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家侄子结婚,我们回了老家。
大伯哥修得新房子一整排,五大间高二楼,套内又长又宽又高,让我这住小面积低抬高紧呼吸的人大为感触,人家一个客厅就把咱一套房子给装进去了,还是得自己的地盘好啊!再参观一下新房,一个大客厅还不算,四个卧室都宽宽敞敞,有俩放三米的大床,一个和炕一样的长榻榻米,最小的也2米的床,着实令人惊讶!卫生间、厨房、餐厅一应俱全外,还有通底的背阳台,两间平房给人200平米的大平层感觉。院子里搭了帐篷,搭了小舞台,请了师傅大厨热热闹闹办喜宴。新郎骑驴新娘坐轿,器乐吹打,背媳妇闹公公,捎带着叔叔婶婶,一大家沿公路轮着把新媳妇旧媳妇都背回了家。
婆家兄弟姊妹四个,小时侯一起吃苦长大的,就显得格外亲。连同妯娌姑子、堂兄妹,平时关系融洽,成为村里一段佳话。可对这次喜宴,大家都持有不同的意见。大伯哥自小出门打工,自力更生,一方面他体会了挣钱的艰辛,一方面也收获了勤俭持家的果实。他的喜宴标准又要热闹还得兼顾省钱。院子的装扮象征性地都有,婚礼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过程中的喜糖喜烟喜酒是掐着数的,一切以实惠为主。老二是人民教师,不赞成他扣扣索索,一开始建议饭店办的,一开口,就要和大哥抬杠,不过比较佛系,不能说了就不说。二嫂就爱讲究,提了不少建议,老大以费钱一一回绝,不过还是硬给老两口买了新衣新裙。老三是我姑姐,有钱,也有建议,喜字不够大,横幅不够长,吃的喝的用的不够多,姐夫更是豪横,哪哪都觉得寒酸,直摇头。我们家老小,老公从小不管事,从我而言,没给人家添一分钱,更何况多说无益,还是学老公,少说吧,需要干啥就干个啥!当然大家都是自掏腰包缺啥买啥,哪不行就换哪,老大一个人忙里忙外,总算娶回了媳妇,真是累断了腰。
后来坐一块吃饭,一家人坐一起边吃边聊,我没多说,只是听着,看着一大盘一大盘叠成小山的菜也是感触颇多。大伯哥将喜宴办在家里,一方面是图个热闹喜庆,一方面也是趁此机会告诉亲朋好友这多么年的所得,虽不是大成就,却也是一滴水一把汗赚来的。绝不是炫耀,何况也没什么可以炫耀的,只是给自己或大家的交代。他是出了名的勤快人,也是一个“双手就是摇钱树”、“精打细算过日子”、“铃铃锁子都是铁”的思想守旧的人,为此有点执拗。当时修房子时就是能利用的地皮都让他盖进去了,虽说房子大是好,可也得和实际情况相符合,孩子们一年四季不在家,要那么大干啥?又不同于城市寸土寸金,能按面积算钱?床那么大,来了亲戚还和之前一样打通铺吗?再说哪有那么多的亲戚常住呢?满盘的菜倒实诚,但吃不了都倒掉,不也是浪费吗?还和60年代,大家都饿着肚皮来的吗?一个人事必躬亲,诸葛亮都忙不过来,何况咱普通人,不累吗?这不,喜宴完了,把院子里一收拾妥当,他就大感冒了,该怎么说他好呢?
所处位置不同,最大程度地理解与认同。但作为亲人,也希望他能在保有的可贵品质上再多加提升,紧跟时代步伐。