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书院已经5个月了,似乎一切都已轻车熟路。
离开互联网公司快半年了,按理说心应该能静下来,但网络信息的纷扰似乎还是影响着我。各种自媒体和畅销书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这是个个体崛起的时代,这是个人人建立自我品牌的时代,你今天成长了吗?你今天进步了吗?
生活似乎在知识焦虑的追赶下进行,生怕走慢一步就会被吞噬。
在月初制定了一个很严格的计划,应该说是很挑战自控力的计划。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给自己充电。每天把自己强行逼在一个忙忙碌碌的节奏中。
但过重的任务量似乎没有缓解焦虑感。只坚持了半个多月,就已经筋疲力竭了。情绪开始罢工,身体开始反抗,连起床都变得愈发困难。
慌乱的内心似乎无法融入这节奏悠闲的城市中。黑暗的阴影似乎笼罩了整个内心。
“似乎当年我用了一学期才学完这本书吧”,在一堂数学课指导孩子们数学题时,翻着他们的课本,脑海里重现着自己当年学习的样子。
现在要求他们一个月学完,是我太心急了吗?
“你将自己的焦虑转移到了孩子们身上啊”,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大声对我说。
回看我制定的计划,也惊醒了我,好像所有的知识都是想用最短时间拿下,却没有考虑吸收和实践的问题。
而计划里的“吉他学习”却成了一个特例。像一道光划破了这阴影。
当初想学吉他是因为去农场见到的外国小哥弹吉他特别cool的样子。拿到吉他的第一个想法是想着先弹奏出一首曲子,在别人面前也cool一下。在了解了简单的按弦拨弦方法之后,就开始照着谱子弹起来了。两天之后,就弹起了简单的谱子,虽然弹得很蹩脚,但是别人还是马上就能听出来。
对于我这个连节拍、音阶这些基本的乐理知识都已经还给小学老师的人来说,却能马上弹奏出曲子来。这让我信心倍增。而这种自信感让枯燥的乐理知识也学习起来很有趣,再弹奏更复杂的曲子时,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了。
在一堂心理课中,每个人要说出自己看到的别人身上的优点,结果很出人意料,大家似乎从我弹吉他的表现得出结论:学东西快。
回顾这个月的各种经历,总结了之前的学习模式,发现自己自学有很大局限:
总是过多接触高大上的理论知识,缺少接触实际情况的机会
无法快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太过急于求成
所以,改善的方法也就出来了:
一、尽可能先从实践出发,多接触实际情况
比如想要学一门乐器,先看别人演奏时的样子,先听别人弹曲子。拿到乐器之后,也不急于了解过多乐理知识,先感受它,去想象自己去演奏乐器时的样子。
二、理论与实践快速结合
理论最终还要要应用于实践中去。在弹奏简单的曲子之后,发现想要弹出更难更复杂的曲子时,需要乐理知识的支持。在又学完了一部分理论之后,继续实践,让自己所学的尽快用起来。这样,通过实践,能弹奏更多的曲子,也就增加了自信,更能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耐心。
可能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需要的品质了。聚沙成塔,水滴石穿。如果我想着急于求成,想着用最短的时间看完所有的乐理知识,再去练习。恐怕新买的吉他也真就是高级烧火棍了。
小插曲:
在那堂心理课上,我看着自己起了茧的指头,突然想起那句话: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人们总是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却无法看到背后努力的艰辛。
书院的孩子们,正是年少时期,青春活力的他们才是学东西最快的一群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