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年初一,我们一家三口又去了南翔古猗园。回来后,我照例又发了朋友圈,圈里的朋友都很捧场,点了好多赞。还有个朋友好奇地问:“你家离古猗园很近吗?为什么每年都去?”
其实我家离南翔古猗园不近,我们没车,以前都是这样去:公交+11号地铁+公交;这两年买了电动自行车,骑着过去,按照正常速度,花费时间35-40分钟,算下来是有些远的。
从孩子一岁多还喝着奶粉那一年起,我们每年过年都会去古猗园逛(2020年疫情除外),现在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可不是连续去了好多年嘛。
在进入古猗园之前,一定会去旁边的餐厅吃一些小笼。年年岁岁,店里一如既往的客满,大家都站在别人旁边等位子。不过今年有个改变:有位工作人员在门口让顾客出示健康码,然后根据店里的情况让大家外面排队,有位置后再放人进来。这样也好,就不用站在别人旁边尴尬了。还有一个改变就是,以前都在收银台拿现金买,现在可以在桌上扫码点了。
小笼的味道不见得多么好吃,但总会吃一点,恰似一种习惯。今年给孩子点了五彩的全家福小笼,上桌时,那小笼颜色果然鲜艳漂亮,价格也有点贵,10只,68元。搁在平时,我会舍不得点,但是过年嘛,总要花点钱图个开心。
古猗园的门票也没变,还是成人12元。门前排队买票的人也不少,但等几分钟就会轮到。
每次在入口处,都能看到当年的生肖装饰,今年反而没有老虎装饰,而是放了一艘船,不知道什么意思。
进入园内,小草坪周围没有挂灯谜之类的,而是在草坪内布置了一些红栅栏,里面放上灯笼,有一些节日的氛围。
园子里的各种灯饰,仍是跟往年一模一样,不知是作为自己的特色被故意保留下来呢,还是考虑到成本问题没有换新。那些灯饰看起来有些旧,外表已经失去了光泽。
初一是阴天,有些冷飕飕的,可能在这样的冬天又阴又冷的光景下,人看风景的心情也不一样。园内人不多,没有卖零食解馋的吆喝声,也没有阿姨爷叔唱歌跳舞的身影,加上布置得潦草,总觉得有些萧瑟。
古猗园的梅花在冬天是别具一格的,就算园内其他地方别无年味,赏一下梅韵,闻一缕梅香,总是值得期待之事。可是今年这份期待也落了空,红梅只开一点两点,绿梅和白梅全都含着苞儿在睡觉。
唯有腊梅,像是不忍让人完全失望,开得十分卖力,而且不遗余力地绽放香味。
在古猗园走一圈,发现很多地方都有腊梅的身影,你走着走着,一抬头或者一转身,就会看见它黄澄澄的花朵,算是为冬天增添的亮色。
当然,园内也不是没有任何“亮点”,对孩子们来说,水上的几个石墩子,就是他们的“探险”所在。来回走几趟,就当自己跋山涉水了。
这儿叫什么名字我没记住,却一直觉得这里才是古猗园最美的地方,旁边有亭廊可供游人休憩,有梅花可赏(虽然没开),还可临池观游鱼。昨天还碰到有人在这里一边旁若无人地高歌,一边拍视频,可见心理素质极好的。我在人多的地方大声说话都不敢,何况是唱歌,那是万万不能的。
我觉得,一个地方值不值的逛,或者是以什么样的方式逛,要看跟你一起逛的人是谁。我是个慢性子,希望慢慢悠悠地兜园子,跟慢性子的朋友一起边逛边聊,倒能发现不少兴味。要是带着孩子来玩,穿着节日服装,拍拍照,倒也挺不错。当然,要是像我孩子那样撒欢乱跑,就跟逛普通公园没啥两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