惠王能力出众,那么按照历史的规律,在他这边出现一个魏强国是很有可能的。文景之治后又汉武的帝国,贞观之治后又开元盛世,康乾之治后清朝乾隆盛世。因此,前边爷爷老爸他们搞建设,后面的孙子是完全有家底崛起的。梁惠王本来想做汉武帝那样的人物的,可惜,能力欠妥,最后落了个败家子的下场。为何能力欠妥,看商鞅不被见用那件事就知道了,最起码的用人上就一直看走眼,不能举贤才到好的位置上。
魏惠王继位后,靠着家底,非常积极地向外扩张。魏国的这种扩张,直接损害了与他接壤的几个国家楚、齐、秦等大国的利益,因此其他国家基本都在同魏国发生战争,对他进行牵制,这时期没有对魏联盟,但是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哪个国家把魏国削弱下去,自己都是利益获得者。
公元前354年,赵国向依附于魏国的卫国发动战争,迫使卫国屈服称臣。正处于扩张战争高潮的魏国自然不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借保护卫国之机,出兵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强行攻打。赵国之前跟齐国有同盟关系,就跟现在老美和小日他们这种军事联盟保护。赵国很快就顶不住了,赶紧向旁边的齐国请求救援。
齐国现在正崛起,处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中原的这些国家当中,大部分国家不成气候,楚国国大但是远,身处南蛮,除了前面的魏国,没有谁会去阻挡齐国称霸。只要干掉魏国,齐国的称霸之路就走上了新征程了。
那么,对于赵国的求救,齐国究竟会不会出兵相救呢?
Part2 齐国君臣的庙算
《孙子兵法》这部伟大的兵书,开篇就是始计篇,里面提到了打仗之前一定要进行庙算。就是你得事先计划好算好战争的各个方面,再决定打不打和怎么打,不打无准备之仗。因此,齐威王开大会讨论到底救不救和怎么救的问题:
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段干朋曰:「不救则不义,且不利。」威王曰:「何也?」对曰:「夫魏氏并邯郸,其於齐何利哉?且夫救赵而军其郊,是赵不伐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乘魏之弊。」威王从其计。
这个驺忌子就是前面说的邹忌,纳谏的那家伙,现在做到了相国。他是主张不救的,一个琴师出身之人,站位还是不够高。
齐将段干朋则认为不救赵既会失去对赵国的信用,又会给齐国自身造成麻烦,因而主张救赵。救是要救的,但怎么救是大问题。这不是寻常的兄弟帮忙,这是战争,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国家的利益是第一位的,救赵国一定得有利益收获,别搞得自己劳师动众的,国力疲惫,最后便宜了别人。你就真以为老美会为了小国和咱家动手吗?它的军方想干,他的国家做决策的那些人和他老百姓能答应吗?
因此,不能救赵后魏国没损失,自己穷了。段干朋指出,以当时的战略形势来考虑,如果立即出兵到邯郸,魏国最多就是退兵了,那么这样一来,赵国既不会遭到损失,魏军也不会消耗实力,两人相当于毫发无损,但齐国的军士没事去跑了个来回,浪费多少人力物力,耗费国力不讨好,这对于齐国的长远战略利益来说是弊大于利。段干朋主张南攻襄陵,以牵制魏国,等魏军攻破了邯郸,齐国再挥兵北上和魏国正面交战。可以看出来,段干朋这是迂回战术,非得等到魏赵两国打个你死我活之后,再去收渔翁之利。这一招,既使齐国获得信守盟约有仁有义的美誉,又牵制魏国达到削弱魏赵两国的国力的目的,且齐国未正面投入战争,自己并没有损失。
很显然,邹忌并不懂兵法,更不懂国际局势,而最最最不懂的是齐威王想要什么。此时的齐威王不是光要国内建设就满足了,外强也不能懈怠。因此齐威王决定联合宋、卫两国南攻襄陵,主力暂时按兵不动,静观事态发展,准备伺机出动。
其实这个时候,各国都是在压制魏国,因此魏国的外部环境很恶劣。楚宣王派遣将军景舍向魏国南部的睢、濊地区进攻,西边的秦国攻打魏国的少梁、安邑等要地。如果不是家底雄厚,魏国这种局势是撑不住的。
Part3 批亢捣虚,围魏救赵
魏国以主力攻赵,两军相持一年多。邯郸马上就要被攻破了,持久战打到这个时候,双方都十分疲敝了。齐威王认为决战的时机成熟,于是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统率齐军主力救援赵国。桂陵之战拉开序幕。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田忌从之。十月,邯郸降魏。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
田忌的作战计划就是马上赶到邯郸,同魏军主力交战,以解救赵围。军事孙膑提出了一段重要论述:
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以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这就是后来大家熟知的围魏救赵。其实孙膑的这个方法,军事上就是避实就虚,也可以说抓住对方的主要矛盾,擒贼先擒王。而把上面的话说白了,就是找到绳子的头,就可以理乱了。
田忌采纳了孙膑“批亢捣虚”的建议,放弃攻打邯郸,挥师直逼魏都大梁。此时庞涓刚刚攻克邯郸,损兵折将,正需休兵养息,但魏惠王十万火急,命令庞涓统兵回师解围,大梁可是魏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庞涓接令后,不得不放弃邯郸,领军连夜赶路回魏国。
齐军听闻庞涓回师,孙膑断定魏军必定行经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大家见地图中的战役态势图),于是选择一出居高临下的地点埋伏。
魏军由于长期攻赵,兵力消耗很大,加以长途跋涉急行军,士卒疲惫不堪,面对占有先机之利、休整良好、士气旺盛的齐军的截击,顿时彻底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终于遭受到一次严重的失败。其已经占据的邯郸等赵地,至此也就得而复失了。
庞涓和孙膑第一次战场交手,孙膑胜。
文末总结:
这期主要说的是桂陵之战,谈了为何进行这场战争的历史背景,并就这场战役背后的政治和大国博弈进行了讨论,对计策的发力点进行了分析。下篇继续说齐国的军事发展,谈谈马陵之战,魏国彻底衰落齐国全面崛起的一场战役。请见下回分解:孙膑:师兄,我给你选了块风水宝地——读史札记(十七)齐魏争霸之马陵战役
(未完待续)
欢迎移步目录欣赏往期内容:《读史札记》目录
(原题为《孙膑:批亢捣虚,形格势禁,自解耳——读史札记(十六)齐魏争霸之桂陵战役》)
文 | 一枕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